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17)是各大學向教育部申請調漲108學年度學雜費的最後期限,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和高教工會上午到教育部前召開記者會,呼籲各大學不要送出調漲學雜費申請,並呼籲教育部正視大學學費過高的問題,透過擴大向資本徵稅,逐年調降學費負擔。
今天是大學申請調漲學雜費期限,教育部上午表示目前收到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申請案,預定調整幅度2.5%。據反教盟了解,明新科技大學、中華大學等兩所學校也完成調漲學雜費校內程序,今日前仍可遞交申請。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指出,日前工會公布全球大學學費比較調查結果,經過購買力平準後,台灣學費高居全球第14名,駁斥了教育部和大學校長「台灣學費相當低廉」的不實說法,反映台灣大學生求學負擔沉重。
林柏儀批評,蔡英文政府聲稱關注青年低薪,但上任以來刪減國定假日,工時未能降低,學生學費依然昂貴,過去一年多亞太學院惡性退場,迫使許多學生輟學,還須償還十幾萬的學貸,但政府對學生權益的保障付之闕如。
他認為,台灣的經濟成長趨勢,已讓政府有能力可以投入更多經費到公共服務,但教育資源卻持續錯置,沒有嘉惠學生,呼籲教育部凍漲學雜費並朝「高教公共化」邁進。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成員謝毅弘指出,去年有16所大學提出漲學費申請,但因為學生團體抗議,僅有2校獲得教育部通過,許多大學校長抱怨「花大量成本完成校內程序,但到頭來還是被駁回調漲學雜費」,今年12所私校乾脆提前宣布不漲學費,這可以說是反學費運動長期奮鬥的成果。
但謝毅弘也說,即使反學費運動已使多數學校不敢調漲學雜費,教育部仍以「高等教育在我國仍非屬義務教育」,拒絕提出調降學費政策。謝毅弘強調,讀大學已成為台灣青年的必經之路,沒有大學學歷,起薪連26K都不到,形同「準國民教育」,教育部不該拿國民教育當藉口。
他也指出,教育部資料顯示,106學年度全台110所私校共有117億元的盈餘,平均每所私校都有一億元以上的盈餘,顯示仍有降學費的空間,政府該做的是加強監管私校財務並課徵資本利得稅,增加公共資源對高等教育的挹注,降低全體大學生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