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方議員和家長團體針對性平教育發起抗議,台北和嘉義陸續傳出將重審和停用「不當性平教材」,性平教育再度成為保守團體和性別團體的角力場。今日(5/12)保守團體「媽媽盟」接連赴教育部、立法院和行政院遞交陳情書,要求「不當性平教材」退出校園;另一方面,性別團體也不干示弱,同步動員挺性平家長及孩子在立院前反制,強調「無知與仇恨才是孩子恐懼的根源」。
目前性平教育按照《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施行細則中提到性平教育「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以提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國中小和高中職都採融入式教學,並依不同年齡層和學程設計循序漸進的教學課程。
然而,保守家長團體「媽媽盟」(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指出,現行的性平教材過度強調「性」,將如何使用保險套及性愛自拍的內容都編入教材,又加入「異性戀霸權」、「性別光譜」等各種「不當」言論,認為將混淆孩子的性別認同,已偏離性平教育主軸,主張撤除這些爭議內容。
媽媽盟指教材荼毒下一代 籲性平會增設家長名額
現行國高中的性平教育分別融入在「公民與社會」、「家政」、「健康與護理」等科目中,媽媽盟在教育部及立法院抗議時,分別出示翰林、幼獅、康軒、育達等課本,指出這些教材已使用多年,充滿「荼毒下一代」的不當內容。
媽媽盟以幼獅出版的「健康與護理」高中課本為例,課文引用美國性學家金賽博士的研究,提到「同性戀約佔人口10%」、「雙性戀約有40%」,一位在場媽媽激動地質疑,「難道我們有一半的人是同性戀和雙性戀嗎?」課本又提到金賽將人的性傾向分成0到6七個等級,0是完全的異性戀,6是完全的同性戀,其餘等級或多或少有同性戀傾向,在場媽媽痛批,「金賽是性變態,他的理論怎麼可以出現在我們的課本?」
媽媽盟也對幼獅課本中寫到「佛洛依德認為每個人都有雙性戀的傾向,只是其中一種傾向受到壓抑」、「生理性別」及「心理性別」的區分、「性別光譜」及「性傾向流動」等論述感到非常不滿,質疑健康教育已變成洗腦教育,類似的內容「罄竹難書」。
此外,媽媽盟指出,有課本附上「台灣同志諮詢熱線」的網站資訊,但指控熱線經常舉辦一些關於性解放的講座,包括約砲、一夜情、SM、開放式關係、多P等等,擔憂混淆孩子性別認同,鼓吹性慾探索,媽媽盟認為讓孩子連上網站接觸到這些訊息,「非常不當」。
媽媽盟的代表說,她們並沒有漠視同志的存在,但這些資訊不適合過早放到國小、國中及高中孩子的腦中。她們除提出撤除上述爭議內容,也批評性平會有許多「性平意識過於明顯」的委員數度連任,要求教育部修正「性平委員會設置要點」,規定只得連任一次,並刪減性平教育領域相關學者名額為三分之一,將家長團體名額增至五名以上,確保家長能參與性平教育的走向。
性別團體:無知與仇恨才是孩子恐懼的根源
在媽媽盟抗議的同時,支持性平教育的性別團體也號召一群家長和孩子在立院群賢樓前召開記者會,反對媽媽盟抹黑和汙衊性平教育,呼籲教育部及各縣市教育局繼續依《性平法》推動性別平等教育。
女同志媽媽Jovi表示,有家長說學校不應該教導孩子有關性傾向的知識,擔心這樣會讓自己的小孩變同志,但是「如果我們真的呵護我們的孩子,就應該無條件呵護他」,而不是從教科書中拿掉這些內容。她說,就是因為沒有普及教導性平教育,她朋友的7歲女兒才會因為有兩個媽媽,而在學校被集體霸凌,「學校不教,家長不懂,孩子不了解,這是霸凌的開始」。
既是家長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勵馨基金會倡議專員周雅淳表示,她在花蓮從事性別教育,協助未成年懷孕少女,發現孩子最需要的是信任和支持,而非對性教育及情感教育的抹黑,呼籲保守團體「不要用想像的恐懼阻礙我們對孩子的陪伴,增加孩子的苦難。」
同志諮詢熱線社工主任鄭智偉也提到,許多教性平教育的老師跟熱線反應「今年壓力真的很大」,不敢在校園裡提到「性別光譜」、「恐同」、「性解放」等字眼,一談性平教育,就有抗議電話打到輔導室,癱瘓教學工作。他質疑,某些家長抱持「一夫一妻」觀念和宗教價值,不准孩子學習性及性別相關知識,導致孩子無法建立多元平等的價值觀,直言「無知與仇恨才是孩子恐懼的根源」。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黃嘉韻分析,現在媽媽盟等保守團體的策略,就是透過地方包圍中央,逼中央表態支持地方各議員和家長,然而這些被媽媽盟貼上「不當」標籤的教材,其實都經過教育部審議通過。她呼籲教育部捍衛自己研擬出的教材以及性平教育的專業性,不要被家長牽著走。
對於媽媽盟批評教育部性平會存在「萬年性平委員」的問題,黃嘉韻則表示,很多擔任數屆的委員並不是一直連任,而是中間休息過後又獲聘,且所謂的萬年委員其實也包括保守的性教育學者和家長團體,但媽媽盟卻刻意不提。此外,能進入性平會的都是具備「性平意識」的專家學者,任期兩年內要處理全國性平教育和教學課程,「若讓沒有性平意識的家長進入,對性平教育來說,是落後不進步的」。
性別團體強調,性平教育的初衷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性別平等觀念,而非為特定家長和宗教價值服務,呼籲教育部及各縣市教育局應依《性平法》繼續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性平教育,澄清誤解並提供課程協助「家長」也提升性平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