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運傳統「秋鬥」今天(11/17)上午舉行,今年取消往年的遊行動員,僅由工會、土地與環境運動等團體共同在凱道上召開記者會。據了解,本次秋鬥一度預計納入反年改團體共同行動,但最後卻因觀念不合導致破局,甚至一度外傳反年改團體擅自以「秋鬥」名義發布採訪通知,因此秋鬥主辦單位臨時喊卡,宣布僅於上午召開記者會,行動臨時變卦也導致今年參與人數不若以往。
觀察歐洲福利國家經驗,每當資本主義體制面臨經濟衰退、利潤率下滑,年金制度往往都是國家機器率先開刀以自我拯救的對象,以「改革」為名提高退休年齡或減少受薪階層的退休給付,透過改惡受薪階層的處境,達成資本主義的可持續性。
在這樣的狀況下,進步運動多半會嚴厲批判這些「改惡」的傾向,不會缺席;是否捍衛年金、抵禦退休年齡的提高,也是辨認這些社會左/右翼運動或思潮的重要指標。然而,由於台灣的特殊政治環境,卻導致進步力量對於投身反對年改深感疑慮與卻步。
首先,實際身受「年改」影響的軍公教族群,跟經年投身社會街頭抗爭(如組織參與秋鬥)的工會、社運團體之間,人群動員的組成方面本就存在巨大鴻溝。不僅軍警人員在過去街頭運動場域中,經常扮演打壓、箝制抗爭的幫手;公務人員反年改運動的主導者李來希,本身甚至就是現在勞工勞退新制制度的規畫者。
其次,軍公教族群過去多被視為藍營鐵票,在面臨選舉回歸藍綠基本盤對決的政治氣氛下,其反年改的動員模式與語言往往也與工運團體大異其趣,儘管所謂「年金危機」這樣的假議題,事實上是國民黨執政時便拋出,但軍公教相對於勞工團體更有政治機會直接利用藍營勢力的槓桿投機性的表達自身訴求,也加深了雙方團結的困難。
此次秋鬥中,反年改團體由於並沒有長期與社運團體聯盟合作的經驗與默契,更不受社運圈潛在所謂「運動倫理」之拘束,不僅無視其他團體的訴求,甚至越俎代庖逕自決定行動方針,自然導致合作破裂。
在反年改團體中,曾有教師團體希望加深兩方陣營的合作(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嘗試將勞工議題帶入退休教師群體中,甚至促成從未踏入工運群體的退休軍警加入反對《勞基法》改惡的陣線,以期擴大串聯,但這樣的努力最終仍難獲成果,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也因為與支持年改的「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立場不合,而被迫退出去年(2017)的秋鬥。
對照教師團體,主導反年改的軍警團體與公務人員團體中,則更缺乏這類內部的自省聲音,甚至放任主導改惡勞工退休制度的李來希,成為反對年改的領導者,自然難以取信其他社會領域的進步力量。
下周選舉便要登場,各政黨候選人都在最後一周密集動員,整個社會的政治激情已達到高峰。然而「階級」話語卻未能在政治場域中搶下一席之地,秋鬥也是冷冷清清。年金改革議題雖然是政壇上主導選民投票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由於上述原因,反對年改的主要論述,並未跳脫傳統藍綠對決格局的軸線,更遑論放眼更深層次的階級問題與左翼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