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繼《我是布萊克》後,現年83歲的英國導演肯·洛區再度推出新作《抱歉我們錯過你了》,15日將在台灣上映。這位以社會寫實主義手法關注社會底層的導演,在《我是布萊克》中批判了英國福利制度的僵化與官僚的腐敗,在《抱歉我們錯過你了》裡,肯·洛區將鏡頭轉向並聚焦於近年興起的「零時經濟」,探討自雇、派遣工與非典化勞動力等問題。肯·洛區認為,雖然科技日新月異,但是剝削問題卻很古老。訪談之中,他也質疑了資本主義市場邏輯的可持續性。
本文由捷傑電影提供,苦勞網獨家翻譯刊登。
肯·洛區:當我們完成《我是布萊克》(I, Daniel Blake)後,我當時想著:「嗯,這或許就是最後一部電影了。」但是當我們前往食物銀行調查時,許多前來的人從事兼職與零時合約的工作。這是新形式的剝削。這就是所謂的零時經濟(gig economy),自雇、派遣工與非典化勞動力就這樣持續成為我與保羅·拉維提(Paul Laverty,本片編劇)日常對話的重點。「或許還有值得我們製作的電影」這個想法逐漸浮現——不必然是《我是布萊克》的續集,但仍是一部相關電影。
肯·洛區:不,我認為拉維提想的不僅是對於個別工人的剝削程度,還有對於家庭與生活的影響,以及這一切如何反映在個人關係之中。中產階級討論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工人階級則為生活必需品所煩惱。
肯·洛區:它的新奇之處在於所使用的現代科技。快遞司機駕駛艙內最尖端的科技指定路線,讓消費者確實掌握訂購的包裹與預估抵達時間。限時包裹必須在一小時內抵達。消費者坐在家中,追蹤車子在社區內穿梭。這是極為精密的設備,接收來自某個衛星的訊號。結果是某人因為四處奔波、穿越大街小巷,為了達到此設備的要求而奔走,導致累倒在貨車裡頭。科技是新的。剝削的問題卻很古老。
肯·洛區:拉維提完成絕大部分的調查,然後我們一起與某些人碰面。駕駛們通常不願交談:他們不想冒著失去工作的風險。倉庫是難以進入的地方。在離我們拍攝處不遠的倉庫裡,有位經理樂於協助,給予我們關於倉庫佈景的精確建議。電影裡頭的駕駛都是現役或退休司機。當我們拍攝這些場景時,他們知道這行、其程序以及如何運作,還有快速完成工作的壓力。
肯·洛區:我認為令人吃驚的是人們為了過個像樣的生活,必須花費多少時間工作,以及他們工作的不穩定性。他們是自僱者,理論上這是他們自己的事業,但是如果某件事出了差錯,他們得承擔所有風險。他們的貨車很容易出問題,而且如果沒有在那兒待命送貨,就會遭到與布萊克相同的制裁。然後他們在很短、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損失大筆金錢。對於像艾比(Abby)這樣的照護工而言,他們可能外出探視12小時,卻只得到6或7小時的最低工資。
肯·洛區:艾比是一位擁有好姻緣的母親——她與瑞奇(Ricky)既是朋友,也彼此相愛,信任彼此,並且都試圖成為好伴侶。她的難題是嘗試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教育孩子:她是如此努力工作,以至於時常不在家,所以多數時候必須透過電話指導孩子。當然,事情常常出錯,因為孩子就是孩子,而她總是深夜才回家。她倚賴巴士通勤,但班次不多,因此花費許多時間流連於巴士站。
肯·洛區:雇主是一間仲介公司。照護工作被市議會外包給仲介或是私人醫療公司。他們得到合約的原因是要價低廉。低價是建立在對於工人的剝削,但是當局卻對此一事實視而不見。比起為地方當局工作、有著體面合約的工人而言,為私人醫療公司工作的工人要組織工會更加困難。
肯·洛區:如他自己所言,瑞奇是一位辛勤工作的人。他曾是建築工人,曾經在配管或是細木工之類的行業工作。他的表現出色——當他們存足了買房子的錢的同時,銀行與建築業卻崩盤,讓瑞奇跟艾比這樣的人無法獲得貸款。建築業蕭條,瑞奇丟了工作,此後他不斷轉換跑道。他能勝任各種工作。我們看到他的時候,瑞奇決定成為快遞司機,這行看起來能賺很多錢。這家人仍住在租來的地方,他們賺的錢不足以擺脫債務,並且過著勉強糊口的生活長達數年。所以這是一個機會:瘋狂工作兩三年,存夠買屋的錢,然後就能再度過著正常生活。這是他的計畫。他是個有魅力的人,非常容易相處,來自曼徹斯特的他是位曼聯球迷,決心要憑新工作獲得成功。
像瑞奇這樣的人必須自我剝削,無需工頭施威。他們得精疲力盡才能獲得像樣的收入:對於雇主而言,這是理想的狀況。
肯·洛區:他們有兩個小孩。賽巴(Seb)16歲,雙親都無法照料他。他不受管教。他有才華、藝術天賦而且具創造力,但是艾比與瑞奇卻不知道。他們只知道他逃學,而且捲入麻煩。父子之間時有口角。瑞奇有點古板——他只是告訴賽巴要做什麼,然後期待他去做,賽巴當然不願意。衝突註定會發生。
另一個孩子是麗莎·珍(Liza Jane),她是非常聰明的小孩。她是家裡的和事佬,有著古怪的幽默感以及和父親一樣的紅髮。她只希望大家快樂。當所有成員砲火四射時,她試圖讓家人團結在一塊。
肯·洛區:一如往常,我們按劇情順序拍攝。演員不知道結局將會如何。每齣戲對他們而言都是新聞。我們事先為這家人排練,讓他們培養之間的默契。之後我們拍得很快,花了五個半星期。
其中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完成包裹快遞倉庫裡的拍攝。我們必須知道確切的程序,並讓每個人理解他們的工作是什麼,然後我們像紀錄片一樣拍攝。我們解決了分揀員的問題,也就是人們一進來接收包裹的人,還有哪些人是把貨車開進來的司機、每個階段會發生什麼,以及一連串變化。克雷格(Fergus Clegg,本片美術設計)與設計團隊的表現出色,讓工作得以實現。
這是一個位於工業建築物內、巨大且充滿回音的倉庫,因此對於動作的安排是一項挑戰。但是工作人員太厲害了。他們立即著手且充滿熱情。我希望你們能在拍攝片段中看到演員們知道自己在幹嘛:他們手腳俐落,並在經理的嚴厲監視與施威下完成工作。一切事物必須是真實的。沒有人得假裝。我們希望在電影中呈現新堡的都市風景,但是又不想讓它看起來像觀光景點,即不想只是賣弄城市風情。我想你能體會這裡的風景如何:古老的連排房屋,高樓大廈以及有著古典建築物的市中心。
肯·洛區:這個系統可持續嗎?當我們從一個每日工作14小時、在貨車中精疲力盡的人手中接獲購買商品時,這個系統是可持續的嗎?與親自前往商店並與店員交談相比,到頭來這是一個更好的系統嗎?我們真的想要這樣的世界嗎?人們背負巨大的壓力工作,連鎖反應擴及朋友與家人,並且限縮他們的生活。這不是市場經濟的失敗——相反地,這是合乎市場經濟邏輯的發展,是由為了降低成本與利潤最大化的殘酷競爭所導致。市場對於我們的生活品質不感興趣。市場旨在賺錢。而這兩者無法相容。像瑞奇、艾比與其家人這樣的窮忙族付出代價。
但是到頭來,除非觀眾相信螢幕上的人們、關心他們、和他們一同微笑,並且分擔他們的問題,否則一切都不算數。是他們的親身經歷——而且人們相信是真實的——感動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