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美國佛羅里達州,17歲黑人高中生特雷沃恩·馬丁(Trayvon Martin)遭社區協警槍擊死亡;2014年8月,密蘇里州佛格森鎮,18歲黑人青少年麥可·布朗(Michael Brown)遭警方盤查槍殺1,後續更衍生出佛格森鎮當地居民與大陣仗軍警鎮壓擺平示威;同年10月,佛羅里達州31歲黑人科瑞·瓊斯(Corey Jones)路邊汽車拋錨,遭攔檢員警射殺...頻繁的黑人遭襲與後續司法審判公正性問題,觸動美國種族政治長年累積的壓迫與衝突,也再度引發新一波強勢發展的黑人抗爭運動:「黑命關天」(Black Lives Matter, BLM)。社群網站上,#BlackLivesMatter 的標籤(hashtag)被廣泛使用,隨著運動推展而醞釀升溫。
BLM運動匯聚了美國上個世紀的黑人女權運動、反種族隔離運動的傳統,融合了泛非主義(Pan-Africanism),以及近年佔領華爾街等抗爭的運動元素,並且高度重視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著重壓迫的多重,底層黑人社群的實際受壓迫經驗往往是在經濟處境、種族,與性/別等面向層疊交錯發生。
范鏗吟(Kenyon Farrow)是BLM運動的領袖之一,曾擔任紐約「追求酷兒經濟正義組織」(Queers for Economic Justice, QEJ)執行長,現為愛滋治療行動組織美國及全球健康政策部主任,過去十五年時間參與投入了不同層級的抗爭與工作,致力於組織黑人LGBT社群共同面對黑人同性戀遭襲與謀殺事件。2008年,他曾發起「掙脫枷鎖」計畫(Project UNSHACKLE),串連愛滋行動者與監獄改革行動者,推動HIV除罪化,爭取未成年人在尋求HIV治療或生育照護時仍能保全隱私權與居住權。范鏗吟是知名的寫手,也是《青年行動者快報》(Letters from Young Activists: Today’s Rebels Speak Out)的主編之一,文章廣泛出版在多種文集中,對婚姻平權、愛滋議題、美國種族主義及軍國主義、主流LGBT運動的種族盲,都有非常犀利的見解。范鏗吟曾獲同性戀雜誌《出櫃》(Out)雜誌選為2008年「100位出櫃名人」之一,也是同性戀雜誌《提倡》(Advocate)2010年美國「40位未滿40歲的LGBT領袖」之一,並被「黑人娛樂電視台」(Black Entertainment Television)選為2011年「現代黑人歷史英雄」之一。
五月底范鏗吟將受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邀請來台,對黑人運動歷史、愛滋近期發展、同婚議題分別進行三場演講。在此同時,我們刊登三篇范鏗吟過去的文章,引介台灣LGBT運動中較少關注的種族層面,三篇文章同時都緊扣著同志運動日趨主流化的運動方向與路徑的辯論,挑戰並反省關於同性戀婚權與平等的主張。
【范鏗吟:同婚與種族】
- 編按(本文)
- 超越平等的未來
- 同性婚姻反黑人嗎?(5/27刊出)
- 同性戀是「新」黑人嗎?(5/28刊出)
- 1.關於佛格森事件,苦勞網上過去有許多討論,請見〈從美國密蘇里州的「黑白衝突」談巴勒斯坦的占領問題〉、〈從佛格森事件談美國的「黑人犯罪」〉與〈美國工運:為何我們無法支持警察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