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7日以來,以色列先是引爆黎巴嫩各地真主黨成員的呼叫器與對講機,接著在9月23日空襲貝魯特住宅區,殺害了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隨後並擴大對黎巴嫩的攻擊。過去1年多來,以色列已在黎巴嫩殺害超過2,200人,攻擊行動導致1萬多人受傷、120萬人流離失所。然而,包括《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等美國主流報紙,仍以妖魔化真主黨的方式掩護以色列攻擊黎巴嫩的罪行。在這些媒體的敘事中,真主黨往往被冠以「恐怖組織」或「恐怖份子」等前綴詞。
例如:《華爾街日報》社論將日前被以色列空襲暗殺的納斯魯拉稱之為「恐怖份子」,卻未提及以色列空襲、位於貝魯特南部的哈雷特赫賴克社區(Haret Hreik),是人口稠密的住宅區,其攻擊至少殺害6人並導致91人受傷、數千名居民被迫逃離家園。此外,《華盛頓郵報》與《紐約時報》也都稱真主黨為「恐怖組織」、「恐怖民兵」,而納斯魯拉則是「恐怖份子頭目」。
多倫多圭爾夫-漢伯大學媒體研究教授格雷戈里・舒帕克(Gregory Shupak)指出:「恐怖主義」一詞,已經被政治化到了幾乎無用的程度。美國由於忌憚古巴輸出社會主義革命,自1982年起將古巴指定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政治與氣候行動家也經常被抹黑為恐怖份子。芝加哥大學人類學家及法律學者達里爾・李(Darryl Li)等人共同著作的《美國反恐法的根源與威脅:反巴勒斯坦為核心》(Anti-Palestine at the Core: The Origins and Growing Dangers of U.S. Antiterrorism Law)報告指出:自1969年以來,美國反恐法重大條文往往與巴勒斯坦解放運動關鍵時刻同步誕生。領導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的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直至2008年才從美國恐怖份子名單除名。
英國卡迪夫大學專門研究真主黨的學者阿邁勒・薩阿德(Amal Saad)指出,美國與西方國家將真主黨列為恐怖組織的效應:
對真主黨——其中也包括民事與政治部門——的全面禁止,造成國內法與國際法之間的直接衝突。將這些非軍事人員定為犯罪的作法為以色列提供掩護,模糊國際法中戰鬥人員與非戰鬥人員之間的重大區別,令以色列能夠逍遙法外。
例如:以色列在過去一年已襲擊伊斯蘭醫療委員會的18個機構。伊斯蘭醫療委員會是隸屬真主黨的救援部門,在以色列空襲期間,伊斯蘭醫療委員會與黎巴嫩紅十字會、民防和消防隊員共同負擔第一線救援任務。此外,以色列在9月17日引爆真主黨成員的呼叫器,「但是其中大多數都是未執勤的預備役人員,因此為非戰鬥人員、醫療工作者與平民」,薩阿德在X上表示。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稱真主黨「綁架」黎巴嫩:「毫不誇張地說,真主黨與其領導人納斯魯拉⋯⋯因綁架黎巴嫩的方式在黎巴嫩、遜尼派,及阿拉伯基督教社群被厭惡。」,事實是,多位黎巴嫩政治領袖都哀悼納斯魯拉的逝世並譴責以色列的暗殺。前黎巴嫩總理、遜尼派領袖薩德・哈里里(Saad Hariri)不僅「徹底譴責暗殺這種懦弱行徑」,還稱這次謀殺令黎巴嫩與該地區陷入新的暴力階段。基督徒領袖、黎巴嫩前總統米歇爾・奧恩則稱讚納斯魯拉是「傑出且誠實的領導人,帶領全國抵抗運動走上勝利與解放的道路」。
事實上,直至2022年黎巴嫩大選,真主黨與盟友組成的集團在國會中仍擁有多數席次,這些盟友也包括基督教與遜尼派政黨。作為單一政黨,真主黨仍是黎巴嫩國會目前最大黨。2022年的黎巴嫩大選也獲得聯合國秘書長古特拉斯肯定,真主黨以選舉方式獲得政治勢力與佛里曼的「綁架說」大相徑庭。
- 以色列襲擊黎巴嫩 1》「恐怖份子」框架如何掩護以色列戰爭罪行
- 以色列襲擊黎巴嫩 2》以色列與真主黨:誰攻擊?誰反擊?
- 以色列襲擊黎巴嫩 3》以色列侵略黎巴嫩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