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25)是台灣光復節,由學術界及保釣知識分子組成的「文化中國論壇」上午舉行記者會,呼籲社會大眾勿忘台灣光復、脫離日本殖民的重大歷史意義,要求蔡英文政府檢討現行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的高中課綱,並宣布將鑄造前台籍「慰安婦」小桃阿嬤的雕像,盼能喚起台灣社會各界的良知。
批判以「終戰」代替光復
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主任陳復表示,1945年10月25日,台北公會堂舉行了台灣地區的受降典禮,會場上書「台灣光復」四個大字,左右對聯寫著「光復舊河山」和「建設新台灣」,當時台北街頭民眾遊行同歡的盛況,相關紀錄片都有記載,這是「當時國人共同認知的歷史事實」,但今天很多人卻都忘了「光復節」的歷史意義。
事實上,台灣當前的輿論氛圍不但避談「光復」,而且流行一種「終戰」的說法,台灣教授協會和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日前就提出應設立「八一五終戰紀念日」,來紀念二戰中陣亡的台籍日本兵。對於這種「終戰」的史觀,日本歷史研究權威、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許介鱗批評,「終戰」一詞是來自昭和天皇發表的「終戰詔書」,內容不但未提及交戰國的中國和亞洲各國,還以「終戰」掩飾戰敗的事實,他直言腦筋清楚的人,都不會把日本帝國的終戰觀,套用在台灣歷史上。
許介鱗也指出,在日本投降至台灣光復這兩個多月的期間,日本政府趁著掌握統治權的最後時刻,加速印製了超過一億日元的「台灣銀行券」,將台灣市場上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搜刮一空,運回敗戰的日本,讓日本可以用台灣的糧食救濟日本國內的飢餓,卻導致台灣的食米和必需品開始缺貨,加劇通貨膨脹,埋下日後二二八事變的種子。他痛批,「日本人自己吃大餅,餅屑留給台灣人吃」,這就是日本殖民的真相。
陳復強調,日本殖民台灣時,各種經濟建設都是配合本國發展的需要來剝削台灣,在政治上將台灣人當成二等公民,在文化上剝奪台灣人的語言文字;然而,現在很多人卻一味淡化殖民的傷害,以「終戰」代替台灣光復,反映的是一種合理化殖民統治的思維,而這種對日本發動的戰爭和東亞各國的苦難採取漠視的態度,不但使台灣無法真正走出殖民的陰影,對於東亞的發展也有不好的影響。
將鑄造小桃阿嬤的慰安婦雕像
日本殖民下的台灣除了遭受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壓迫,二戰期間也有大量台灣女性被迫成為日軍的「慰安婦」,據婦女救援基金會統計,當年被日本人強徵的台灣慰安婦至少有2,000人。然而,相較於韓國和中國大陸持續抗議日本政府不承認慰安婦史實、未對受害者正式道歉,台灣政府和民間對慰安婦問題則相對沉默許多。
台大終身特聘教授黃光國擔憂地說,去年反課綱運動的青年學生反對微調課綱,竟質疑微調課綱中「慰安婦是被迫」的敘述,結果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13名縣市長還發表聲明聲援學生,蔡英文政府上任後更火速廢止了微調課綱。黃光國斥責,教育不能欺騙下一代,但現行的課綱美化日本殖民,形同是「自我殖民」的課綱,「蔡政府的良心能安嗎?」
「國際知識集體」INTERCOLL(International Collective Intellectual)亞洲地區召集人林深靖也認為,蔡英文對於日本殖民問題一貫採取模糊不清的態度,他呼籲蔡英文說清楚新政府對慰安婦問題的立場,並要求蔡政府在教科書中呈現更多日據時代台灣人民的抗日事蹟。
「文化中國論壇」今天也展示了以台籍慰安婦小桃阿嬤為藍本的慰安婦雕像模型,宣布不久後將鑄造出真人比例的雕像。林深靖表示,韓國民間團體很早就在日本駐韓大使館前設立慰安婦少女雕像,今年10月,上海師範大學也成立了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並豎立中國第一尊慰安婦少女雕像。他們希望透過製作首座台灣慰安婦的雕像,喚起社會各界反思日本的殖民統治,並一同紀念台灣光復的進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