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七名立法會議員宣佈票投曾俊華,稱根據各候選人在選舉論壇的表現和民調結果,曾俊華符合中央關於「港人擁護」的條件,有能力團結大多數香港市民。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在接受《紫荊》雜誌訪問中,提出中央關於及格特首的四大標準:「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
其中,原本被「愛國愛港」所涵蓋的「中央信任」,在人大政協兩會期間,被多名主管官員高調突出。
主流泛民強調「港人擁護」的「中央條件」,以此淹沒中央本身突出的「中央信任」,可謂相映成趣。
「港人擁護」和「中央信任」不言而喻的對立,在曾幾何時的頭號「愛國資本家」李嘉誠口中,變成了這種說法:「為免得罪朋友,我不好提名」。
在泛民媒體強力宣傳的催谷之下,曾幾何時被它們抨擊為冷血守財奴的曾俊華,「民望」一直遙遙領先。霎時間,曾俊華成為了不可名狀的、超階級的「港人夢想」的寄託所在。
這決不是偶然的。曾俊華之所以成為了「民主」的載體,恰好在於他和其它「三大條件」的可有可無的關係:
「愛國愛港」一向以來都是泛民嗤之以鼻的說法,近乎笑話的用語;曾俊華挖苦林鄭月娥凡事親力親為「只能當好伙計」,自己將多數事情推給下屬則是「work smart」的「領袖」表現,贏得泛民歡呼喝采,可見他們也不太在意「管治能力」(別忘記曾俊華曾長年是他們口中殘忍兼無能的特區政府的頭號理財者);至於「中央信任」,主流泛民選委宣布他們與中央公開支持的林鄭月娥「沒有互信基礎」,就已經說明了一切了。
主流泛民獨尊的「港人擁護」,在扣除了公關攻勢造成的海市蜃樓般的「夢想」之外,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政治計算。
他們把話說得很明白:儘管胡國興的政綱最接近泛民,但為了阻止「西環干政」,必須票投曾俊華。
為了捍衛激進泛民的「公民提名」神主牌,梁國雄一度宣布代表自決派參選「小圈子選舉」。只是在五年前,泛民全體痛心疾首,要求在候選人之中「民望」最高的候任特首梁振英下台。
泛民宣稱,曾俊華獲得建制和泛民民眾的共同支持,是唯一能夠「團結港人」的候選人。曾俊華本人指,以「愛國左派」陣營為基礎、泛民與之勢不兩立的林鄭月娥,一旦當選,將會是「撕裂2.0」。
在這種貌似「包容」的說法的背後,是淋漓盡致的「你死我活」鬥爭邏輯。最露骨的例子莫過於:主流泛民共主黎智英親自撰文指胡國興是「共諜」,旨在破壞擁立曾俊華的「民主抗共」大計。
曾俊華正正因為沒有得到「中央信任」和「愛國愛港」陣營主流的支持,才會即使在建制任職高官多年,還會被視為「真正的香港人」、成為泛民「團結」的對象。在聲言「和解」的背後,泛民此舉在於促進建制陣營的分裂,力求在泛民意識形態的基礎上,建立反共的絕對多數,永續香港資本主義。
自稱「頭號薯粉001」、「建制派裡的壞孩子」的田北俊,為曾俊華拍攝宣傳片。田說支持曾俊華,因為他是「香港仔」。田以煽情的本土主義口吻說道:「看一場足球比賽,你敢支持香港隊嗎?香港打拳賽,你敢支持香港的曹星如嗎?」
「香港仔」的「美譽」,至少有兩層意思:
一是宣傳曾俊華在文化上是徹頭徹尾的「香港人」。曾俊華經常標榜愛好香港文化,支持各種本地事物,言談之間不時流露空洞無物的港式幽默。
二是宣傳曾俊華在政治上也是靠得住的「香港人」。梁振英因其疑似共產黨員的身分,從未參選特首時就成為泛民打倒的對象,其標榜解決房屋問題和促進陸港融合的「新加坡式」施政方針,更被判定為香港社會「撕裂」的總根源。得到中央支持、被認為將會延續梁振英路線的林鄭月娥,因此獲得「CY 2.0」和「撕裂2.0」的封號。相比之下,曾俊華「從善如流、無為而治」的新自由主義買辦官僚氣質,便成為永續香港現狀的最佳人選。
建制高官成為了泛民的代理人,「愛國」大資產階級政黨甚至「左派」領袖之中出現了公然「反骨」的「壞孩子」。這說明了以維護資本主義現狀為基礎的、跨階級的「愛國統一戰線」的空前危機。
隨著世界資本主義進入長期停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帝國主義列強不斷加強針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壓力,力圖遏止和逆轉中國的高速發展勢頭,最終推翻現存的官僚化工人國家,建立親西方資本主義政權,對中國再次實行殖民統治。在「一國兩制」的框架和工人階級社會主義力量缺席的情況下,香港成為了中美代理戰爭的公然戰場——在建制大漢沙文主義,及其鏡像泛民本土沙文主義的角力之中,被撕裂和宰制得最嚴重的並不是抽象的、跨階級的「香港社會」,而是被反共反大陸風潮割裂的、包含大量大陸新移民底層工人的勞苦大眾。
在政治矛盾上升的推動之下,形形色色的「香港仔」,正在尋找安身立命之地。曾在讓利政策之下賺盡「愛國」甜頭,已將資產大部轉移英國的李嘉誠,就是財界的典範;從港英時代開始任官、共事多年的曾俊華和林鄭月娥,在論壇上針鋒相對、互揭瘡疤,是官界兩種「香港仔」的鬥爭;「愛國左派」陣營第一大黨創黨主席,則公開宣布自己成為「愛國左派」是一個歷史的誤會,他當年只是為了反港英而參與,但從來沒有準備犧牲自己改變社會的理想——數年前,此人曾引用「一國兩制」的官方理論,無意地透露了此說的自毀邏輯:在香港的社會主義者的任務,據說就是盡力維護資本主義,他的一切政治活動,就是為這個目的而服務的,所以他不介意有同道中人罵他。
曾俊華在2010年落區宣傳政改期間,以「多謝你咁大聲」一句「回應」泛民抗議者,被泛民媒體譁然痛批。七年後的今天,在同一泛民媒體的宣揚下,曾俊華成為了全港最大的「香港仔」,「香港夢」的載體,千萬港人憧憬的偶像。與當年「多謝你咁大聲」同出一轍的「熄佢咪」和「咁你咪講晒佢」,也順理成章地被奉為天才絕倫的「金句」。
泛民將可能通過擁戴一個右派市儈味濃的人物,打爛北京官僚政權為維護資本主義香港安寧而設定的⋯⋯右派市儈味濃的「小圈子選舉」和「愛國統一戰線」。這就是名符其實的現眼報,箇中充滿了辯證法的醍醐味。
泛民在兩年前「否決8·31、爭取真普選」,兩年後在這次特首選舉中「all-in曾俊華」,儘管在表面上「於理不合」、甚至自相矛盾 。但在反共的戰略目標而言,兩者並無根本衝突,甚至是一致的。
泛民心照不宣的玄機在於:通過擁戴一位在實際上以「兩制」凌駕於「一國」的候選人,將整場選舉運動宣傳為「香港人」對「中國」的示威,大肆宣揚所謂「香港核心價值」(資本主義的民主、法治和「文明」,即壟斷資本統治社會的制度),動員民眾攻擊所謂親中親共的候選人和勢力。
「8·31方案」推出後,泛民曾經宣布,在其篩選(公然反共和分離主義人士的)機制之下經普選產生的特首,將會因此獲得合法性和認受性,所以必須誓死反對。
泛民現在提名和投票支持曾俊華,似乎同過往的立論相左。然而,這種做法是反對8·31戰略路線的延續 ——因為曾俊華的參選正在分裂「對家」。在特區體制之內,泛民候選人沒有可能成為特首,若能通過曾俊華使小圈子選舉報廢,徹底暴露「愛國統一戰線」的同床異夢,那就是邁向「勝利」的一大步。
主流泛民同自決土獨貌似分道揚鑣,主流泛民內部也貌似出現兩種意見 (有人「投白票以明志」)。當局者貌似慷慨激昂、表面上沸沸揚揚,但客觀上,這是泛民一貫的愚民綱領之下的一種有意無意的巧妙分工:
相信主流泛民「没有原則」甚至「變相投共」的那些人們,會轉移支持自決土獨;而認為「ABC」是當前必須的那些人們,在贊同「民主300+」之餘,也不會對自決土獨有太大的反感——甚至會因其「堅守信念」而感念崇敬 。這裏有一個細節:梁國雄半開玩笑地說,自己是個有爭議性的人物,自薦公民提名的成績無疑是差勁的,如果是由朱凱迪出馬,提名人數必定很容易達標——我們可以想像,這未必是「無心之失」。
換言之,兩碼事就是兩碼事,但其實還是同一回事。
特首選舉這場鬧劇,不但表明了泛民的所謂民主的反共反大陸本質,還深刻地揭露出「愛國統一戰線」的真相:一未必愛國、二顯然不統一 、三根本不成所謂戰線——他們賴以「力挽狂瀾」的「最佳候選人」,竟然真情表白:一旦香港主流民意讓管治失效,她將會一走了之。
今年是香港史上最重要的一場反帝反殖運動——反英抗暴的五十週年;今年同時也是香港回歸、實施「一國兩制」的二十週年,即同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共存共榮的「五十年不變」的一小半。矛盾運動的邏輯,正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將香港進一步推向政治決戰的修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