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消失在渭水之丘的蔣渭水

$
0
0
2017/07/13 12:00:00
苦勞網特約撰稿人

雪山隧道開通之後,宜蘭成為熱門的旅遊勝地。近來蔚為時尚的宜蘭玩法,是到當地品嘗一碗限量的日式拉麵,驅車前往礁溪「櫻花陵園」的「渭水之丘」,坐在高處平台尖端上,拍攝一張雙腳懸空照。至於為何在宜蘭流行起「日式」拉麵,「渭水之丘」的「渭水」所指為何,並不在遊客關心的範圍之內。

6月底趁著到訪宜蘭之際,前往渭水之丘一探究竟。這一座位於櫻花陵園最高處的綠園,可以眺望蘭陽平原與龜山島,是蔣渭水先生的長眠之處,2015年從台北六張犁墓區移靈回到故鄉宜蘭。環顧四周,沒有任何刻有「蔣渭水」字樣的碑牌,據悉此作法是蔣家後代與設計者黃聲遠建築師商議之後的決定,以「呼應過去蔣渭水提倡自由、平等,為弱勢者發聲的精神」。

向內走去,一端的矮石牆上鑲刻有體現蔣渭水「上醫醫國」精神的〈臨床講義〉,這篇文章是蔣渭水主治醫師為日據時期名為「台灣島」的病人做出的診斷。令人驚訝的是,在病人基本資料「原籍」的部分,蔣渭水的原文「中華民國福建省台灣道」等十個字,竟被一連十個○給取代。

鑲刻在渭水之丘的〈臨床講義〉。(攝影:張方遠)

被日人抹除的台灣「原籍」

〈臨床講義〉原發表於1921年《台灣文化協會會報》第一號改訂版,蔣渭水時任《會報》編輯暨發行人。1931年蔣渭水因病逝世,該文收錄於當年由原台灣民眾黨幹部黃師樵編纂的《蔣渭水遺集》;台灣光復後的1950年,為紀念蔣渭水逝世20周年,蔣渭水的同志白成枝等人決定再編纂一本《蔣渭水遺集》。筆者手邊收藏有1950年版的《蔣渭水遺集》,根據書末〈編後感言〉的說法,1931年版的《蔣渭水遺集》,「不幸被日帝禁止發刊,並沒收遺稿及全數製本,因此全台同胞所期望的遺集,竟成泡影」。另按黃師樵的回憶,1931年版《蔣渭水遺集》不只被日殖當局查封,「連活字版都拆了」,只流出了兩本,其中一本後來被已故旅日台灣史專家戴國煇購得收藏。

編有《蔣渭水全集》的王曉波教授,收藏有戴國煇教授當年購得1931年版《蔣渭水遺集》的影印版。經筆者向其求證,1931年版《蔣渭水遺集》所收錄的〈臨床講義〉,「原籍」部分即由十個○所取代;1950年版《蔣渭水遺集》是在1931年版的基礎上編成,所以「原籍」仍然是十個○。但是,原為日文撰寫而成的〈臨床講義〉後來由蔣渭水的媳婦傅力力翻譯為中文,中文版的「原籍」已根據原文復原為「中華民國福建省台灣道」,《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也交代了被塗銷的原文即「中華民國福建省台灣道」。1

原文「中華民國福建省台灣道」被改為十個○,是當年日本殖民統治審查之後改動的結果。蔣渭水之孫蔣朝根也證實,1931年版《蔣渭水遺集》「有多篇的字句或段落,被填滿○○、╳╳或△△代替;如〈獄中賦〉只剩標題;〈獄歌行〉則闕漏;〈民眾黨的綱領及政策〉標題與條文全被刪除」,都是日殖當局新聞檢查之後的「成果」。2

蔣渭水的民族意識,早就為日殖當局所忌。因此在〈臨床講義〉出版時,刻意以○塗銷「中華民國福建省台灣道」等字樣,顯然是在「內地延長主義」同化政策下「必要」的獨裁決斷。在日殖當局的眼中,蔣渭水是「祖國派」的代表人物,《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即記載:「其中一種是對支那的將來抱持很大的囑望。以為支那不久將恢復國情,同時雄飛於世界,必定能夠收回台灣。基於這種見解,堅持在這時刻到來以前不可失去民族的特性,培養實力以待此一時期之來臨。因此民族意識很強烈,常時追慕支那,開口就以強調支那四千年文化鼓動民族的自負心,動輒撥弄反日言辭,行動常有過激之虞。……前者的代表人物是蔣渭水、蔡惠如、王敏川等」。

蔣渭水的民族意識與抵抗精神

為日殖當局所警惕的蔣渭水民族意識,在他的多篇文稿中俯拾即是。1921年〈台灣文化協會創立經過報告〉一文,蔣渭水開篇即強調:「因為現在所謂的台灣人,是○○民族,同時也是日本國民」。1924年在「治警事件」法庭辯論上,蔣渭水如此回應日本檢察官三好一八:「台灣人不論怎樣豹變自在,做了日本國民,便隨即變成日本國民,台灣人明白地是中華民族即漢民族的事,不論什麼人都不能否認的事實。」據此推測,前文被日殖當局所塗銷的○○二字,原文應為「中華」。目前流傳下來蔣渭水所作的兩首古體詩,其中一首《嘆神州》:「莽莽神州幾陸沉,藩籬已削更相侵。強鄰蠶食肇黃禍,碧血橫流滄海深。」其中「強鄰蠶食肇黃禍」,表達蔣渭水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不滿;而首句「莽莽神州幾陸沉」更展現他對帝國主義踐踏下的中國的感嘆與不捨之情。

與此同時,孫中山革命思想與實踐對於蔣渭水的影響,更屢見於他在《台灣民報》發表的文章之中。例如,1929年蔣渭水在《台灣民報》連載四十期〈中國國民黨之歷史〉長文。台灣民眾黨成立之初,黨旗並非流傳至今的「三星旗」,而是蔣渭水設計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上青、下紅、中白日)。按《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1931年台灣民眾黨遭日本殖民政府強制解散,其理由之一就是:「(民眾黨)製作類似中華民國國旗之青天白日旗為黨旗,一度被禁止後又再製作類似的黨旗,以滿足思慕中華民國之念等。逐漸呈現出露骨的民族主義運動來反抗我民族。」

由此可知,〈臨床講義〉文中「原籍」的十個○,一方面體現了日本殖民統治者在台灣施行嚴格的思想管控,另一方面暫且不論蔣渭水使用「中華民國福建省台灣道」的歷史用意(1885年台灣正式建省,不再隸屬福建省管轄),則展現了蔣渭水對於日本殖民統治以及同化政策下的抵抗。蔣渭水在日據時期被稱為「台灣第一反」,其對於日本殖民統治不屈的反抗與抵抗精神,應是今人紀念、尊敬蔣渭水最大的意義所在。

蔣渭水某次演講結束後遭日殖當局唆使流氓丟擲泥巴,但仍保持微笑。(照片來源:維基百科)還原〈臨床講義〉的真實全貌

既然〈臨床講義〉中文版早已將「原籍」的十個○還原為「中華民國福建省台灣道」,「渭水之丘」的主管機關宜蘭縣政府何以與日本殖民政府立場一致,仍然以塗銷的方式隱沒蔣渭水的原意,令人費解。宜蘭縣被視為黨外時期以來的「民主聖地」,而備受綠營推崇的林義雄先生在宜蘭設立了慈林教育基金會,廣為蒐集日據時期以降台灣社會運動的相關史料,成為研究重鎮之一。2015年蔣渭水移靈回宜蘭時,縣長林聰賢表示:「蔣渭水喚起台灣自覺文化,對抗不公不義,是社會運動與白色力量的展現。」那麼為了彰顯出身於宜蘭的蔣渭水對於台灣社會變革運動的重要性與地位,宜蘭縣政府更應該重視蔣渭水以民族意識抵抗日本殖民統治的精神,還原刻在「渭水之丘」上〈臨床講義〉的真實全貌。

今日台灣「自我殖民」與「再殖民化」等力量不斷勃興,在抗拒國民黨及其建構出的虛幻中國意象的同時,卻不斷召喚「親日戀殖」的想像,以現代性的迷思掩飾日本殖民統治對台灣人民在民族與階級的雙重壓迫。戒嚴時期,國民黨在言論思想上的檢查與管控令人不齒,黨外雜誌遂發展出「開天窗」的方式做為無聲的抗議。國民黨箝制言論思想的手法,與日本殖民統治如出一轍,然而,若為了反對國民黨,而選擇美化日本殖民統治,難道不是對日據時代以來投入反殖運動的台灣先輩的無情嘲諷嗎?

藍綠政治人物都相當敬重蔣渭水,尤其熱衷引用他的名言「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但都不約而同地抽空歷史脈絡,使之淪為空洞的動員口號,甚至被扭曲嫁接為台灣新興國族想像的號召。這句話源於蔣渭水發表在1927年1月2日《台灣民報》上的文章〈今年之口號:「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文中蔣渭水透露這句口號是受馬克思「萬國勞動者須要團結!」的影響,以及1924年國民黨一大之後「以最大多數的農工階級為基礎」的轉變,從而鼓勵台灣同胞團結起來,戮力於台灣解放運動。一旦避談蔣渭水畢生抵抗的對象是日本殖民統治,無疑只是在滿足當代「普世價值」的需求,蔣渭水等反殖先行者仍被他們的後代拒於門外。

蔣渭水在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運動左右路線上有其曖昧性,但他的民族意識與抵抗精神卻難以被否定。今年是台灣民眾黨建黨90周年,最好的紀念方式就是讓蔣渭水從日人刻意抹除的○○桎梏之中解放出來,讓他所關心的「台灣患者」的後代在使用蔣渭水十元硬幣、經過蔣渭水高速公路(國道五號)、到渭水之丘拍照留念時,都能體會蔣渭水遺留給這座島嶼的理想與信念。

  • 1.順帶一提,傅力力是蔣渭水三子蔣時欽的妻子,兩人在二二八事件後離開台灣轉赴北京;蔣時欽是中共黨員,傅力力則是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盟員。
  • 2.參見:蔣朝根,〈文學的蔣渭水,革命的蔣渭水──《蔣渭水全集》補遺〉,載於王曉波編,《蔣渭水全集增訂版》下冊。
責任主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