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進入各大專院校向教育部申請研議調漲學雜費的季節,今日(3/9)上午反教育商品化聯盟等學生團體集結在教育部前,直指去年(2016)私校平均獲利上億,教育部不應讓各大專院校調漲學費,反而應調降學費,負起高教公共化的責任。學團也呼籲教育部修正《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中本外脫鉤的學雜費基準,並停止創造法源使各校得以透過設立外語專班向學生收取高額學雜費。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成員程德匯表示,去年反教盟指出主管大專校院學雜費調漲的《專上辦法》有制度上的缺失,要求教育部檢討修正,但教育部的修法不但沒有改正每年讓各大學調漲學雜費的制度,還新增第4條開放「全外語學位班,由學校參酌教學成本訂定學雜費收費基準」,讓各校可假借國際化之名收取超高額學費,痛批根本是為各大專院校的營利目的提供法源。反教盟代表謝毅弘也表示,去年台大開設的「國際學士學位學程」一年學雜費已高達63萬,認為此條通過後各校就會依樣畫葫蘆。
此外,謝毅弘也指出,教育部仍然維持《專上辦法》第13條對外籍生、陸生跟本國生有不同的收費基準,甚至無須通過公開程序即可任意調漲學雜費,造成各校為獲利無所不用其極的招生。然而,翻開台灣去年107所私立大專院校的決算書,可以發現私立大專院校總獲利高達145億新台幣,平均每一所1.35億元盈餘,且全台私校共有818億元的銀行存款,自1996年高教擴張以來已整整獲利20年,卻還年年喊著辦學成本太高,要調漲學雜費。謝毅弘說,這些數據顯示大學要調漲學雜費的理由都是假的,強烈要求教育部今年不能容許任何一所大學調漲。
來自馬來西亞、目前在台就學的境外生權益小組黃康偉表示,台灣政府當前積極規劃新南向政策,但看起來教育方面的新南向並非增加與亞洲各國交流的機會,而是要開發更多的國際專班,榨取境外生高額的學費。他指出,外籍生跟陸生在《專上辦法》上的學雜費收取基準與本地生脫鉤,造成境外生要繳交兩倍多的學費,很多學生因為高額學費唸不起而離開學校。黃康偉批評,教育部假借國際化的名目把境外生當成搖錢樹,真正目的是把高教變得更加市場化,「這樣的新南向毫無誠意」。
高教工會代表蘇子軒則表示,此次《專上辦法》修正是民進黨政府上任以來是否朝「高教公共化」邁進的一次檢驗,遺憾的是,此次修法後《專上辦法》第8條仍維持學雜費1.5倍的調幅,教育部說生師比改善教學品質變好,以此作為讓各大專院校調漲學費的理由,卻沒有要挹注更多高教經費來調降學費,其實是延續高教商品化、私有化的邏輯。
蘇子軒認為,生師比惡化、高教聘僱的非典化,正是政府、教育部長年種下的惡果,因為高教經費的投入不足才造成生員減少卻大量裁減專任老師,明明因少子化而該自然改善的生師比反倒惡化,還大量聘僱兼任老師,造成專任與兼任老師的比例接近一比一,兼任教師成為教學現場主力;教育部本應讓教學品質回歸正常水準,卻在《專上辦法》修法中隨私校起舞,把辦學成本轉嫁給學生,增加他們的負擔,呼籲教育部應該挹注經費讓高教公共化。
當前教育部仍未正視高教公共化的議題,許多私校在財源穩定下仍提出學雜費調漲申請,教育部也放任各大學以「自治」之名榨取學生,積極為大專院校減少人事成本、調漲學生學費提供開脫之詞。《專上辦法》的修法過程是一面照妖鏡,反映出教育部與各大專院校的高層有著休戚與共的曖昧關係,始終將學生當成是可壓榨的來源,與高教公共化的腳步背道而馳,讓各大專院校每年在此申請調漲學雜費之際,磨刀霍霍向著學生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