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全國大罷工 二十萬人上街反政府
繼智利之後,另一個拉丁美洲國家再度爆發大規模示威潮!哥倫比亞政府近日打算刪減養老金,結果引發全國大罷工。11月21日超過二十萬名示威者湧入街頭,抗議滿意度僅剩26%的總統杜克(Ivan Duque)。警方以催淚彈及水砲鎮壓示威者,至今已造成三名示威者死亡、一百多位民眾受傷。杜克也在週五宣布首都波哥大42年以來的第一次宵禁。
這場示威尚未提出共同的整體訴求,抗議人士包括工會工人、學生與原住民,部分示威者要求最低薪資維持目前水平,也有民眾對於2016年與左翼游擊隊「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達成和平協議至今的進度緩慢表達不滿。該協議終止哥倫比亞長達五十年、造成22萬人死亡的內戰。但是去年八月當選總統的杜克卻揚言修改協議,持續逮捕前游擊隊成員,並且放任社會領袖遭謀殺,使該協議出現裂痕。
週五(11/22),杜克發表電視聲明表示將在本週展開「全國對話」,與來自各地區、社會與政治部門的成員對話,同時並宣布首都波哥大進入宵禁,但是仍然無法抑制民眾上街。示威者們響應前游擊隊成員、並在去年總統大選中輸給杜克的彼得羅(Gustavo Petro)的號召,投入敲鍋遊行(cacerolazo),這種拉丁美洲的傳統示威中,示威者帶著家中的鍋碗瓢盆上街,敲打餐具表達不滿。
伊朗:石油價格調漲引爆示威
11月15日,伊朗宣布石油調漲政策後,引發民眾示威。駕駛將車停在高速公路上阻塞交通表達憤怒。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表示,維安部隊從屋頂與直升機上以實彈射擊示威者,導致一百多人死亡,但遭伊朗當局駁斥為「從國外發動的虛假宣傳活動」。不過,根據半島新聞台的統計,示威至今已造成11人死亡,包括5名維安部隊人員與6名平民。
伊朗最高經濟委員會決定的計畫包括定額配給以及削減補助,私人車輛每月限制購買60公升此外汽油價格大幅上漲50%,來到每公升0.13美元,如果超出配給,每公升將產生0.26美元的額外費用。雖然,政府宣稱計畫是為了支付對窮人現金給付的資金,此外作為世界第四大原油儲備國的伊朗,汽油價格也比其他各國便宜,但是對於平均收入低的民眾而言,價格調漲的衝擊仍然巨大。
半島新聞台指出,由石油價格調漲政策引爆的街頭示威,背後是對該國經濟的不滿,包括工作機會逐漸稀少,通貨膨漲超過40%。
去年,美國川普政府單方面退出2015年的伊朗核協議,之後更對該國實施一連串經濟制裁,包括禁止與伊朗交易石油、制裁對伊朗最大非國有銀行「波斯銀行」( Parsian Bank),導致該國失去主要收入來源,並因無法支付貨款導致食物與藥品短缺。根據世界銀行,在制裁的壓力下,伊朗經濟已處於「嚴重的困境」,今年預計萎縮9.5%。
英國:拒還查戈斯群島 遭批「非法殖民地佔領者」
「(英國是)非法的殖民地佔領者!」模里西斯總理得知英國無視聯合國要求返還查戈斯群島的最後期限後痛批道。
位於馬達加斯加以東九百公里的東非國家模里西斯,在十九世紀時遭英國佔領。1965年獨立前夕,英國進一步將查戈斯群島分割出來,並以約美金380萬元的價格強迫模里西斯出售,並且迫遷1,500多位居民,這些人至今無法返回家園。英國更將最大的迪哥加西亞島(Diego Garcia)租讓給美國,後者在此建立該國全球最大的軍事基地之一,作為兩千年時阿富汗與伊拉克轟炸行動的待命集結點,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這裡也成為美國中情局秘密審訊及拘禁中心。
今年五月,聯合國大會以116比6的壓到性多數通過方案,要求英國須在11月22日前歸還查戈斯群島。今年二月,國際法院也做出法律意見認為英國佔領行為違法。然而英國卻拒絕服從聯合國與國際法院的要求,其外交部更宣稱,英國對於「英屬印度洋領地」(BIOT)的主權「無庸置疑」,更反斥模里西斯從未擁有對於該群島的權利。
不過,英國政壇也有不同聲音。工黨黨魁柯賓( Jeremy Corbyn)痛批:「可恥!」,他說英國強迫查戈斯島民遷出自己的島嶼,「如果我們希望遵守國際法律,那麼返回島嶼的權利便十分重要。」他表示一旦下月選戰中勝出,將終止對查戈斯群島的佔領。
美國:見解獨特!以色列西岸墾殖無違反國際法
美國川普政府再對國際法提出獨特見解,宣稱以色列於約旦河西岸的墾殖行為(settlement)並未「與國際法相左」,推翻了40多年以來美國對於以色列墾殖區的立場。
上週一(11/15)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美國將不再遵守1978年卡特(Jimmy Carter)政府國務院的法律意見,並且宣布:「以色列平民墾殖區的建立,就其本身而言,與國際法並無不一致。」
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戰爭期間佔領約旦河西岸及東耶路撒冷,實質統治西岸超過半世紀之久。在西岸,以色列政府摧毀巴勒斯坦人的房屋、迫遷原居民,並對反對軍事統治的示威者施加酷刑、拘禁,甚至殺害之。
聯合國安理會曾多次決議,包括2016年最新方案中指出以色列墾殖違反《日內瓦公約》。該公約第四十九條禁止佔領國強制移送及驅逐行為,並將本國平民移送至佔領之領土。
儘管1981年的雷根政府曾經表示不同意(但仍形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佔領區的墾殖行為是「沒有必要的挑釁」),不分兩黨政府論及以色列佔領與墾殖行為的合法性問題時,都維持卡特政府提出的立場,同時最大化地在軍事與政治上支持以色列。
這已是川普政府上任以來,第三次甘願藐視國際法也不惜支持以色列:2017年,川普無視聯合國耶路撒冷最終地位交由以巴協商的決議,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並將大使館由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今年三月,川普更忽略聯合國要求以色列放棄對戈蘭高地掌控的決議,承認以色列擁有戈蘭高地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