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陸生納保」正式拍板定案,在台灣就學與生活的大陸學生終於可以納入全民健康保險。但是,民進黨政府卻在將陸生納入健保的同時,要求這些學生的保費全額自付;甚至還額外要求過往的外籍生、僑生與港澳生,必須全額自付保費。這樣一來,所有的境外生(即僑生、港澳生、外籍生及陸生),都面臨到保費全額自付的威脅。民進黨的手法可以總結如下:同意陸生納保以建立人權形象,但卻以最高額度要求陸生付出保費,同時也順手改惡了僑外生的處境。
我們過去就曾指出,要求陸生全額自付保費,此舉已經完全違反了健保「量能付費」的精神,恐將造成未來健保「社會保險」的意涵被進一步架空,並延續過往健保級距上對經濟弱勢者課予過重保費負擔的「健康歧視」。更不用提及的是,陸生在「三限六不」之下不能打工補貼生活費,佔陸生中多數的「研修生」學費又可任憑學校調整,足足達到台灣公校生的三倍以上。在民進黨政府的想像裡,大陸來台的學生究竟是與台灣學生進行平等互惠的學術交流,抑或是當成補充台灣教育經費的金雞母?
如今,民進黨完全執政,高舉「多元文化」和「新南向」的大旗,但看到這幾個月來陸生納保議題上的推進,我們質疑的是:為何台灣會產生如此強烈而特定的排外情感呢?在這套人權體系下,是誰、是什麼身份、要有什麼條件,才夠格被當成一個有人權的「人」看待呢?為什麼同樣身為人,但僅僅因為本地/外地、台生/陸生的差別,就不能加入,或非得要額外付出更多費用、或是對國家有額外的貢獻,才能納入「以社會集體分攤風險」的社會安全網呢?
在民進黨的分化策略之下,不少錯誤的迷思在社會上橫行。除了境外生與本地生之間產生矛盾以外,不同國家的境外生之間,以及相同國家的境外生群體內部,都發生了諸多的誤解、不理解、挫折與齟齬。
世新勞權小組由台灣、大陸、馬來西亞等各國各地的學生所組成,我們認為這些迷思亟待釐清,特別製作了「境外生健保十問十答」,與社會溝通,破除數種常見的迷思。按照目前的進度,陸生納保的《全民健保法》修法草案,即將在短期內通過,希望大家能剝除各種言詞概念上的迷障,放下極度高漲的排外情緒,一同聲援這項迫在眉睫的議題。
問題一:全民健保是「社會福利」還是「社會保險」?
有些人認為,全民健保是所謂的「社會福利」,保障的對象只限於本國國民;相對於此,「社會保險」才是適用於全體人民的。這樣的說法同時誤會了「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險」的意涵:「社會福利」指的是對社會上弱勢族群的生存提供最低保障;而「社會保險」的最重要目的,則是由全體社會的人們共同支持,分攤每一個人生存的風險。不過,無論是社福或社保,本來就都沒有本國人或外國人的區別。
比較這兩個不同概念的定義,健保應是屬於社會上每一個人都適用的社會保險。這樣的原則,同時也明定在《全民健保法》的第一條:「本保險為強制性之社會保險」。
問題二:陸生是敵國人,又不是台灣人民,為什麼可以保健保?
這個問題可以區分成兩個層次:一、非本國人可不可以納入健保?二、中國大陸是不是台灣的「敵對國家」?第一個問題已經在前一個迷思中完整解答:社會保險不分本外,不但可以、也必須要納入全民健保,這不只是為了個人的身體安全著想,更是為了保障公共衛生體系,避免出現防疫缺口。
再者,在當前的兩岸局勢之下,台灣與中國並不是直接敵對的戰爭關係,中國大陸甚至在經濟上有不少優惠讓利措施。前往大陸地區交流的台生,可以享有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雖然給付額度並不高,但在緊急狀況下仍能保障個人的生命安全,所謂「不是台灣人民就不能納入健保體系」的說法,不但抵觸社會保險的互助原則,更牴觸社會安全的公衛信條。
問題三:來台讀書的境外生又沒有繳稅,為什麼可以保健保?
首先,來台灣就讀的境外生,只要勞動,就必須繳納個人所得稅;只要消費,就必須繳納印花稅等消費稅。所謂「境外生沒有繳稅」,根本與事實不符;而且不論收入多寡,或是繳稅多寡,也都不該是作為社會保險的健保,差別對待特定族群的理由。
問題四:全世界有哪些國家這麼好康,讓外籍學生也享有便宜的健保或類似制度?
舉例來說,瑞典、丹麥均將外籍學生納入「全額免費」的公醫制度(NHS)的保障中,挪威、冰島則將外籍學生自動加入健康保險中,而且這些北歐諸國都不對外籍學生設置加入公費或保險醫療體系的門檻;同樣在東亞的日本與韓國,對外籍學生則比照本地生辦理健康保險;德國與法國對外籍學生也賦予強制納保的義務,只是後者在保費方面則有相對優渥的補貼;加拿大對外籍學生則完全比照本地學生辦理,多數省份甚至全額免費。
除了正面的例子之外,也有反例。有些國家對外籍學生百般刁難,甚至視為秩序亂源、妨礙國家安全的「恐怖份子」,除了要求支付高額的學雜費以外,限制甚至禁止外籍學生打工補貼學用;而在健康保險方面,則逐步甚至全面地趨向商業化,連本國人的健康保險都岌岌可危。這種極度惡質的國家,除了「西方民主大國」美國之外,就是號稱「東亞民主燈塔」的台灣。
問題五:陸生加入健保,會不會導致健保的「財務危機」?
陸生納保,不但不會導致健保危機,反而因為陸生使用率偏低,還能讓總體基金持續成長。根據去年(2016)年底的最新估計,健保破產的危機的確存在,且即將在2020年發生;然而學生並非導致這場風暴的罪魁禍首。
在衛福部的統計中,年輕僑外生的健保使用率低。在2014年,約有35,000名僑外生納保,其自付保費總額收入約2.24億元,扣除僑外生的全年醫療支出,甚至還有正淨值約1.03至1.06億元,自付保費使用率低於六成。也就是說,僑外生加入健保,不但不是造成健保危機的主因,甚至對健保基金的安定與延續有所貢獻。若再額外加上政府負擔的四成保費,我們甚至可以說:僑外生在現行保費分擔比之下,早已是健保基金的「貢獻者」,而非使用者。
問題六:健保全額自付已經非常便宜了,為何境外生的保費一定要政府部分負擔呢?
根據中央健保署現行的「公、民營事業、機構及有一定雇主之受僱者保險費負擔金額表」,1,249元的自行負擔保費,對應到的是第32級月收入87,600元的被保險人。也就是說,收取境外生1,249元的保費,就是將低收入甚至無收入的境外生,比照月薪87K的企業高薪主管收取保費。此舉已然徹底違反「量能付費」精神——也就是衡諸被保險對象的收入能力來決定保費的原則。
而且,政府對境外生補貼的健保費用,實際上也將回流到健保基金中。政府願意主動擔起公共責任,直接挹注資源進入社保基金,未嘗不是好事。
問題七:陸生要加入健保可以,但是多繳一點應該不為過吧?
關於多繳一點保費的說法,我們必須回到境外生在健保中所計入的「第六類被保險人」談起。所謂的第六類被保險人,也就是「無職業地區人口」,這些人是在就業市場之外的獨居者、待業者,或是偏遠地區的居民,他們家中沒有受僱工作者支撐家計,無法負擔相對高額的保險費用。健保基於扶助弱勢的精神,對他們課予較低廉的健保費用,更給予四成的政府補助,減免其保費。
來台灣就讀的陸生、港澳生、僑生或外籍生,同樣也屬於這類與家庭分離、沒有直接經濟來源的「弱勢」,不應該負擔在健保級距表上相對高額的保費。我們雖然肯定陸生能夠納入健保的決定,但也堅決反對政府要陸生全額自付的不當要求。
問題八:台灣明明就還有其他商業保險可保,陸生幹嘛加入健保呢?
回到我們在第一個迷思曾提到過的,健保是「強制性社會保險」。「社會保險」是以集體分散個人生存風險的安全機制;「強制」指的是所有社會上的人都得加入,這和自願加入、自願負擔的商業保險,完全是不同的邏輯。健保唯有透過強制投保原則,才能夠真正確立社會保險的集體意涵。包含陸生在內的全體境外生,就是要納入與全體台灣人民相同無異的全民健康保險之中。
問題九:境外生只是來台灣讀書,停留一下下而已,為什麼非得要跟其他人一起保健保呢?
社會保險的目的是建立社會的集體安全,而這無涉於人與人之間各種有形、無形、可見或不可見的差異。也因此,不論是「停留」、或是「居留」,只要有與台灣有著長期交流的歷史,同時有居住在這片土地上一定時間的事實,這些境外生就應該被視為這個社會的一員。
有些人主張另外建立「境外生健康保險」,或是要陸生自行投保「商業保險」,在我們看來,這項舉動將割裂社會保險的集體精神,也因此我們堅決反對這類提議。
問題十:你說的我都同意,那麼現在我們又該如何支持境外生健保的議題呢?
幾個月以來,有一群帶著高度團結意識的僑外生、港澳生、陸生和台灣本地生,共同組成了「境外生權益小組」(Taiw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vement,TISM),與各個台灣本地的學生組織合作,開始介入非本國籍學生在台灣的待遇問題。在陸生納保議題迫在眉睫的此刻,請持續關注並聲援他們的行動。
世新勞權小組也重申我們過往對陸生納保的立場與訴求:
- 降低健保第六類「無職業地區人口」之自付額,比照基本工資受雇者,調降至最低級距。
- 降低境外生投保門檻,預訂修讀四個月以上課程之學生,入境後即可加入健保。
- 陸生應比照僑外生之自付額比例加入健保,不可調高僑外生自付額度,亦不可要求陸生全額自付。
世新勞權小組作為由多國學生組成的組織,不論是學費、住宿費,或是健保費,我們堅決反對任何改惡學生待遇與負擔的法案或行政決定。在排外情緒高漲的此刻,我們堅決拉回階級與經濟的基本範疇,建立學生之間的戰鬥性團結連帶。我們完全贊同且支持境外生權益小組的訴求。陸生納保和外籍生健保的問題,絕對是台灣學運的重要議題,未來的行動我們也將與境外生一同奮戰,持續為了更理想的高教環境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