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研擬將漁工納入《勞基法》84條之1「責任制」,並推動「農業及製造業移工外展計畫」,遭到移工團體強烈反對,他們強調移工在台灣已備受剝削,外籍漁工納入責任制只會更慘,而「移工外展」其實就是派遣制度,將讓移工面對更不穩定的勞動環境,更難以適應工作。
「反對剝削移工救台灣!」今日(3/13)移工團體和多個台灣工會一同前往勞動部,抗議政府擬將漁工納入責任制,以及推動移工派遣制度,更有多個移工現身說法,反對政府修法輾壓移工。
台灣移工聯盟代表陳秀蓮表示,蘇貞昌日前宣布要將漁工納入「責任制」,只因為漁船主反映境內漁工受到《勞基法》保障(境外漁工目前不受《勞基法》保障),導致工時不夠彈性、有基本工資規範,成本很高云云。但她指出,境內漁工不但工時已過長,更經常拿不到加班費,質疑政府將漁工納入84條之1,「由勞雇雙方自行訂定工時與休假」,根本是要讓違法狀況就地合法化。
曾當過漁工的菲律賓移工喬志表示,漁工工作常超時、睡眠不足、吃不飽,老闆發薪還有很多扣款,沒給加班費,睡在船上還要被扣每月5千元膳宿費。然而台灣政府不但沒有裁罰雇主,幫助移工討加班費,現在還想把非法變合法,對他們來說很不公平。
移工盟:「外展」就是派遣,讓移工更沒保障
另外,蔡政府為鼓勵台商回流和解決其缺工問題,也推動「農業和製造業移工的外展計畫」,開放更多外籍移工到農業和製造業。陳秀蓮直言,所謂「外展」其實就是派遣制度,透過合作社或非營利組織聘僱移工,將其分配到數家工廠和農場工作,這樣就出現多個勞動現場的雇主,以及不時變換的勞動環境,導致移工職災風險增加,也更難適應環境。
菲律賓移工JR表示,他過去在工廠工作,簽約時有固定雇主和固定工廠,但還是不時被逼做合約以外的工作,一旦改為派遣,會面對更多不同的老闆和工作環境,很難好好工作。印尼移工銀和司保也都表示,移工被超過一家工廠雇用,必須重新適應新的工作環境,且會增加職業風險,強烈反對製造業派遣。
陳秀蓮強調,製造業派遣實行後,移工會有四到五個雇主,可能兩三個月就要換工廠,這樣移工很難適應新工作和環境。而台灣目前有九成農業人力來自外勞,許多是外配和逃跑外勞,即使農業要引進外勞,也不應該使用派遣。
對於移工抗議,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專委莊國良接受陳情表示,漁工納入責任制,是顧慮漁業工作工時上的彈性,本勞和外勞都適用,目前還在研議中。至於農業外展,是規劃由農會擔任單一雇主來雇用移工,希望這樣可以落實《勞基法》,製造業外展計畫則是經濟部提出,勞動部還在跟經濟部協調,但會保障勞工權益。
然而,陳秀蓮質疑,漁工人力現在已經夠彈性了,在修法前雇主沒付外籍漁工加班費,地方政府也沒裁罰,痛批勞動機關根本沒在執法,還想修法讓本外勞漁工的勞動條件更沉淪。她也強調,外展形同派遣,不論是農會還是合作社,扮演的角色都跟派遣公司沒兩樣,移工被派出去就是多個雇主,而非單一雇主,會碰到跟台灣派遣工一樣的問題,只會讓移工更受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