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勞網》最近刊登的「亞特蘭大槍擊案」報導專題中,有兩篇文章分別分析了好萊塢電影文本中呈現出的亞裔女性刻板印象,以及美國對亞洲的強硬外交政策,如何鞏固且強化了美國本土的反亞裔仇恨。
2014的一部電影《刺殺金正恩》(The Interview),後來又譯為《名嘴出任務》,恰好就是綜合了上述兩者的絕佳範例文本。
劇中唯一的亞裔女性──北韓女軍官朴淑英,就是一名對白人男主角使出美人計,不僅主動提出性邀約、誘惑男人,且用極度誇張的姿勢、聲調表達慾望的角色。在初次登場的時刻,穿著軍服並帶有異國腔調的她,就把塞斯·羅根(Seth Rogen)迷得團團轉,並立刻被描述成超辣、超級性感的存在。
特別的是,朴淑英在劇中並非邪惡反派,在初登時,她是對男主角深具威脅性的的異國尤物,而在後期,她則被設定為內心其實厭惡金正恩統治,甚至最終反過來協助美方顛覆金正恩政權的內應。
換言之,對於亞裔女性情慾化、刻板化的安排,事實上和該女性角色在劇情中所被擺放的工具性位置無涉,也無所謂妳是正派/反派。從劇情的敘事角度出發,無論朴淑英是支持金正恩統治的「邪惡」女軍官,或者協助美方顛覆金正恩政權的「正義」內應,亞裔女性都無法脫離情慾化、刻板化的人設。
另一個針對本片的性別閱讀角度,就是殖民主義將被殖民地男性集體閹割化、陰柔化的再現手法,例如金正恩在片中被再現為喜歡喝瑪格麗特、愛聽凱蒂·佩芮(Katy Perry)、被父親質疑太過女性化,因缺乏父親肯定與安全感才想一手攬權甚至發射核彈。這種陰柔化的設定,背後就是回到傳統帝國主義所建構的「西方陽剛─東方陰柔」雙元論述,從而支撐了西方入侵的正當性。
上述這種略嫌「傳統」的反帝話語,某程度上或許已經被當代「性別多元」的語境所衝擊或稀釋。但在我看來,即便男性氣質的陽剛或陰柔都不是問題,都是性別多元的展現,這也不等於殖民主義式強迫陰柔化的論述與再現就是正當的。面對流氓逼婚,就該譴責流氓,而不是去高談人有選擇成婚的自由。
除了性別的角度以外,《刺殺金正恩》本身當然是美國對朝鮮半島外交戰略的某種側寫,也就是外交戰略上無法被明說但眾人皆知的慾望──透過刺殺敵對國家元首並安排屬意的內應接班──最終以一部流行文化產品的形式表達。正如精神分析的洞見,所有的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一部荒謬諷刺的反歷史事實,當然顯示出所有反事實陳述(金正恩在電影中被刺殺身亡、政權順利轉移)本身就是文本所渴望應驗的預言。
為鞏固自身霸主地位不惜對他國實施長臂管轄,為經濟與地緣政治利益在世界各地窮兵黷武,為轉移自身經濟危機只能塑造強大的外部敵人以鞏固共同體、「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電影當中對於北韓的各種荒唐陳述,以及對於金正恩的各種幼稚描繪,與其說是美國人呈現了他們心中想看到的北韓,不如說是美國人將自身的特點,投射到了敵對他者身上的結果。
在美國反亞裔歧視運動甚囂塵上的此刻,不妨上 Netflix 參考一下這部片,你會清楚亞裔歧視在美國,反映的其實是橫跨了進步派與保守派的美國中心主義,它不是一個特殊的─孤立的現象,更不只是一小撮瘋狂白人至上主義者的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