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從8月24日起開始排放福島核電廠的核污水,引發週邊國家反彈,今天(9/6)上午環團與勞動黨分別在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與行政院前抗議,呼籲日本政府應懸崖勒馬,停止排放核污水,改採其他更安全方案,並批評台灣政府對日態度過於軟弱,強調後續將配合國際串聯繼續發起行動向日方施壓。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批評,日本政府一直用「處理水」等相對中性的用詞來取代「核污水」,並將核污水跟一般核電廠的排水相提並論。但福島核污水曾接觸到受損的反應爐爐心,經過了大量的放射性核種污染,而核電廠在正常運轉下的排水並不會接觸到反應爐爐心,不會含有高放射性,兩者的風險與性質有很大差別。崔愫欣強調,現在日本政府只著重強調「氚」的含量,淡化污水中除了「氚」以外還有其他的放射性核種,不該排放到自然環境中。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祕書長楊順美也表示,日本政府把「核污水」的數值著重在「氚」含量,而淡化如「鍶90」、「碘129」等其他有害的放射物質,這是非常混淆視聽的做法。呼籲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公司應對所有被處理過的核污水進行測試,並公開相關訊息。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表示,福島核災產生的核污水,許多都源自流經污染廠區的地下水、雨水,日方應先加強「源頭減量」,阻止尚未被污染的水源,繼續流經污染區成為核污水。蔡雅瀅批評,排放核污水入海並非唯一方案,東電過去也曾在陸地上興建核污水貯存設施,現在卻為了降低成本,直接將核污水稀釋後排入大海,是「以鄰為壑」的行為。
綠黨秘書長王彥涵指出,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報告,國際在輻射防護方面的指導原則是:「正當性、合理抑低、劑量限值」,任何違反這三項原則的計劃性輻射排放行為都不應該禁止,並且要考慮對「受曝者」的利弊,日本政府在亞洲鄰國的強力反對下,仍決定將核污水排入太平洋,顯然不具正當性。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主任蔡卉荀表示,台灣目前四位總統候選人面對日本排放核污水的態度,都是認為只要經過科學把關、在安全標準值內就可以接受。但是目前東電提出的評估研究仍有疑慮,例如在去年(2022)5月到今年5月間,東電承認曾在福島核電廠附近港口發現44條銫含量超標10至180倍的魚,而且日本用來過濾核污水的ALPS系統,基於商業機密考量從未完整公開完整技術文件,過去也曾發生數次過濾不良的超標紀錄。蔡卉荀強調,放射性污染物質可能長期累積,儘管經稀釋後在短期內沒有顯著影響,不代表長期累積下是安全的,呼籲日方應採取更安全的替代方案,並持續接受鄰近國家的監督。
崔愫欣表示,日方將核污水排放入海的期程恐超過30年,將帶來跨國界和跨世代的影響。在8月24日日本開始排放核污水後,在日本、韓國、菲律賓、斐濟、美國、澳洲、紐西蘭、英國、德國等地都有公民團體發表聲明或是行動表達反對,並形成「「反對日本在海洋傾倒核廢水全球運動網絡」,號召全球百萬人連署,敦促日本政府、聯合國以及美國、歐盟、韓國、東協和太平洋島國論壇等相關國家組織採取行動,反對日本和東電的決定。9月16日全球運動網絡將於紐約聯合國總部前以及洛杉磯、首爾、名古屋、雪梨及蘇黎世等城市舉行燭光集會活動,向聯合國提交反對日本排放核污水的百萬聯署信,台灣的反核團體也將於9月14日在台北舉辦燭光排字活動響應全球串聯。
勞動黨:我是人,我反核食
在環團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抗議稍後,勞動黨、勞動人權協會等團體則在行政院前抗議,高喊「我是人,我反核食」,呼籲應全面嚴禁日本核食進口。勞動黨副秘書長王正表示,民進黨政府一直積極反核,但面對日本排放核污水卻毫無作為,反而變成日本排放核污水入海的幫兇。
《觀察》雜誌發行人紀欣則批評,民進黨政府面對日本態度軟弱、媚日,不僅不敢向日方抗議,駐日代表謝長廷甚至以「其實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反而對身體有益」來護航日方,呼籲民眾應該持續用行動向政府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