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與東非國家盧安達以 1 億 5 千 8 百萬美元的金額,簽訂一紙庇護外包的協議,在今年 1 月後非法抵達英國的難民,都可能被送往盧安達。這項計畫被反對黨與人道團體批評「野蠻、殘酷且不人道」,就連聯合國也拒絕接受。
4 月 14 日,英國總理強森宣佈,將把尋非法路徑抵達英國尋求庇護的單身男性驅逐至盧安達,就在 1 天之前,英國內政大臣帕特爾(Priti Patel)與盧安達外交部長比魯塔(Vincent Biruta)簽訂了《英國與盧安達移民與經濟發展夥伴關係協議》,根據協議,英國將支付盧安達 1 億 5 千萬美元,換取盧安達收容 15 萬難民,被運送至盧安達的難民將可在這個東非國家申請庇護,計畫從 4 月中旬開始運送首批難民。
強森宣稱:乘坐小船穿越英吉利海峽抵達英國的人,有七成是 40 歲以下單身男性,他批評「這些付錢給人蛇集團的偷渡客」,削弱了英國承擔婦女與兒童難民的能力。強森稱這些人「只是為了尋求更好生活而搭上順風車」,是「利用庇護制度的經濟移民」。然而這樣的說法卻經不起考驗,因為根據 BBC ,這些乘小船抵達英國的人,絕大部分在之後被英國內政部授與難民身份,顯示他們有充分理由證明自己確實在母國遭遇迫害。
英國外包難民給盧安達的做法,也引發聯合國難民署的批評,助理秘書長特里格斯(Gillian Triggs)強烈譴責英國「將處理難民身份的責任外包給另一個國家」的做法。特里格斯說:「逃離戰爭、衝突和迫害的人應該得到同情,而不是像商品一樣被交易移轉到國外。」身為澳洲前人權委員會主席的特里格斯也暗示,英國政策可能無效、違法。
儘管英國政府認為政策將對尋求庇護者起到威嚇作用,然而 BBC 在法國北部難民營訪問的結果顯然並非如此。BBC 記者訪問逃離阿富汗的沙菲,沙菲直言盧安達比阿富汗更糟糕,「在盧安達沒有未來」,但是包括沙菲在內的許多民眾都表示,英國計畫不會阻止他們穿越英吉利海峽,因為冒著巨大風險才走到這一步的他們已別無選擇。
根據 BBC ,律師警告這項協議可能違反「不遣返原則」而面臨法律挑戰。「不遣返原則」(Principle of Non-Refoulement)是國際習慣法,可見於《難民地位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禁止酷刑公約》等國際人權公約,例如《難民地位公約》第 33 條規定締約國不得將難民驅離或將他遣返回母國或是任何可能對他不利的國家。
1994 年發生種族屠殺的盧安達,是人權團體經常點名的國家。擔任盧安達總統長達 20 多年至今的卡加米(Paul Kagame),任內鎮壓異議與反對派人士。「人權觀察」組織報告指出在 2018 年時,剛果難民因抗議糧食減少而遭盧安達軍隊法外處決。就連英國自己也在 2021 年於聯合國對盧安達「法外處決、拘留期間死亡、強迫失蹤與酷刑」,以及該國對於公民與政治權利的限制表達擔憂。如今英國司法和移民部長普爾斯格羅夫(Tom Pursglove)卻改口稱盧安達已取得「巨大進步」並稱盧安達是一個進步的國家。內政部也保證盧安達將根據《難民公約》確保難民不會受到不人道待遇或被遣返至他們逃離的母國。
英國並非唯一將難民外包非洲的歐洲國家,丹麥目前也與盧安達洽談類似協議。丹麥政府於去年便提出將難民轉往突尼西亞與衣索比亞的規劃,但是協商未果。當時非洲聯盟便批評丹麥政策「仇外、完全無法接受」。非盟進一步指出非洲已承擔全球 85% 的難民,然而發達國家只收容了 15%,批評歐洲逃避自身接納難民的責任。
澳洲則自 2001 年啟用境外拘留中心,在 2012 至 2019 年期間,有 4 千名前往澳洲的難民被重新安置。澳洲的境外拘留中心位於大洋洲國家的瑙魯與巴布亞新幾內亞,這些拘留中心常因環境低劣被聯合國與人權團體批評。已知有 13 人因為自殺、醫療疏忽與暴力事件死於拘留中心內。伊朗難民作家布察尼(Behrouz Boochani)曾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拘留中心生活 6 年,之後獲得紐西蘭庇護。他形容裡頭的生活如同地獄,其系統更令人無時無刻感到被羞辱。《衛報》2018 年的《瑙魯檔案》揭露了兩千多起性侵、自殘、絕食、虐待兒童等事件。聯合國難民署報告也指出:80% 的瑙魯難民患有 PTSD、創傷與抑鬱症。
近年甘冒生命危險乘坐小船穿越英吉利海峽的難民有激增的趨勢。根據英國內政部,2020 年乘坐小船穿越海峽的人數為 8,404 人,2022 年,人數則高達 2 萬 8 千 3 百人,是兩年前的 3 倍。保守黨的強森政府為了限制難民潮,加強海岸巡邏,包括以海軍代替一般邊防人員檢查每艘前往英國的船隻。
為了限制難民潮,強森政府已加強海岸巡邏,去年,驚險穿越英國海峽企圖抵達英國的難民高達 2 萬 8 千 3 百人,是 2020 年的 3 倍。2021 年 7 月,保守黨政府提出國籍與邊境法案作為人口販運與移民死亡的解方,實際上將非法進入英國入刑並賦予英國邊境管理局阻止難民船的權利。
《衛報》前駐聯合國難民署記者蘇提斯(Joshua Surtees)也指出英國與盧安達難民外包協議的權力不平等問題,英國是全球前十大富國,盧安達則是全球最貧窮的 25 國之一,兩者 GDP 相差 50 倍,人口密度也相差 2 倍,但是後者人均承擔的難民數量卻是英國的 2 倍。
《衛報》週日版《觀察家報》(Observer)專欄作家馬里克(Kenan Malik)評價英國與盧安達的難民外包協議,英國希望將「問題」移出,而盧安達政府基於現金與政治需求接受協議,希望妝點自己的人權紀錄,移民則淪為商品在全球範圍內被交易,「移民控制將世界劃分為關閉邊境的富國,以及為西方國家處理不想要之東西的貧窮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