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10/15)筆者以社會團體的身分受邀參與臺灣北部大專院校學生自治聯合協會主辦的「年金改革青年集思論壇」,會議雖然是由各主要政黨以及五個社會團體,闡述對年金改革的意見與方向,但因有執政黨以及總統府年金改革委員會的執行長林萬億參與,使我們對於除了今年6月成立,至今卻只有「各抒己見」而沒有「共識」的年金委員會各種紛雜的資訊之外,也有機會能窺探年金改革官方態度的神秘一角。
各黨報告 兩大黨無具體方向
論壇中各政黨的報告,除了兩大黨之外,都有提出具體的方向。國民黨代表在台上除了對執政黨的批判之外,沒有任何正面對年金改革的陳述;而民進黨以青年部副主任為代表,除了在報告中點出極度模糊的如「檢討黨職併公職」、要有「天花板(上限)與地板(下限)」、「 降職業差距」等方向之外,面對所有的提問,都只以「會蒐集各方意見,了解大家的想法,透過年金改革委員會凝聚共識」的方式虛答,似乎將執政黨操演成一個空的「平台」,而平台的作用只是用來蒐集意見達成共識似的。
但在論壇結束之前,年金改革委員會真正的操盤手林萬億政委的致詞,以及對民間團體輪番提問的回答,似乎才嗅到了執政黨預計推動年金改革的「實」。以各小黨及社會團體最關注的:「年金改革是否會透過稅改來增加財源?」的問題,林萬億的回答相當玄妙,他表示稅改並非年金改革委員會的責任,要做出建議當然可以,但其實人人也都可以對稅改做出建議。這樣的回答顯然難以令社會團體滿意,因為就理論上,若不先預設年金改革要朝向的是稅收制或保險制,或多少程度的「混合制」,這改革的方向,似乎是不可能清楚的。
林萬億:降低差異 有利整併
但在回應某些更具體的問題時,林萬億的回答又相對清晰。例如對於不同職業年金退休年齡的「拉高」到一致,以及將軍公教的所得替代率「拉低」使之與勞保年金差距降低。以林萬億的說法是要盡可能的降低不同年金之間的差異,使未來不同年金的整併來得更加容易。且林萬億也表示,無論如何,第一階段年金改革委員會(未來會有年金國是會議)的目標,是要讓各職業年金能夠盡量達到收支平衡不「破產」,其他的可能目前還不能考量。
這些方向乍聽之下相當合理,但就林萬億透露可能的「實」作層面而言,就是要將軍公教「大砍」至盡量接近勞保,以及將勞保一定程度的「提高請領與退休年齡」、「降低給付」與「提高保費」。但這些方向,到底是如何在還沒有「預設的」財源估計,也就是究竟是「保險制」或「稅收制」,或更具體的說,是要走「確定提撥制」或「確定給付制」之前,就能夠估計出來嗎?我們要如何在還不知財源的情況下,就做出「延後多少退休年齡」、「降低所得替代率到多少」以及「提高費率到多少」的具體決定?甚而,林萬億針對我提出的「如何保障貧困老人的最低生活?」問題,竟然只回答「我們有國民年金」,卻假裝不知道國民年金的不合理設計(沒有收入時需繳納),讓繳費率甚至未達50%,甚至在繳費30到40年之後,只能請領7,000至9,000不等的月退,根本不足以支撐老年生活的事實。
執政黨的真實:不分職業全面大砍?
抑或是,執政黨的「真實」中,「年金改革」的唯一確定的方向,就是不分職業的全面「大砍」,全面性的延後請領與退休、降低給付與提高費率。而當然,在沒有稅收或其他財源的補充前提之下,只能將維繫未來高齡化社會最重要的退休年金盡量「砍到底」,才能盡可能的降低在快速老化、且預期會持續下去的超低生育率的台灣人口結構下,維持現有年金制度不在「商業保險邏輯」之下「破產」。而這,恐怕是目前透露出來的,令人不安的執政黨年金的「實」的方向。
最後,我想許多政黨、團體都會想問的是,執政黨對年金改革是否有個既定的方向?就林萬億的發言看來,恐怕是存在這樣的既定方向的。那麼,年金改革委員會的任務,究竟只是提供資訊蒐集、建議,或是達成共識?執政黨作為「平台」的宣稱若是真,委員會有共識,自然會付諸實行,但若執政黨早已有了自己的「實」,最好清楚明白地說出來,別再用「虛」的平台來遮掩或護航既定的方向。
以年金改革委員會的現況,要得出共識,恐怕並不容易,與其讓年金改革委員會淪為各抒己見的口水戰,不如提出執政黨自己的建議版本,讓年金改革提早進入實質的政策辯論。以林萬億執行長的話來說:建議是人人可提的,年金改革委員會也僅能做出建議。那麼,讓全民早點知道民進黨的「建議」是甚麼,也更能讓台灣社會有充分的討論與辯論。否則,就民進黨在砍「七天假」的表現上,誰知道年金改革的數十年大計,會不會又在彈指之間被決定了呢?
註:林萬億相關的發言錄影檔於北學聯官方粉絲頁上可觀賞,本人引用之政黨與林萬億之說法,文責由本人自負。(影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