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僅存三位慰安婦之一的蓮花阿嬤在4月20日病逝,享壽93歲。為紀念和緬懷蓮花阿嬤,婦女救援基金會創立的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推出了一系列追思活動,在館內設置蓮花阿嬤追思紀念區,供民眾捻花祝福和留言,並規劃周末深度導覽活動。此外,昨日(4/29)台大電影節也放映了韓國慰安婦電影《雪地裡的擁抱》,「阿嬤家」館長康淑華等人在映後座談再度呼籲日本政府向慰安婦道歉賠償,並指出台灣社會應建立反思殖民和戰爭的正確史觀,讓慰安婦的歷史不再重演。
追思蓮花阿嬤 「阿嬤家」推系列紀念活動
蓮花阿嬤本名陳蓮花,1924年出生於汐止,從小被送去當養女,後來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在南港一家草繩工廠當女工,二戰期間日本人以「看護婦」的名義,到工廠召募年輕女子前往菲律賓宿霧,19歲的蓮花阿嬤於是在被欺騙和半強迫的情況下,和其他20多名同伴從基隆搭船前往菲律賓,抵達後才發現要被迫當慰安婦。
蓮花阿嬤在菲律賓近兩年間,除了被迫成為日軍的軍事性奴隸,四處躲避砲彈攻擊的逃難經驗,也成為她一生難忘的恐懼回憶。當時20多位同行的台灣慰安婦中,最後僅剩蓮花阿嬤和另一名女子生還。1992年,蓮花阿嬤在黑布簾後和其他台籍慰安婦召開控訴記者會,但長年不願公開真名和露面,直到2013年她下定決心公開身分談論過往經歷,去年(2016)也出席了「阿嬤家」的開幕儀式。
蓮花阿嬤病逝後,婦援會再次呼籲日本政府盡速對台灣慰安婦正式道歉與賠償,並宣布從4月22日開始至5月底,「阿嬤家」將設立蓮花阿嬤追思紀念區,一樓介紹蓮花阿嬤的區塊供民眾手捻紙製蓮花祝福,二樓則因應蓮花阿嬤愛唱歌的個性,邀請民眾在紙製音符上留言,三樓的放映室會播放蓮花阿嬤的紀錄短片;每週六、日的下午兩點,也都會安排導覽人員深度導覽蓮花阿嬤的生命歷程。
今日許多民眾趁假日來到「阿嬤家」參觀,一位現居台灣的日本人田崎先生在二樓紀念蓮花阿嬤的音符專區留言,田崎先生說,以前在東京時,就曾在婦援會舉辦的活動上見過蓮花阿嬤,隨後在音符上寫下要求「日本政府謝罪賠償」的字句。
台大放映韓慰安婦電影 盼建立正確史觀
昨日台大電影節也放映了韓國慰安婦電影《雪地裡的擁抱》,包含「阿嬤家」館長暨婦援會執行長康淑華、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黃光國、老保釣李止宜都出席了映後座談。
《雪地裡的擁抱》描述的是1944年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朝鮮半島,兩名出身不同階級的朝鮮少女被日軍強徵為慰安婦的故事,和另一部同樣以慰安婦為主題的韓國電影《鬼鄉》,劇情有不少相似之處。兩部片都呈現了日軍透過強擄拐騙的方式,將殖民地少女帶至中國大陸的慰安所充當性奴隸,並同樣有日軍施虐、屠殺慰安婦的情節,反映慰安婦制度慘無人道的本質。
康淑華表示,據韓國慰安婦支援團體推估,韓國慰安婦人數約20萬人,受害地點遍及當年的「滿州國」、中國大陸、台灣及東南亞等地,這段日軍奴役亞洲各國女性歷史被埋藏了近50年,直到1991年首位韓國慰安婦倖存者金學順勇敢出面揭發,才帶動亞洲各國對慰安婦的調查,隔年婦援會在台灣成立申訴專線,並陸續確認了58位台籍慰安婦的身分。
康淑華說,在蓮花阿嬤過世後,台灣只剩下2位原住民慰安婦,然而1992年台灣展開慰安婦運動至今,日本政府都未對慰安婦倖存者正式道歉和賠償,慰安婦阿嬤及運動者都對此感到相當遺憾。康淑華認為,我們必須牢記這段歷史,並傳遞正確的史觀給下一代,包括日本年輕一代,讓女性因戰爭、國家制度而遭受性奴役的事情不再發生,這也是成立「阿嬤家」的目的。
黃光國在映後座談上也指出,慰安婦的歷史凸顯出日據時期台灣人備受壓迫的事實,但現在政府卻試圖擦掉這段歷史,把日據時期改裝得很美好,例如紀念八田與一和重建神社等等,然而「忘掉歷史的社會沒有前途」,他呼籲觀眾反思韓國為何能拍出慰安婦的電影,而台灣人卻不行,並且要面對殖民所遺留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