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陳逸婷
最近立法院打得熱鬧,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勞保危機」這回事?
按照投保30年年資計算。(資料來源:勞委會)
來複習一下行政院版的「改革方案」(右表),降低給付的這件事情,讓國民黨立委有些壓力,臨時會已經在昨天(6/28)結束,不出所料,《勞保條例》的修正,出不了委員會。
從去年10月到現在,搞到天翻地覆的這個危機,現在看起來,有可能一整個是白忙一場,怎麼說呢?
先從爭議性最高的「降低給付」說起。
「降低給付」政治風險大、實際效果小
從勞委會試算,30年投保年資,影響最大的平均投保薪資43,900這一級的人來說,每個月少領1,043元,5.11%,薪水越少的人,影響越小,平均投保薪資3萬以下的,不受影響。
好像,影響不大。
這是就個人面向的試算,影響不大,那麼加總起來,對於「基金破產」這個危機,是不是幫助也不大呢?
的確是這樣。
減少這些給付之後,也是根據勞委會的試算,到原本預計會「破產」的民國116年,可以減少的總支出,是2,250多億,在根據去年10月,勞保局的精算報告顯示,民國116年的年底,預計基金將變成負的1,600多億,而採取這個降低給付方案之後,民國116年的年底,會變成正的650億。
那這650億可以燒多久?再根據精算報告,民國117年這一年,勞保基金會淨流出2,200多億,所以,嗯,大概到民國117年的3、4月吧,基金又要見底了。所以呢,這個「降低給付」方案的效果,大概就延後基金破產幾個月吧。
蠢得不得了的「改革方案」
對個人影響不算太大,對基金的幫助更小,但是引起的反彈卻不小,國民黨的立委也不是笨蛋,行政院版的這個「降低給付」方案,會不會得到他們的支持,恐怕都還在未定之天。
以3萬為界,採取不同參數計算的這個方法,現在看起來,好像是讓「收入還好」的人領少一點點。不過,只要把時間拉長來看,就可以知道,會訂出這樣的辦法的人,不是很蠢,就是想騙人。
這個道理很簡單,現在勞保最低級距是基本工資19,047元,依照「精算報告」假設的條件,薪資成長率1.5%來算,大概30年後,基本工資(最低級距)就會超過3萬塊,那個時候,也就沒有人會再適用1.55%這個參數,但是那個時候,平均投保薪資3萬塊的人,可不是像現在是薪水「還好」的人,因為同樣用「精算報告」假設的每年通貨膨脹率1.7%來看,那個時候,3萬塊的實質購買力,是連現在的1萬8千塊都不到的。
現在的行政院方案,不是「領少一點點」的方案,而只是漸進地把「1.55%」降到「1.3%」的方案。
折騰了大半年,據說搞了幾百場座談、多少專家學者參與研擬,弄出一個蠢(騙)到這種程度的方案,不過,事情還不只是這樣。
除了「降低給付」之外,我們來看看「別的辦法」,首先就是「提高收益率」,行政院的方案,希望把收益率從現在的3%,提高到4%,有這個期許那很好,不過,5月中,勞委會就行政院方案做的精算,就直接把未來的收益率,用4%來算了,好像4%的收益率只要動動嘴皮就可以達成。
改革效果大吹牛皮
如果是這樣,根本就不會有「勞保危機」這個問題產生,事實上,在去年10月的精算報告,為了比較不同變數的影響而做的「敏感度分析」,就曾經拿4%試算過,算出來的「最適費率」是23.4544%,這個數字,比起前一次,民國99年精算的結果(23.8423%)還低,按照勞委會的邏輯,這樣的話,勞保的財務應該是變得更好了。
這個邏輯如果通的話,所謂「救勞保」方案只需要一個,就是把「收益率」提高到4%就可以了;但事實並非如此,精算報告必須本於過去的經驗,不能吹牛皮,尤其是最抓不準的「收益率」這回事。
而另外的兩個方案,也一樣是有問題的,勞委會假設了保費每年調0.5%,到民國123年,調到上限18.5%;再假設從明年起,國家每年撥補200億,以上的「改革方案」全部加起來,基金到民國131年破產,達成馬英九在1月31號「穩定30年」的宣示(相關剪報)。
這種明顯「先射箭再畫靶」的計算,除了4%是吹牛吹出來的之外,依照行政院自己的方案,保費都不是每年調0.5%,而是在民國110年,調到12%之後,「評估過後,有需要再調整」、國家撥補的部份,則只有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擬定財務撥補計畫,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實施」,勞委會自己算算說每年補2百億好了,這完全沒有一個準的東西,居然也可以拿進去試算。
跟官僚認真,你就輸了
簡單地說,勞委會先是玩弄數字,創造了一個「危機」出來,接著再耍耍嘴皮子,就把這個危機消弭於無形。今年4月25號,立法院法制委員會做出決議,要求勞委會提出「改革方案」的精算,勞委會副主委郝鳳鳴回答說,這樣的精算「需要時間比較長」,20天之後,5月16號,才把精算送到立法院。
我們只要回顧一下整個改革方案提出的過程,就可以了解這件事情有多麼離譜,馬英九、陳冲早在1月31號就那麼隆重地作出「穩定30年」的宣示、方案也提出來了,答案先擺在那邊,但是一直到4月底,勞委會都還不知道這「30年」是怎麼來的,經過20天,才「湊」出了這些數字,滿足「穩定30年」的這個說法。
一個關乎世代正義的改革,竟可以兒戲到這個程度,上面的人輕許然諾,下面的人胡亂湊數了事,而全國人民就這樣被玩弄了大半年。
這實在讓人感到深刻的無奈,跟這些官僚認真,你就輸了。
擔心勞保破產,真的嗎?
6月17到19號,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舉辦了為期3天的「民間年金國是會議」,就年金改革各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論點,是關於「基金存量」的看法,對於政大法學院院長郭明政及台北大學財政系教授黃世鑫來說,只需要回歸社會保險「隨收隨付」的精神,是不會有「財務危機」這回事兒的(相關報導、相關剪報)。
郭明政強調,在德國,法規規定基金只需要「0.2到1個月」的存量,也就是最少只要6天的量就已經足夠,台灣在法規上也接近「隨收隨付」的精神,但是政府卻一直用商業保險「完全準備」的邏輯在處理基金存量的問題,在這個邏輯下,也因此產生了所謂「7兆多的潛藏負債」,或者「27%點多的最適費率」這些東西,黃世鑫認為,這些數字「初一十五不一樣,一點參考性也沒有」。
其實,只要回到前文,討論官方如何操作「穩定30年」的數字遊戲,就可以知道,甚至連放出勞保危機空氣的勞委會官員都沒有認真地覺得這些數字有什麼意義。
不過,貫徹「隨收隨付」必然跟著保費機動調整的機制,長遠地來看,在人口結構的變化與薪資停滯成長的條件下,隨著未來退休人口的逐年增多,年輕世代的薪資條件拉不上來,這樣的制度要維持,也會有所困難,如果不盡早設法處理這些問題,勢必將使越來越多的人抱著「隨人顧性命」的心態,轉而支持「強制儲蓄」的個人帳戶制,從而使得社會保險制度崩潰掉,而這,也是現在這些官僚的「兒戲」所將導致的必然結果,而這種結果,恐怕正是他們所樂見的。
不能就這樣算了
1980年代,在皮諾契特(Augusto Pinochet)政權主導下,所進行的一系列新自由主義的改革(參見周世瑀〈抹滅智利九一一 稽首新自由主義〉),其中,在被稱為「Chicago Boys」,這些自由派學者Milton Friedman徒子徒孫主導下的「個人帳戶制」年金改革,就是其中的重點;而這個私有化的制度,至今猶被世界銀行(World Bank)所吹捧、在全球推廣。在「屠殺」等罪名追訴下,皮諾契特在2006年結束了他的一生,今天大家注意到的惡行,但是卻經常忽略了,這個在美國扶持下的政權,所進行軍事獨裁統治,是假「自由」之名運作(退休金私有化,參考〈全球性災難──私有化的退休基金〉),而這種自由,與個人、政治自由無關,完全是全球金融資本,利用龐大的退休基金,炒作的自由。
現在看起來,勞保動不了,就算動了,也很可能是無關痛癢,對於反對「勞保修惡」的工運主張來說,看起來好像是件好事,但實際上,沒有人認真關切社會保險制度的未來,任由官僚耍弄,對於整體工人階級的利益,卻絕對是嚴重的傷害,年金改革的議題,絕不能在這些兒戲中過去,官僚耍弄人民,不能就這樣算了,未來的路還長得很,但是我們可能得從如何從「複雜的技術問題」與「斷裂而不公的職業區別」的迷霧裡,重新找尋面對改革的問題意識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