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南方一週】伊拉克示威100多人死 紐西蘭慶庫克船長登陸 毛利人批掩蓋入侵史實

$
0
0
2019/10/07 12:00:00
苦勞網特約編輯
【編按】在華文閱讀世界裡,國際新聞的焦點往往集中在美國、西歐和日本等地區,由於長期的資訊偏食,導致我們往往傾向用國際強權視角看待世界。苦勞網「南方一週」專欄,帶你用五分鐘時間總覽世界重要新聞,除特別側重第三世界與南方國家的事件外,在新聞來源方面,也嘗試更多採納各地非主流媒體的視角。

伊拉克年輕人湧入巴格達街頭表達對於失業、貪瀆與公共服務匱乏的憤怒。(圖片來源:Khalid Al-Mousily/Reuters)

伊拉克:貪瀆失業引發示威 至少100人死

伊拉克自本(10)月初起爆發大規模抗議,年輕人湧入各地街頭示威,表達對於失業、貪瀆、水電等公共設施缺乏的憤怒。截至目前為止,至少已有109人在動亂中遭殺害,受傷人數更是高達6千人。

為了平息騷亂,執政僅一年的總理邁赫迪(Adel Abdul Mahdi)政府實施全面網路封鎖,並在部分地區宣布宵禁。警方除了動用催淚瓦斯與水砲,更以橡膠甚至是實彈驅散群眾。甚至有目擊者表示當局動用狙擊手。

伊拉克石油儲量是世界第四,然而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該國4千萬人口中,有將近60%的人,每日依靠不到6美元維生,年輕人失業問題嚴重。此外,數十年來的動亂使該國基礎建設飽受摧殘,其中也包括美國主導的伊拉克入侵。根據《衛報》,在炙熱的夏季,該國每日僅能供電12小時。

另一方面,該國貪瀆現象猖獗,根據「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腐敗感知指數,該國在180個國家中排名第168名。該國官員也被指控竊取4千5百億的國家基金。

根據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這場示威橫跨種族與派系,也沒有顯著的領導者。運動原本是出於對貪瀆的憤怒,並要求更好的待遇與社會公義。但是運動訴求迅速升高至要求邁赫迪政府下台,並且改造整個政治制度。

總理邁赫迪則在上週六(10/5)緊急召開內閣會議,提出17點計畫回應抗爭,重點包括:提高窮人住宅補助、失業津貼、培訓計畫,並為失業青年提供小額貸款。此外,邁赫迪也承諾,對示威期間遇害者家屬提供補償。

但是邁赫迪的承諾並未平息抗爭,週日,首都巴格達再度爆發示威,一夜之間的死亡人數高達12人。另一方面,其政治結盟在去年選舉期間贏得最多席位的什葉派領袖薩德爾(Muqtada al-Sadr)則呼籲議員杯葛會期,直至政府就示威者訴求提出明確措施。

厄瓜多:取消燃料補貼引發示威 總統宣布緊急狀態

厄瓜多政府上週宣布取消燃料補助,先是引發全國運輸業司機的無限期罷工,隨著原住民、學生與工會成員加入抗議,街頭示威強度也因此升高。上週四(10/3),總統莫雷諾(Lenín Moreno)宣布緊急狀態,截至週五已有350名示威者遭當局逮捕。

上週二,莫雷諾宣布取消汽油補助、實施稅制與勞工改革,以及其他經濟措施。厄瓜多政府宣稱,取消補助搭配稅改,將為該國每年省下超過22億美元。

厄瓜多實施石油補助已達四十年。莫雷諾批評補助「有悖常理」,扭曲了經濟,並且表示決不撤回取消的決定。根據「南方電視台」(Telesur)報導,自10月3日起,該國油價預計飆升25至120%,每加侖汽油將從原本的1.85美元上漲為2.30美元,貨運仰賴的柴油則將從1.03美元調漲至2.27美元。專家也指出,燃料價格上漲導致運輸成本提高,預料將引發骨牌效應。

根據《衛報》報導,在首都基多與第二大城瓜亞基爾,計程車、巴士與貨車司機封鎖街道,關閉客運站,民眾加入示威,並且燃燒輪胎。

《衛報》指出,厄瓜多債務自前任總統柯利亞時期開始成長。莫雷諾政府今年二月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達成一筆高達42億美元的借貸案,為了達成IMF的要求,厄國政府持續刪減社會福利與公共支出。民眾將經濟困境怪罪於撙節政策,另一方面,IMF卻發表聲明讚揚莫雷諾的改革,「以增進厄瓜多經濟的彈性與可持續性為目標,並且強化扎實且全面的成長。」

新加坡:反對派憂假新聞法威脅言論自由

被新加坡學者、運動人士與記者批評為「威脅言論自由」的「假新聞法」於上週三起生效。該法授權當局命令社群媒體在被認定不當的貼文旁加上警告,一旦被認定散播危害「公共利益」的錯誤訊息,甚至有權移除內容或封鎖網站。

根據該法,如果被裁定對新加坡利益有害,企業最高可判罰72萬美元,個人則可面臨最高十年的有期徒刑。新加坡當局堅稱,為了阻止錯誤訊息的流通,進而導致社會分歧,該措施有必要性。

今年四月,總理李顯龍於該法通過後表示,為了打擊假新聞與仇恨言論,該法「不可或缺」。該國政府認為,由於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樞紐、多元族群與宗教以及網路使用廣泛,特別容易受到假新聞的傷害。

在野「工人黨」領袖畢丹星表示該法賦予當局過多權力。該黨在國會的九名議員全部投票反對。另外,超過170名學者連署反對,宣稱該法「迅速通關」,未能納入「公民社會要素」。「該法可能將對新加坡言論與學術自由造成寒蟬效應。」

根據無國界記者全球媒體自由排名,新加坡在180個國家中排名第151名。

紐西蘭:慶祝庫克船長登陸250年 毛利人批掩蓋入侵史實 

「TUIA 250」(毛利語的「編織」之意)是紐西蘭政府為了慶祝「毛利人與紐西蘭白人(Pākehā)於1769年第一次岸上相遇」250週年的一系列活動,包括重建當年庫克船長搭乘的「奮進號」(Endeavour)並且繞行紐西蘭一周。不過,活動卻被毛利人批評「掩蓋入侵」的歷史事實,紐西蘭文化與遺產部表示將重新規劃航行路徑,停靠在「明確表示歡迎」的城市。英國政府則向當地部落發表不公開聲明,為當年毛利人遭庫克船長殺害表示「遺憾」而非「道歉」。

1769年,英國皇家海軍軍官庫克船長與奮進號船員自紐西蘭吉斯本的貧窮灣上岸,其手下在第一次與毛利人接觸時立即槍殺了後者。據信至少有8名毛利人遭殺害。

庫克船長的形象並非毫無爭議。不少人將他奉為促進歐洲與紐西蘭原住民交流的「航海英雄」,吉斯本市內也有許多庫克船長的雕像。然而,對於毛利人而言,庫克船長卻是野蠻與入侵的象徵。

紐西蘭北島「Ngāti Kahu」部落領袖賀伯特-葛雷夫(Anahera Herbert-Graves)表示:「他(庫克船長)是野蠻人。一如帝國擴張時代的人們,他所到之處就有謀殺、綁票、強暴,對原住民有許多糟糕的影響。」

她批評「Tuia 250」活動並未事先諮詢部落。「他沒有『發現』任何事務。我們反對『Tuia 250』使用『遭遇』、『會面』等語焉不詳的詞彙掩飾入侵的事實。」另一位原住民運動領袖納塔(Tina Ngata)則稱庫克是「英國帝國入侵的先鋒。」

英國駐紐西蘭外交官克拉克(Laura Clarke)在與當地部落的會面中發表聲明,事後並向《衛報》表示,這或許是「第一次正式」地承認庫克船長與毛利人接觸時,9人被殺害。「這是我們共同歷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承認這些痛苦、而且痛苦不會因為時間久了而消失是很重要的。」

《衛報》指出,英國政府對於殖民時期的行徑鮮少發表聲明。今年是印度「阿姆利則屠殺」一百週年,當時英國軍隊向人群開槍,殺害379人。英國政府同樣表示了「深切的遺憾」,然而至今沒有發表正式道歉。

為慶祝庫克船長登陸250週年,紐西蘭政府複製當年他乘坐的「奮進號」並計畫繞行該國一周。(圖片來源: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責任主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