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等六個教育團體今日(10/2)共同成立「教育公共化聯盟」,宣示要導正當前台灣教育走向市場化和自由化的趨勢,在立法和政策上進行遊說,力促政府落實教育公共化的目標。
全教總理事長張旭政表示,台灣的教育政策長期標榜要落實公共化,但最近幾年的教育發展卻背道而馳,從幼教、高教到實驗教育,有愈來愈走向市場化和自由化趨勢,例如公幼比例偏低、高教私校退場圖利私人、以經費為由裁併偏鄉小學校等等,他認為這是對台灣教育「嚴重的傷害」。
張旭政批評,閣揆賴清德任台南市長時,大力推動發放幼兒教育券,就是鼓勵教育市場化的典型,這樣只會放任私立業者繼續操作市場,無法讓學童的受教權獲得平等保障。他表示,主政者應將教育當成促進階級流動和社會進步的制度,成立教公盟就是為了擋住市場化趨勢,將教育拉回公共化的主軸。
幼教團體:應減津貼,普設公托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簡瑞連也批評,政府的教育政策迷思是花大錢做現金補助,例如五歲免學費政策每年的現金津貼是公共化政策的三倍多,但結果私立業者仍有提高學費、超收幼兒、剝削教保人員等情形,照顧品質不佳,強調政府應逐年降低現金給付,提高公共化預算,普設公共托育才是根本。
靖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指出,現在很多私立補習班收托幼兒,但管理標準和課程安排都未達到讓幼兒適性發展的標準,認為政府有責任加強管理。她也質疑,政府推動的教保公共化一味要求民間承辦「非營利幼兒園」,但究竟有多少非營利組織可以承接非營利幼兒園?林月琴認為,把壓力轉嫁到非營利組織是「便宜行事」,政府應優先設置公幼,才符合各界期待。
高教團體:反對私校家族化和教育商品化
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指出,台灣大專教育中私校及其學生占據七成,但國家因長期放縱私校、資源投入不足,導致高教亂象叢生,像是私校董事會長期被特定家族掌握,成為家族生財工具,退場後教育部還協助其侵占校產;或是政經背景弱勢的學生集中在私校,因高昂學費及教育資源不足,而導致「階級逆分配」現象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公共化解決。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代表、淡江學生謝毅弘則表示,反教盟日前依據各大學生師比值、學生宿舍不足的問題進行調查,公布「大學學店排行榜」,揭露教育商品化問題已非常嚴重。他直言,高教公共化的最大敵人是減少成本、增加獲利的營利行為,使教育的本質在大學經營者手上變調,例如通識教育本來是要培養學生多元觀念,卻變成大班化、淺碟化的教育,導致學生把通識當成廢課和營養學分。
謝毅弘表示,教育商品化的幕後推手不只是大學經營者,也和政府刪減教育經費有關,影響全體學生受教權益,呼籲各校學生和老師、教保人員團結起來,要求教育資源平等分配到每個學生上。
教公盟包含全教總、全國教保產業工會、靖娟文教基金會、高教工會、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振鐸學會等六個橫跨不同教育領域、但同樣主張教育公共化的團體。張旭政說,教公盟未來將在立法和政策上遊說立委,促使政府達到教育公共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