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百位學者連署 擔憂反歧視運動引發寒蟬效應
包括《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美國知名異議學者杭士基(Noam Chomsky)及女性主義者斯泰納姆(Gloria Steinem)等150多位世界知名的學者、作家與藝術家共同連署聲明,內容雖表達對全球反種族主義示威的支持,同時卻也擔憂因為各陣營「不容異己」的氛圍,導致言論自由受到打壓。
美國黑人佛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殺害的事件引發新一波「黑命關天」(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在西方與前殖民地國家也掀起「拆銅像」的示威潮。上週,《哈潑》雜誌公布了名為《正義與公開辯論》的連署信,內容一方面支持當前的全球示威,卻也擔憂這些爆發的情緒強化了「新的道德態度與政治信念」,「不利於公開辯論,對於意識形態的服從,也將損害對不同意見的包容。」
由非裔美國作家威廉斯(Thomas Chatterton Williams)發起的連署信並稱,不容異己的態度已透過當眾羞辱的方式蔓延至整個文化圈,擔憂此趨勢將把複雜的政策議題消解為「盲目的道德正確」。
連署信並未指涉具體事件,但是威廉斯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提及「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與「詩歌基金會」(Poetry Foundation)兩個團體。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在近日「黑命關天」運動爆發後,董事會成員中,烏干達裔的女詩人瓦布可(Hope Wabuke)起草了一份聲明,認為組織「對於文化與知識圈內的有色人種聲音被抹殺也有責任」,隨後,另一位資深董事拒絕承認「白人守門人扼殺黑人意見」這種說法,最後甚至有半數董事在聲明發表後辭職。而「詩歌基金會」則因為發表的聲明太過「模糊」、「軟弱」而被批評,最後也導致主席與董事長雙雙辭職。
連署信以「擊敗壞主意的方法不是嘗試噤聲,而是揭露、辯論與說服」作結。威廉斯強調,連署人不只是一群「老白男...,還包括黑人、穆斯林、猶太人、跨性別人士與同志」,其他知名連署人還包括新保守主義學者法蘭西斯·福山與《魔鬼詩篇》作者魯希迪...等等。
聲明公布後招致眾多批評。支持跨性別孩童的英國慈善團體「美人魚」(Mermaids)便批評連署人之一的JK羅琳「偽善」,「她是在暗示一位擁有百萬名追隨者的全球知名作家被一群長期忽略、嘲弄的人噤聲嗎?」也有連署人表示自己未支持該信內容並要求撤回署名。作家格里尼奇(Kaitlyn Greenidge)就說,她不相信信中描述的威脅真實存在。「在學術圈壓迫其他觀點長達數百年後,我不認為寫作時考慮反黑歷史與白人恐怖主義,就等同失去機構權威吧!」
泰國:內閣通過民事伴侶法草案 正反意見兩極
泰國內閣上週通過《民事伴侶法》草案,允許同性伴侶民事登記以及其他異性戀婚姻相同的福利,如果立法順利,泰國將成為台灣之後第二個允許同性民事結合的亞洲國家,政府也自詡該法案是性別平權的里程碑,但是反對黨則認為民事結合不等同於婚姻平權,同志伴侶仍無法享有與異性戀夫妻相同的權利。
《民事伴侶法》允許17歲以上、至少其中一名為泰國公民的同性伴侶民事登記,給予伴侶共享財產、領養與繼承的權利。但是該法並未使用「婚姻」定義同性伴侶,並將伴侶關係限定為單偶制。此外,同性伴侶也不能享有與異性戀夫妻相同的伴侶福利或賦稅減免。
草案仍須經由國會通過才算完成立法。政府副發言人拉差達(Ratchada Dhnadirek)表示,該法將使有著性別多元者的家庭更加健全,也更符合當前社會情境,有助於促進性別平權。
然而,提出婚姻平權法案的反對黨「前進黨」則批評,民事結合不等於婚姻平權,差別在於部分婚姻權利是由法律維繫並被國家保障。LGBT社群也批評,《民事伴侶法》先通過,將使婚姻平權更難達成。此外,同志必須經歷不同的過程才能成為伴侶,這將加深社會對於同志的偏見,「LGBT在泰國就像是二等公民。」跨性別人士何塞(Parkers Jose)表示。
波蘭:反同總統連任 稱LGBT比共產主義更可怕
波蘭現任總統杜達(Andrzej Duda)在上週日(7/12)大選中以些微差距擊敗自由派對手、現任華沙市長恰斯科夫斯基(Rafal Trzaskowski)。政治立場屬於保守派的杜達,在競選期間操弄反同言論,其連任也讓LGBT社群擔憂國內反同情緒將因此蔓延。
現年48歲的杜達,隸屬右翼保守政黨「法律與公正黨」。本身是羅馬天主教徒的他強調捍衛傳統家庭價值。競選期間,他對支持者表示「LGBT」是一種比「共產主義更具毀滅性的意識形態」,並且揚言一旦當選,將推動修憲禁止同志伴侶領養孩子。這些發言被運動人士批評妖魔化同志,目的是利用仇恨言論爭取保守民眾的選票。
波蘭是28個歐盟國家中,唯一一個同性婚姻尚未合法化的國家,此外攻擊同志也不被視為是仇恨犯罪。在同志權益上,波蘭是歐盟國家的末段班。杜達的挑戰對手、中間路線的恰斯科夫斯基在去年2月簽署LGBT權利宣言,並承諾將LGBT議題列入華沙市課綱,但卻意外激化該國反同情緒。東部城鎮斯維德尼克(Świdnik)的地方政府通過「拒絕LGBT意識形態」決議,之後更有3成市鎮自行宣布為「無LGBT區」。雖然不具法律效力,卻讓同志社群感覺自己被當成敵人,批評波蘭是「最恐同的國家」。
根據2019年一份民調,僅9%波蘭人認同同志伴侶有領養孩童的權利,支持同志婚姻的民眾也只佔29%。事實上,雖然恰斯科夫斯基支持同志伴侶的民事結合,卻也在大選期間,明確表達反對同志領養孩童,顯示對於同志權益的表態,已是左右波蘭選舉結果的關鍵議題。
波士尼亞:斯雷布雷尼察屠殺25週年 受難者家屬呼籲承認種族滅絕
今年是斯雷布雷尼察(Srebrenica)大屠殺第25週年,紀念活動中,主辦單位將9名被指認的受難者遺體埋入波多查里(Potocari)紀念公墓。當年大屠殺導致超過8千名波士尼亞穆斯林男性成年與孩童喪生,至今受難者家屬持續爭取正義,並且要求塞爾維亞政治人物承認這段種族滅絕的歷史。
1995年,塞爾維亞族軍隊進軍斯雷布雷尼察並對該村波士尼亞穆斯林展開種族滅絕,之後並將受難者遺體掩埋在周圍80多個無名塚,至今仍有上千名受難者遺體未被尋獲或指認。斯雷布雷尼察也是二戰之後歐洲最大規模的屠殺。
歐盟發表聲明表示,屠殺週年是一個「痛苦的提醒」,因為歐洲無法遵守避免悲劇的承諾。歐盟強調人們必須真誠面對歷史,並且抱著支持下一代的決心展望未來。德國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稱當年屠殺是違反人性的暴行與犯罪,呼籲人們反抗國族主義趨勢。
受難者家屬要求審判所有參與屠殺的士兵與將領,以及塞爾維亞族政治人物及國際社會以「種族滅絕」稱呼這段歷史。1991年,聯合國成立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ICTY),截至2017年法院關閉前,僅有161人被起訴,包括塞族共和國將軍穆拉迪奇(Ratko Mladic)與塞爾維亞總統、有「巴爾幹屠夫」稱號的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sevic)都被判決種族滅絕與戰爭罪。
但是更多塞爾維亞族民眾與政客拒絕承認這段歷史,知名人物包括去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他曾在米洛塞維奇喪禮中發表致詞,甚至暗指當年屠殺是「美國與西歐記者編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