近來有民眾透過連鎖量販店好市多(COSTCO)可以無條件退貨的規定,於買場大量購買味全公司生產的林鳳營鮮乳,並當場將牛奶開封後全數退貨,企圖造成味全公司的營業損失。此一行動被稱為「秒買秒退」的「滅頂行動」,並引發各界議論。
事實上,去商店鬧場本來就是國內外抗議常用手法之一。例如青年勞動九五聯盟於數年前抗議連鎖咖啡店85度C勞動條件惡劣時,就曾經至店中集體排隊點餐,以擾亂營業秩序。以往工運團體向官署丟雞蛋,或是農民砸柳丁抗議採購價過低的行為,還有比利時酪農傾倒牛奶要求政府重視產業問題,也都屬於「浪費食物」的抗議模式。
前述這些抗議方式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要爭取談判空間或是向社會大眾曝光訴求。行動的訴求需有一定的正當性、公共性或急迫性,才有辦法說服大眾,讓他們同意並理解抗議的手段。然而這波「滅頂行動」中,似乎就只有「消滅頂新」這項訴求比較明確。1也就是說,和前述抗議行動不同的是,這波滅頂行動並不是要「造成廠商損失」迫使其談判,反而「造成損失本身」就是其行動目的。這可能也是引發社會爭議的原因之一。
台灣社會近年來食安問題不斷,維基百科的「台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條目裡面,光2013年至今網友就整理出多達49項的食品安全事件。包括塑化劑、農藥殘留、抗生素、工業原料、違法添加物等等。我們該思考的是,食安的問題究竟是「個別廠商黑心」?還是因為有制度上的漏洞?使得廠商有機可趁?頂新集團固然有其應負的責任,但是將這麼多的精力放在攻擊單一廠商,而不是完善食安制度,是否恰當?難道沒有了頂新集團,台灣民眾的飲食就更安全更有保障?
有人舉日本雪印公司的例子,作為消費者運動成功的案例。雪印公司於2000年爆發牛乳中毒事件,以及2001年牛肉標示造假事件後,引發各通路商及消費者的抵制,以宣告破產告終。然而根據政治大學日本研究碩士學位學程教授蔡增家的分析,在接連爆發食安事件之後,日本政府決定廢除過時的《食品衛生法》,而重新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並在內閣府(相當於台灣的行政院)下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由七名獨立委員所組成,下面設置有調查局及事務局。蔡增家認為,這部《食品安全基本法》強調從「產地」到「餐桌」全程的監督。日本自此正式從「食品衛生」時代,邁進到「食品安全」時代。也就是說,消費者對雪印公司的抵制或許成功使其倒閉。但卻是透過後來的修法,才達到全面性地改善、提昇日本的食品安全環境。
也有人將「秒買秒退」行動與美國已故社運行動者阿林斯基(Saul D. Alinsky)規劃發起的「黑人塞爆百貨」行動相比較。當年阿林斯基及其團隊預計發動3,000名黑人至一間只讓黑人做低階工作的百貨公司中「逛街」,以影響該百貨公司生意。他們在做好動員準備後,故意將消息透露給百貨公司資方,在行動真的執行之前,已取得了和資方談判的機會。透過這樣的施壓手法,最後該百貨公司大幅調整雇用政策,一次開放了186個工作機會給黑人,並同意黑人可以擔任銷售人員及接受管理訓練。如果要讓阿林斯基來評價「秒買秒退」行動,或許他一方面會讚賞該行動的創意,但他另一方面也會抨擊整個滅頂行動缺乏組織,以至流於個人行動,沒有策略運用跟談判協商的可能。
姑且不論透過拒絕購買商品,或是故意退貨造成損失,究竟有沒有可能「消滅頂新」(比如說實際上,因為持有股份關係,對味全造成的損失,大概只有40%會算到頂新集團頭上),這樣的作法勢必會和味全的員工發生衝突,因而難以有對話或合作的可能。這也是從消費者權益立場出發的運動,普遍會遇到的問題。
事實上,味全工會曾於去年10月召開記者會,批評魏家的作風,並要求頂新退出經營味全。由此看來,外圍的消費者跟內部的員工同樣都對身為資方的頂新集團感到不滿,應該有攜手合作的空間。甚至這樣的合作,還有可能導向改革味全的食品生產過程,使其更加地公開透明,對公眾負責。但很可惜的是,缺乏組織的「滅頂運動」,沒有辦法細緻地經營議題,於是就只能讓雙方持續對立下去。
這不僅是「滅頂行動」的困境,也是近年來風起雲湧的各種「公民行動」的困境。因為去組織,所以對於細部的策略運用;對於議題或論述的深化;對於推動長期的制度變革,大體上都無能為力。針對頂新集團的「滅頂行動」,其實說穿了就是洩憤,透過抵制頂新以發洩自己的憤怒。頂新一審獲判無罪的結果,更是「秒買秒退」行動的導火線。
這樣的作法,如果掌握到社會的集體情緒流向,或許可以憑著氣勢衝出一些行動高潮,但也很容易無以為繼,來去皆快。2013年洪仲丘於軍中死亡事件,引發了25萬人上街遊行。雖然在當時壓力之下,通過了《陸海空軍懲罰法修正案》以及《軍事審判法》的修法,但是現在回過頭看,這波轟轟烈烈的行動並未引導大眾持續關注和改革軍隊人權議題。
憤怒本身也許是好事,這代表民眾心中仍舊對公平正義懷抱期待。但如何讓民眾能夠更深刻地看見問題所在,並組織起來以獲致更長期根本的制度變革,而非僅滿足於集體獵巫的短暫情緒宣洩。恐怕仍舊是當前行動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 1.因「滅頂行動」並非特定組織發起,而是由網路群眾各自行動與詮釋,因此並不容易概括地分析其訴求。就目前廣泛接受到的訊息來說,造成頂新虧損,使其出現財務危機進而倒閉,似乎是絕大部分行動者間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