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誠實的談談瓦哈比主義(Wahhabism)了,這個特別由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所支持的意識形態,如何激化橫跨阿拉伯、穆斯林世界與西方的穆斯林們。英國的恐怖攻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無辜平民遭受屠殺與傷害,而這一次發生在倫敦。
美國、英國與法國政府再也無法讓人相信他們主張打擊恐怖主義與宗教極端主義的同時,還能向如同中世紀般統治的利雅德(Riyadh)交好(編按:利雅德為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回到2015年,在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的聯合政府時期,起初自由民主黨員要求進行一項關於資助恐怖主義的研究,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為了回報自由民主黨在議會中對敘利亞空襲的支持,因而批准該項計畫。就在倫敦恐攻幾天前,報導指出英國政府基於機密因素,可能擱置針對沙國參與資助恐怖主義的調查。有鑒於英國政府剛與沙國簽署價值35億英鎊的軍火出口許可,英國對該研究結果的隱瞞,也成了一項醜聞。
由於出手大方的沙烏地阿拉伯是英國軍火商的最大客戶,根據英國「反軍火貿易運動」(Campaign Against Arms Trade)指出,兩國軍火交易金額自2015年以來已達41億英鎊,沙國因此受到英國政府於外交與政治上的長期支持。但出售給沙烏地阿拉伯人的武器中,有些被用於葉門正在進行的戰爭,那些武力也成為戰爭與違反人道罪行的幫兇。
沙烏地阿拉伯也投資了數十億英鎊於利潤豐厚的倫敦房地產市場,正如眾人所知,錢能夠買到影響力,這也包括了政治影響力。我們得以從中分辨出明顯的偽善:英國在妖魔化在戰爭前線對抗中世紀遺毒(譯按:指前述的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家,如俄國、敘利亞與伊朗,卻同時向沙烏地阿拉伯、卡達與其他波斯灣國家尋求商業利益,而在這些地區,國家支持的伊瑪目(編按:伊斯蘭宗教領袖)則經常對「判教者」與「異教徒」發表仇恨言論。
而至於沙烏地阿拉伯對西方的影響,近年來最令人憂慮的發展,便是利雅德正在透過贊助建造清真寺的方式,來宣揚那套完全不容於二十一世紀觀點,以及極端保守與虔誠的伊斯蘭教義詮釋。
2015年,德國現任外交部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曾公開指責,沙烏地阿拉伯提供資金給經常推廣極端主義的清真寺。加布里爾在德國雜誌《Bild am Sonntag》的訪談中說:「是時候停止忽視了,我們必須向沙烏地阿拉伯講清楚。世界各地的瓦哈比清真寺,是由沙烏地阿拉伯所資助的。而許多對公共安全有威脅的伊斯蘭教徒,是從德國這些社區來的」。
宗教派別的意識形態與對七世紀反人道教義的遵從,加強了「王國即正義」的錯誤信念。我們所談論的這個國家,人民經常因犯法而受到儀式性地斬首、鞭打甚至釘死。光是在2016年,沙烏地阿拉伯就執行了154起死刑,其中許多都是非暴力犯罪。然而,那些自認為扛著民主與人權大旗的人,卻如奴隸一樣保衛王國及其野蠻的行徑。而這些邪惡作為長久以來早已是公認的事實。
讓我們釐清一點:英國長久以來與沙烏地阿拉伯結盟,受惠的僅有英國武器公司和股東而已。這毫無疑問是個不利於國家安全的結盟,也讓英國整體的政治聲譽跌入谷底。
英國在三個月裡接連發生三起恐怖攻擊、市民遭到殺害。為其外交政策所支付的代價令人難以容忍。最好的狀況下是一種認知不協調,但從最糟的角度來看,是一則天大的謊言。
西方各政府無法兩全其美。他們不能在期望打敗恐怖主義與保護市民的同時,又繼續拒絕掌握問題根源。不論對象是達伊沙(DAESH)、努斯拉(Nusra)1或沙烏地阿拉伯,這世界正面臨著一種惡意的意識形態,而這個意識形態近年來不斷牽引成長,現在已然成為不證自明的存在。我們究竟該拿它怎麼辦?
不論身在倫敦、莫斯科、巴黎或大馬士革,這都是人們共同擁有著在外活動不受到殺害的基本權利。而那些試圖否定這項權利的人,是人類的公敵,必須得到相應的對待。
不要誤會了:薩拉菲聖戰(Salafi-jihadi)2的領導者住在利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