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新竹縣一名越南籍阮姓外勞遭警方連開9槍,身中6槍後不治身亡,台灣移工聯盟等團體今日(9/4)上午到警政署召開記者會,要求警政署公布警方追捕該名外勞過程的完整影像紀錄,質疑警方用槍不符合比例原則,有執法過當之嫌。警政署國際組外事科長陳鴻堯出面接受陳情,表示全案已報請新竹地檢署檢察官調查,將全力配合死者家屬與越南駐台辦事處處理後續事宜,並強調警政署很重視員警的教育訓練問題,未來會加強訓練員警用槍時機。
員警開9槍致移工身亡 遭控執法過當
上周四新竹縣竹北警分局鳳岡派出所接獲民眾檢舉捉捕逃跑外勞,員警陳崇文連同兩名民防義警前往現場後和該名外勞發生衝突,民防接受媒體採訪表示,該名外勞不聽勸告還出手打傷義警,員警使用警棍和辣椒水皆無法將其制伏,後來由於外勞試圖爬進警車,員警擔心他要奪車逃逸,於是連開9槍,其中6槍直接擊中外勞導致失血過多,當天送醫不治死亡。
然而,移工團體與人權團體今天上午則在警政署前出示媒體曝光的部分現場畫面,台灣移工聯盟成員陳秀蓮指出,畫面清楚顯示該名外勞當時人已經坐倒在警車旁,雙腳失去行動能力,是用手爬進警車,而且無法確認是為了躲避警方攻擊或者奪車,陳秀蓮強調,就算要避免他奪車,開槍擊破車胎即可制止,根本沒有開槍殺人的必要性。
台灣人權促進會法務王曦表示,根據《警械使用條例》第6條:「警察人員應基於急迫需要,合理使用槍械,不得逾越必要程度。」本案中,外勞精神狀況瀕臨崩潰,全身赤裸僅著內褲,趴在車上幾乎喪失行動力的情況下,居然連開9槍,質疑「比例原則何在?」此外王曦也質疑,民防是義工性質,非受過專業訓練正式員警,根本不該在勤務中進入激烈搏鬥場面,員警為何不能等待增援,而是帶著兩名民防上陣?王曦強調,不該把責任歸咎於單一員警,警政署應檢討員警開槍流程與員警的教育訓練養成,並通盤改善員警人力配置與不足的問題。
此外,警方在處理案件過程中清楚知道對方是越南籍移工,雖然警方強調開槍前有經過口頭警告,但陳秀蓮也表示,移工在現場面臨的是高壓緊迫的情境,其中兩名還是未著制服的民防,員警又無法以越南語和移工溝通,語言隔閡下,移工不一定能清楚理解口頭警告的意義。陳秀蓮質疑,警方面對處理越南籍移工,應該向警局尋求協助,或調派越南語翻譯,否則現場的「口頭勸說」恐只是徒具形式。
越南移工聲援 訴求平等對待
這起案件引起在台移工的一片譁然。越南籍移工阮越高表示,看到新聞後覺得很憤怒、很悲傷,他在台灣工作,也喜歡台灣,卻看到同胞被台灣警察殺死,感到很害怕。
阮越高說,移工在台灣經常沒任何理由就被警方隨便盤查,要求看居留證件,他覺得很不平等、不舒服,但都還是會配合。這次身故的移工,是「逃跑外勞」,身分不被認同,但他沒有武器,面對警方應無攻擊性,卻被開了9槍射死,「這樣侵犯人民權益的事情竟然發生在台灣!?」
阮越高表示,移工們都只是到台灣來工作,不是異類,希望在台灣能得到平等尊重,台灣政府應該好好調查案情並公布真相,給予死者家屬合理的賠償。
政策殺人:結構問題促使外勞逃跑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執委黃怡碧表示,行政院上周五剛開過《兩公約》的結論意見落實會議,現場法務部次長信誓旦旦說,《兩公約》和《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都具有國內法效力,應該落實打擊一切種族歧視。
黃怡碧質疑,類似的狀況,如果當事人是台灣人、或者是白人,警方會做一樣處置嗎?黃怡碧認為,除警政署外,本案還涉及到移工政策的各個面向,為何一個來台灣求生活的移工,需要放棄安穩工作亡命天涯?如果政策開放移工自由轉換雇主,降低仲介的高額剝削,移工又無須逃跑?
「這已經不是第一個命喪台灣的外勞了!」陳秀蓮表示,只要上網搜尋「逃跑外勞」,就可以找到非常多相關報導。2006年8月台中有兩名逃跑外勞為躲避警方盤查,從大街逃竄到巷內,員警開了7槍,其中一名外勞身中2槍;2016年3月逃跑外勞躲避追捕深夜在台北辛亥隧道狂奔,從背後被員警開了5槍打中臀部;今年7月有逃跑外勞為躲避追捕從3樓跳窗而下當場摔死…,「為什麼這些外勞想求活路,但最後都變成死路一條?」
陳秀蓮表示,目前私人仲介制度壟斷市場,跨海來台的移工每個人都身負高額仲介費,若合法契約到期後還不足以還債或改善家庭生活,就只能被迫逃跑。且目前《就業服務法》第53條規定限制移工不得自由轉換雇主,導致許多移工遇到勞資爭議只能不斷忍讓,真的忍不下去了就只好逃跑。
陳秀蓮強調,就算移工逃跑,也只是違反行政法規或與雇主的民事契約,違法程度類似於「違規停車」,並沒有即刻危險,無法滿足《警察職權行使法》的臨檢盤查要件,而且查緝逃跑外勞應該是移民署的業務,不應歸於警察辦理。但是在整個台灣社會對於移工以及東南亞族群根深蒂固的歧視下,卻導致「逃跑外勞」被嚴重的汙名化,才讓他們變成罪犯,甚至提供獎金和績效給警方大力查緝追捕。
「為什麼一個手無寸鐵的移工,面對三個人的追捕,他還是拚了命也要逃?」陳秀蓮認為,希望在這起案件中大家可以看到移工政策的結構性問題,以及移工在台灣社會中面對的真實生活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