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超過4萬2千名毛利人與支持者湧入紐西蘭首都惠靈頓,在國會前抗議保守派聯合政府企圖推動一項重新解釋《懷唐伊條約》(Treaty of Waitangi )的法案。《懷唐伊條約》是在184年前由毛利酋長及英國簽署,賦予毛利人保留土地以及漁業、森林等方面的權益,藉此交換將治理權割讓英國。推動法案的紐西蘭行動黨試圖修法取消對毛利人的保障,宣稱該條約創造了「平行制度」,導致毛利人擁有與其他公民不同的特權。
紐西蘭國會在上週四(11/14)對該法案進行投票,隸屬毛利黨的22歲議員哈納-拉維蒂-邁皮-克拉克(Hana-Rawhiti Maipi-Clarke)現場撕毀了法案複本,並且率領反對黨議員們跳起傳統的哈卡舞以示抗議。法案在國會暫時中斷後,最終仍以68票贊成、54票反對通過一讀。
隔天,一萬名毛利人展開為期9天的「爭取條約大遊行」(hīkoi mō te Tīriti),從北部的羅托魯瓦一路遊行至450公里之外的惠靈頓。走在遊行前頭的示威者赤裸上身、披著以羽毛製成的斗篷,並揮舞紅、白、黑鄉間的毛利旗,要求紐西蘭政府遵守條約、廢止法案。
為什麼毛利人抗議修法?
根據2023年人口普查,目前紐西蘭有97萬多名毛利人,佔全國人口19%。他們源自東玻里尼西亞,自14世紀起開始定居於紐西蘭。
1840年,英國王室與500名毛利酋長簽署《懷唐伊條約》,條約有毛利語及英語翻譯兩個版本,兩個版本最顯著的差異在於跟主權相關的條款,毛利語版本保證毛利人的自治權(rangatiratanga),英語翻譯卻稱毛利酋長「完全且毫無保留將主權及權利割讓給英國女王陛下」,這也導致英國藉此條款宣稱對紐西蘭擁有主權,並開始建立殖民統治。
另一方面,《懷唐伊條約》的英語翻譯,亦明確保障毛利人對於土地、財產、森林及漁業「擁有完全、專屬,而且不受侵犯的權利」。在1947年紐西蘭自英國獨立時,《懷唐伊條約》成為該國的建國文件,是毛利人權利相關政策與法案的依據,對於特定自然資源,如森林、河流、湖泊及漁場都保障了毛利人的共同管理權;毛利語也被定為官方語言之一;在文化、教育、政治、醫療方面也享有一系列權利。紐西蘭政府在1975年成立懷唐伊法庭,裁決英國殖民歷史中掠奪毛利人土地的賠償事宜。
2023年,紐西蘭選出了由國家黨、紐西蘭優先黨及行動黨組成的右翼聯合政府,三黨在競選期間都承諾削減毛利人權利,其中行動黨更揚言舉辦全民公投,重新定義《懷唐伊條約》。行動黨宣稱由於對條約的誤解,導致毛利人與紐西蘭白人享有不同的政治及法律權利,違背政治平等原則。因此,該黨推出《條約原則法案》,目的是要讓條約原則平等地適用於所有紐西蘭人,而不僅侷限於毛利人。
但是反對修法的一方認為,「法律之前,所有紐西蘭人皆平等」的說法,實際上將會侵害毛利人的權利,因為他們在歷史上一直是被壓迫的群體。例如,在1840年締約後的數十年裡,九成的毛利人土地被英國王室佔領,違約情形屢見不鮮,即使是紐西蘭獨立後,毛利人也持續受到不公正待遇。
今年7月,紐西蘭皇家虐待調查委員會公佈一項獨立調查,結果發現在1950至2019年間,約有20萬名兒童、青少年與弱勢族群在國家及教會機構照顧期間遭到虐待、性侵害。報告指出:虐待行為主要是針對毛利人及太平洋島民,「毛利人及太平洋島民的孩童遭受種族歧視,並且被切斷與自身家庭、語言及文化的關係。」毛利人兒童被警察逮補及拘留的機率也更高,這是因為紐西蘭政府在1950至60年代對毛利人實施同化政策,強迫毛利兒童離開社群。
此外,許多調查也顯示與其他紐西蘭人相比,毛利人平均壽命更短、收入更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更低,另一方面,死亡率與入獄率卻比其他紐西蘭人高。
「在大多數毛利人眼中,行動黨只是將種族主義隱藏在『大家都是擁有平等權利的紐西蘭人』這個口號背後。」毛利族記者吉迪恩・波特(Gideon Porter)表示。
修法闖關成功機率預計不高
紐西蘭國會共有123個席次,法案需要62票才能過半數通過。在聯合政府擁有多數優勢的情況下,《條約原則法案》目前已經通過一讀,不過一般預料法案最終通過機率不高。因為聯合政府中的最大黨國家黨(49席)與紐西蘭優先黨(8席)是基於聯合執政的協議,才支持法案通過一讀,在目前多數紐西蘭民眾反對修法的情況下,兩黨已表示將在下一階段投下反對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