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杰哥,不要」──性別平等教育的荒誕與可笑

$
0
0
2013/07/03
「愛與和平與幹」成員、交大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責任主編:王顥中

如果早知道 男生也會被性侵。(截取自影片畫面)

你是否跟我一樣,都很好奇台灣的性別平等與性教育到底在「教」些什麼?

最近一部名為〈如果早知道 男生也會被性侵〉的教學影片[1],受到熱烈討論(YouTube上的點閱次數已突破53萬,這種高人氣在我國教學影片是很少見的)。原因不在於它傳達了什麼重要的知識,而是因為它實在......頗有「笑」果。

這部影片是由教育部指導,並由國家教育研究院出版,作為台灣101學年度的性別平等教育資源[2]。劇情描述一位名叫阿瑋的男生,被網咖認識的朋友杰哥「誘拐」回家,結果遭到性侵。阿瑋大叫著:「杰哥,不要」,逼真的演技,卻讓許多網友發笑,批評劇情的「哏」很爛。

阿瑋大叫著:「杰哥,不要」。(截取自影片畫面)

筆者並不想附和網友們的嘻笑辱罵(在這方面網友的火力比我更強大),也絕非低估性侵此事的嚴重性。而是想指出,如果國家的人力與資金投注在這類型的影片製作,包括影片的敘事、框架、邏輯與道德觀(這些元素都可能導致劇情不是八股無聊,就是滑稽好笑),不但無法達到教學目的,反而加深「年長男同志會誘拐、侵害少年」的刻板印象(還記得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林頂曾提出「天菜同志」的荒謬說法嗎?[3])。

此外,在影片中,一位女性家長和友人談到台灣男生近年來被性侵的比例上升,說道:「你都沒有看新聞喔,很恐怖耶,說有一個男生才15歲,還因此得到愛滋病」。這個橋段很明顯指涉去年(2012)6月媒體報導一名15歲少年被網友傳染愛滋的新聞[4]。筆者認為,這種劇情的安排與指涉,是非常煽動恐慌與道德譴責的做法,因為這類的媒體報導,都一再地僵化愛滋感染的「加害者」與「受害者」的二元對立,並且抹殺青少年主體的性慾能動與實踐。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忽視或貶低青少年性慾的後果,使得「愛滋年輕化」趨勢被不分青紅皂白地歸咎於青少年情慾氾濫、社會道德敗壞、網路一夜情、夜店派對盛行、婚前性行為等等。甚至之前還有公衛護士提出「同志交友App助長愛滋傳播」的說法[5],誤導社會大眾將網路、科技等對於時下年輕人而言如此「正常」的事,視為十惡不赦的愛滋「溫床」。

這類充斥在大眾論述當中的說法,都使得愛滋防治的焦點從原本的「進行何種性行為」這個問題被置換成「發生性行為的次數、人數、目的、場所、型態」。透過這個巧妙的置換,配搭上親權主義國家形式的監控,青年學子的交友情況、生活方式、情感聯繫、性交往史等等,只要不符合一般社會大眾的理想期待,通通被視為愛滋傳播的來源。

筆者真切希望,一句「杰哥,不要」,引發的不只是民眾的kuso或發噱,而是更具有意義的改變,例如政府深刻的自我反省,以及性平教育與愛滋防治宣導的轉型。

【註釋】
[2]參考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網站。同樣是101學年度的性別平等教學影片〈讓「性」更保險~避孕也避病〉,其劇情同樣充滿對於男女的刻板印象,以及把性和婚姻綁在一起,完全是八股的道德說教。[back]
[3]參見2011/01/30 自由時報〈愛滋感染者破2萬 學生族群激增〉;此外,對於林頂「天菜說」的批評,可以參考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常務理事喀飛的評論〈天天吃得到還叫「天菜」嗎?──疾管局!請不要再鬧笑話歧視同性戀〉。[back]
[5]參見2013/06/24 自由時報〈同志交友App 暑假染愛滋溫床[back]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