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7

【美軍在沖繩】系列一 邊野古:借屍還魂的新基地

$
0
0
2016/11/16 12:00:00
苦勞網特約記者

【編按】「美軍在沖繩」專題報導,整理了自2014年以來的三次訪談與資料蒐集,嘗試介紹近年沖繩反基地運動的狀況,並著眼於與基地議題相關的在地經濟問題。

美國的東亞政策直接牽動了東亞島鏈美軍部屬,而美軍在全世界重要戰略據點的存在,不僅是美國對國際政治秩序影響力的保證,更支持了美國對全球經濟與金融秩序的掌控能力,以及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信用與流通性。於是我們看到,曾被指為「孤立主義」的川普,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後,一改競選期間的亞洲撤軍立場,轉而向日、韓等國承諾將持續「協防」,甚至美軍高層也公開放話將不會撤出亞洲。

身在台灣的我們,長期安於在帝國庇蔭下的「和平」,期待「維持現狀」,卻不察現狀的維持,往往是透過周邊區域人民付出血淚代價所換來的。沖繩反基地運動所追求的和平,於是將「和平」的意義更深刻地帶到身處台灣的我們的眼前,它拆解了維持現狀的和平假象,直搗真正造成區域不穩定的因素,也就是從未離去的帝國主義本身。

今年(2016)年中,沖繩再次發生美軍性侵並殺害沖繩女性的案件1,而在治喪期間,竟又有美軍酒駕釀禍,致使兩名沖繩民眾受傷。長期以來,美駐軍沖繩所造成的安全、噪音、犯罪等問題,不斷激化沖繩民眾對於軍事基地的反對聲浪,質疑日本、美國軍事同盟的正當性。6月18日,近七萬名沖繩民眾集結於那霸市舉行受害女性的追悼會,要求縮減美軍基地、海軍陸戰隊撤出沖繩,並修改允許美軍於沖繩享有「治外法權」的《美日地位協定》。

「海上替代設施」對於海岸生態與漁民生計的影響甚鉅。這幾年來,沖繩民眾已通過選舉代議制度,在在向日本中央表明反對邊野古基地計畫的態度。1997年底,名護市議會曾就基地興建計畫與否舉辦一場公民投票,結果反對興建基地派以兩千票的差距略勝支持興建基地派,當時支持興建基地的名護市長繼而辭職。由於政府長期以「基地建設帶動經濟發展」、「振興名護市經濟」以及各種對於在地民眾的補償措施作為誘因,一直以來,針對興建基地與否,名護市反對基地的聲音並未全然佔多數,這反映在名護市長的選舉上——自1998年以來,左右名護市長選舉的關鍵因素,幾乎都在於候選人對於基地的態度,支持與反對基地興建的候選人幾番輪替當選。而2014年的名護市長,則是反對填海造地基地計畫者。

同樣的狀況,隨著反基地聲音的上漲,影響了整體沖繩的民意。2015年的沖繩知事選舉,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同樣成為關鍵,而沖繩的民意最終湧向反對邊野古基地方案的翁長雄志,翁長雄志成為沖繩知事。2015年10月,翁長雄志以破壞環境為由,撤銷了邊野古沿岸填海造地的許可,但日本政府旋即終止此決定的行政效力,翁長雄志拒絕服從,於是遭到日本政府控告。期間,雖然中央與沖繩政府皆表示將達成和解,但9月16日福岡高等法院仍然判決翁長雄志取消邊野古田海造地計畫行為違法。

沖繩民眾通過代議制度表達了他們的意見,然而,日本政府的強硬態度,卻諷刺地體現了日本民主體質的虛妄。

邊野古海軍基地 是「替代設施」還是新基地?

邊野古位於沖繩縣名護市,距離那霸往北,約三小時車程。1995年9月,發生駐沖繩美軍強暴當地國小女學生的事件,10月引爆了近十萬民眾示威反對美軍基地。民眾怒濤之大,引起日美兩國擔憂安保結構可能動搖,進而在「日美安保協議委員會」之下,設置了「沖繩特別行動委員會」(SACO),專門討論沖繩美軍基地的縮編事項。

1996年,日美安保協議委員會決定美方將歸還普天間基地,而歸還的條件,則是日方必須在周邊海域建設海上替代設施,以供普天間的直升機部隊轉移使用2,而海上替代設施的興建地點,就是位於名護市、臨美軍史瓦普軍營(Camp Schwap)的邊野古沿岸,於是開啟了位於邊野古漁港角落、持續了20年的靜坐抗爭。

2004年,日本政府為了評估基地工程,在邊野古南方海岸進行大規模的海底勘查,反對基地的名護市居民與漁民,於是登上自己的漁船駛往勘查地點,成功阻擋了政府勘查船,這個海上的阻擋行動持續至今已12年。2005年,日本政府撤回南方興建海上基地的方案,但另一個打算在北方海岸進行「填海造地」的計畫並未停歇。2006年5月,美日雙方在這個案子上達成共識:日方將建立一塊突出海面、兩條長1800公尺的V字型直升機起降場,部分工程將以填海造地的方式完成。軍港啟用之後,美方將歸還普天間基地,並把沖繩的部分陸戰隊與空軍移往關島。

關於邊野古軍港計畫,日本政府的說詞其實隱藏了三個問題。第一,日本政府宣稱邊野古軍港是「普天間基地縮減與移轉」的替代方案,是在「減輕沖繩軍事負擔」的大方向下所進行的,這很明顯是在框騙民眾。普天間基地是一個位於內陸的空軍基地,而邊野古的填海造地計畫,卻是海軍軍港;而依照美國相關規定,普天間基地已經老舊已該被淘汰,亦即普天間基地本就要被撤掉了,而邊野古軍港則是一個與普天間基地撤除並不全然相關,甚至是擴編的新軍事計畫。正因如此,反基地的民眾在用詞上都採用採用「新基地」來指稱邊野古計畫,而非日本政府所使用的「代替設施」。

沖繩民眾稱邊野古為「新基地」而非日本政府所宣爭的「替代設施」。(攝影:王顥中)

第二,軍港的設置於邊野古的主要原因,並非如日本政府所言的「人煙稀少」,而是配合美國在沖繩的軍事調度需要。抗爭帳棚所在的史瓦普軍營緊鄰海軍基地計畫所在地,是美軍於1950年代所建立,主要為美國海軍與軍眷屬宿舍,納額三千名。在邊野古距離約40公里處的高江,則有美軍的「北部訓練場」供軍員訓練使用;而在邊野古軍港的西北方則有一個彈藥庫。換句話說,此處完工後將成為一個高檔的海陸空軍事基地,腹地則有軍事訓練場,並備有火藥庫支援。一旦戰爭化,這裡將成為一個多功能、隨時可因應緊急調度的軍事據點。以當前科技,一旦新基地完工將可運作至少百年,可見邊野古計畫一直以來被含納在美軍東亞軍事調度規劃當中。

邊野古基地工程周邊。

這就關係到第三個問題,也就是「邊野古軍港與美駐軍」之間的關係。過去,人們以為邊野古軍港計畫提出於1997年,是為了配合普天間基地轉移。然而,隨著越來越多資訊被挖掘,人們發現其實邊野古軍港計畫的設計藍圖可追溯回1966年,彼時,美軍就已打算在邊野古進行填海造港工程、建立一個龐大的海陸空複合港口。

美軍1966年的海軍基地計劃書複印本。(翻攝:王顥中)

邊野古的軍港以填海方式建造,而填海區域的軍事設施包含兩條供軍機停降的跑道,以及長度為271.8公尺的港口。日本國防部於1997年公佈設計圖,建造費由日本政府所負擔。一直以來,沖繩民眾只被告知1997年的建港計畫。當時,一位名為真喜志好一的沖繩工程師,不斷地公開質疑此計畫當中的工程問題,並將這些質疑發表於《Weekly Friday》雜誌。一位記者看到他的文章便主動聯絡,並告知早在1966年就存在一個與1997年邊野古軍港計畫幾乎相同的藍圖,而此藍圖為美國國防部(DOD)所設計。

真喜志先生表示,根據推測,這份藍圖原本的擁有者,是一間專門承包日本政府軍事建設的建築公司。這類建築公司為了從日本政府那邊取得建案,必須預先知道與日本相互配合的美軍究竟想要什麼,因而先行取得1966的原始建設計畫圖——而該公司在訪問的2015年6月時,已向政府表達意願欲承包邊野古的海基地工程。1966年的美軍藍圖,於是通過這位記者,與包括真喜志先生在內的一群工程師的努力,最終被匿名地捐給沖繩縣圖書館檔案庫,機密文件終於曝光。

1999年,這群工程師們組成了小組,開始研究這份藍圖,經過交叉比對,才確認了原來1997年設計圖正是以1966年美軍藍圖為基礎的,而早在60年代,美軍藍圖就已具備了填海工程以及兩條軍機軌道。差異在於,1997年計畫當中的碼頭長度由200公尺增加為271.8公尺。真喜志好一指出,美軍的陸揚艦長度為270公尺,可見該港口就是為了容納美軍陸揚艦而設計的,此長度足以讓陸揚艦在每秒鐘25公尺的強勁風速下泊船。換句話說,即便這個軍港計畫是由日本國防部所提出、經費由日方負擔,但卻是配合美軍需求。關於兩者計畫重疊的問題,日本政府至今從不正面回應。

工程師真喜志好一解釋美軍基地藍圖。(攝影:王顥中)

那麼,為何於1960年代胎死腹中的邊野古填海造港計畫,卻在1997年通過「普天間基地縮編轉移」借屍還魂?

1960年代的沖繩仍為美軍所統治,若美軍想要實施這個規模龐大、造價昂貴的填海造港計畫,必須自行負擔相關費用。越戰期間,美軍調度亞洲的軍事基地支援,不僅在邊野古近海樹林裡設置了彈藥庫,更分別於1962年、1969年在北方海岸進行港口試爆工程,他們企圖將北方海岸炸深,以利大型軍艦進駐、開拓軍港,這就是1966年填海造港計劃的背景。然而,正值越戰的美國終因為龐大的軍事支出而出現財政危機,美國議會否決了這個計畫;而彼時的日本內部正值民眾反安保鬥爭的高峰,日本政府未能接手實行,此造港計畫被無限期延宕了。如今,當建港計畫由日本政府所提出,這意味著相關經費將全部由日本政府買單,對美軍而言,不但無需負擔建港成本,又可通過美日安保無償使用該設施;對日本而言,在被安倍政權擴大定義的「集團的自衛權」下,自衛隊即可以「協防自衛」、配合美軍為由,發展、擴充軍事武裝並使用港口,由於該港口屬於日本,即便美軍撤出,自衛隊亦可接管該港,這是為了日本軍事化的未來而鋪路。反基地民眾認為,這才是日本政府趕著建造邊野古基地,不容與沖繩民眾協商的幕後理由。

1960年代的美軍藍圖在2010年代曝光,暗示了美國當前的東亞策略:在財政透支、經濟衰退趨勢下,美國海外軍事基地的龐大財政負擔,已經激起一般美國民眾的反感。伊拉克戰爭告終,配合歐巴馬政府的「重返亞洲」策略,美軍部分設備與軍員移入東亞,然而卻無力承擔龐大的海外基地費用,政策上逐步轉向縮減海外軍事基地,並將軍事費用越來越高比例地轉嫁予其傀儡國家來承擔。在東亞,除了美日、美韓安保結構,長期以來台灣對美軍購(購買美軍淘汰的軍機與軍火,以及有所限制的軍事技術)亦為其一。然而,美國自二戰以來作為世界上最強的軍事霸權國,縮減軍事基地也同時意味著告知世界美國國力正在走下坡,這將同時削弱美元的威信。於是美國強化與各個結盟國的軍事合作,以削減縮編軍事基地的衝擊,這也是近年來東亞國家國際衝突頻傳、作大聯合軍事演習的背景,而美軍的支出轉移,推波了日本的軍事工業與軍國主義化的需求。

  • 1.據統計,光是1945年美軍登陸後至12月止,就發生了157起美軍對沖繩女性的性暴力事件,當中有10起導致受害女性死亡或失蹤;而在所謂戰後的1950年至2012年月止,共有167美軍性暴力事件,當中有30起為死亡或失蹤案件。這些受害者被稱為「沉默之聲」。資料來源:WAM(Women's active museum on war and peace):《軍隊並未保護女性:沖繩的日本慰安所與美軍的性暴力》,WAM第10回特別展手冊,出版於2012年。
  • 2.林賢參(2010)〈沖繩普天間美軍基地問題與日美同盟〉,《展望與探索》8:7期,法務部調查局。
責任主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