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果菜批發市場改建,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公告拆除市場北側居民住處的前一夜,高雄果菜市場土地不義徵收住戶自救會在昨天(8/31)傍晚七點,發起「跨夜擋強拆・音樂宣講大會」,現場有多個樂團前來演唱,且有數個團體和政黨代表,聚集超過兩百位民眾。
同日上午,另有近百名民眾前往高雄市農業局陳情,表明期待三民區發展和建設的需求。市府也回應,必須衡量多元民意。同時表示,過去曾經有和當地居民協調,且未來也會持續溝通,「讓建設在平和中開展。」
針對市府昨日的回應,當地住戶黃先生表示,他自民國50年以前,父執輩即在此居住,且於現行果菜批發市場蓋起前,便已購入土地,是屬於當地「有房有地」的小地主,也是自果菜市場徵收爭議以來,一直堅持拒領補償金和救濟金的住戶之一。
黃先生說:「我們這幾戶有房有地的居民,只是想要爭取一個平等且有尊嚴的溝通機會。市府所說的協調,只是召開所謂的說明會,我們根本沒有發言的機會。市府根本不願意給我們合理的安置方案,每次談到這個,他們(行政人員)就會顧左右而言它。」
「我媽媽前陣子還說,以後可以讓我哥哥他們回來,大家有個地方住。媽媽九十幾歲了,老人家現在肝硬化,我們根本不敢跟她說,這邊要被拆了。」他身旁的黃太太補充,在這裡住了這麼久,這裡就像是他們的「起家厝」。
當地居民阿輝平時則以打零工維生,現已93歲的父親相依為命,也就是社會最底層。然而阿輝和他的父親,年輕時曾是草根出身民進黨最忠實的支持者。
「他和他爸爸,當初是站在施明德背後被打得頭破血流的。民進黨是他們一手扶持起來的,這些無名群眾。可是今天要拆他房子的,又是民進黨。」自救會助理曾維堂說:「所以阿輝有時候會跟我感慨,如果他當年不要去衝撞黨國,會不會比較好?會不會國民黨比較好?會不會國民黨反而不會殘害民眾?」
自救會會長吳富雄表示,原先相信高雄市政府不會真的來拆,直到前兩日,市府人員頻頻前來和居民放話,才感覺真的要拆了而開始收拾行囊。吳富雄的女兒說,爸爸已經抵擋不住幾個月來的摧殘,身心都受到極大的傷害。
曾維堂指出,自救會的情資,高市府掌握得清楚無比,只要一有動作,就會前來關切和阻饒,然而自救會會長家裡在過去一年內,無緣無故起火五次,現場也有找到棉線和汽油,卻一直沒有破案,「對情資掌握得那麼瞭若指掌,一個小小的縱火案,卻告訴我們怎樣都破不了案,怎麼可能一切都是偶然。」
富雄哥的故事
34年次的吳富雄自15歲就與家人來到此地居住,家中並於民國57年開設罐頭加工工廠,而住家外頭,即是一片農地,附近幾乎都是佃農。然而隔年,市府擬將原位於鹽埕區七賢路上的舊果菜市場要搬遷,向中央聲請徵收此處15,000坪土地,開啟延宕40餘年至今的徵收爭議。
當年人數眾多的小地主及佃農群起反彈徵收,因此時任市長的王玉雲與居民協調出「減半使用、半數發返」方案,亦即將約7500坪發還居民,然而果菜市場在民國64年於現址(民族一路與十全路交叉)落成,後續雖歷經多任市長,市府卻一直未發返居民地權,也致使這些居民被視為住在「公用地」上,而目前市府新聞稿皆稱他們為「牴觸戶」。
而吳富雄、這位罐頭加工工廠的主人在民國76年時,遇見了台灣社會運動的傳奇人物陳秀賢。當時,吳富雄借出空間給陳秀賢。於是他便與當時反思本土文化思潮《南方雜誌》、時任主編黃志翔,以及串連海外華人進步運動、後組成「勞動黨」、「工黨」的蔡建仁,於1988年二月,掛牌成立了「社會運動工作室」。
社運工作室,就這樣成為台灣從事環運、工運、學生運動的主要推手,如成立漁民權益促進會。社運工作室曾與綠色小組合著《反五輕答客問》,也與民學聯於1990年合辦人稱「社運教科書」的《實踐筆記》。
社運工作室的成員林正慧(小呆)說,當時,他們在這個空間裡組織群眾,在寒暑假舉辦工作隊鼓勵大學生進到農村,並推動反公害運動、調查環境污染,以及組織農民。當時參與工作隊的成員,有至今仍然從事勞工運動的顧玉玲,以及現在許多正在權力核心的人物。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從事勞工研究頗為盛名的陳信行教授說道:「當時我們的工作,便是接受民眾報案。當時各地的民眾前來投訴,而我們就要針對案件進行根本的調查。簡單來說,我們從事的不只是居民組織和街頭抗議,更多時候是在做說服工作。」
過去,空間和人的連結有著緊密的關聯。位於果菜市場旁,當初由吳富雄提供的「社運工作室」遺址,是影響台灣社會運動,乃至於民主化歷程相當重要的物質基礎。如今,在社運工作室在網路空間的文獻資料仍殘缺不全,且這段歷史尚未能被新一代人充分認識的情況下。在這曾在日夜點燃無數星火的房間,已隨時可能化為磚土瓦礫。
限制重重的安置方案
今年8月15日,是居民自拆住宅領獎勵金截止的期限。一個禮拜後,面對不願搬遷的住戶,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又貼出公文,標題聲稱是給拒領救濟金地主的救濟與安置事宜。
然而,這份公文並不是住戶所期待的得以安養終老的方案。仔細一看,市府版本的安置方案不僅限制住戶作符合批發市場的營業用途。其中,使用期限只有18年,期滿由市府無條件收回。使用期間,仍要按期繳納租金,且不得任意轉讓。對於住戶來說,是完全沒辦法接受。除此之外,農業局限地主在8月31日前簽署同意書,領取救濟金並自行搬遷,否則視同放棄本安置方案。
自救會助理曾維堂氣憤地說,市府農業局單方面貼出限制重重的安置方案。從來沒有誠意和居民討論合理的安置方案。實在逼人太甚。「過去市府宣稱有安置低收入戶,但安置在市府鳳山的某機構裡頭,租金6000元,市府補助2000元,僅僅一年。那位住戶住不習慣,沒多久又搬走了。」
「當然對很多居民來說,是有財產權的剝奪。包含過去市府在徵收過程有一些瑕疵。居民是有道理去主張居住權的。照理來說,市府有很多行政武器,基本上人民沒辦法向他們對抗。所以市府應該是要盡可能去做對人民比較好的行政。」台灣人權促進協會專員,同時身兼反迫遷連線的執行委員林彥彤接受採訪時說。
「基本上這只是一個道德要求,這並不是一個法律上明確可以規定的事情。所以市府就有很大的裁量空間存在。特別是對有房產而被侵害居住權的人。」居住權,恰巧是林彥彤負責且擅長的領域。他認為,以果菜市場這個案例,其實市府是有很大的權限的,而今日現狀便是市府並沒有要使用果菜市場了,那就可以變更為非公用土地,讓現在的居民取得標售、承租的權利。
林彥彤認為,果菜市場案是一個「歷史共業」。也就是過去有爭議,而且也一直沒有執行。過去居民是否被政府騙了,政府就應該坐下來公開好好談。政府有那麼多行政工具,應該要有更好的處理辦法。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長期關注土地正義的徐世榮教授提到,現行《土地徵收條例》是民國89年才制定的。而制定緣由,乃是來自於民國85年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409號而來。他指出,若要瞭解過往台灣的土地徵收,建議ㄧ定要閱讀此號解釋文。
「我也因此要特別盼請高雄市陳菊市長,ㄧ定要特別的慎重,千萬不要做出嚴重侵害人權的事情。」徐世榮強烈質疑,高雄果菜市場過往的土地徵收是很有問題的。他指出該解釋文中,已清楚表示我國政府過往都非常恣意的進行土地徵收,大抵皆不符合土地徵收必備的要件,嚴重侵害了人民在憲法中所保障的基本人權,如今縱然已經有了《土地徵收條例》,但是在過往威權統治的慣習之下,很遺憾地,該條例至今還是沒有真正回應釋字第409號的要求。
徐世榮提到,「轉型正義」的課題絕非僅是過去式,如二二八、白色恐怖、不當黨產等,它更是現在進行式,是與我們現在仍存在、及仍在運作的威權體制習習相關的,它就在我們日常生活裡面,而「土地徵收」就是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果菜市場經市府公文公告,將於今日(9/1)就要進行強制拆除。倘若怪手直接開挖,瓦解的不只是居民世居的家,和對台灣民主化歷程貢獻良多的「社會運動工作室」遺址;居民也將永遠丟失與市府溝通,得到合乎社會現實安置方案的機會。在一切都失去之前,居民可否從時時號稱人權城市的陳菊市府,盼到一個公平,且真誠磋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