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他:總理因記者暗殺案請辭
歐洲地中海島國馬爾他總理慕斯凱特(Joseph Muscat)的內閣官員被指控涉入一宗記者暗殺案,12月1日馬爾他首都瓦萊特湧入了數千名反政府示威者,隨後慕斯凱特宣布請辭。
加利西亞(Daphne Caruana Galizia)是馬爾他知名的調查新聞記者,2017年,她遭到汽車炸彈攻擊喪命。在案發前八個月,她才揭露時任能源部長米西(Konrad Mizzi)與總理幕僚長謝布里(Keith Schembri)是巴拿馬離岸公司的秘密受益者。
此後,警方調查陷入僵局,直到上月機場警犬發現一名男子攜帶大筆現金(21萬歐元,約7百萬台幣)準備登機。名為西瑪(Melvin Theuma)的男子不但供稱是加利西亞案的中間人,更抖出買兇殺人者是以房地產與賭博盈利的當地大亨芬內克(Yorgen Fenech)。芬內克作證時表示,自2013年大選起慕斯凱特運籌帷幄的謝布里與計畫謀殺案有關。自此,這個人口不到五十萬的國家陷入獨立以來最大的政治風暴。
芬內克也是一座電廠的共同所有人,當時正是米西批准了招標合約。芬內克遭披露是一間位於杜拜的神秘公司「一七布萊克」(17 Black)的所有人,涉嫌將資金匯入米西與謝布里為受益人的空殼公司。
馬爾他向來因為線上賭博業興盛,以及對於銀行管制鬆散而淪為洗錢聖地而惡名昭彰。歐洲理事會反洗錢監督機構「Moneyval」最新報告批評該國警察很少利用搜集而來的資訊追蹤金錢犯罪,此外也未盡力打擊線上賭博業存在的洗錢行為。
美國:當局設假大學釣魚國際學生
美國當局設立沒有課程、班級與學生的假大學,引誘希望以學生簽證身份留在國內的外籍生報名入學,數月以來已逮捕90名學生。美國國土安全部宣稱行動是為打擊移民詐欺行為,但是學生辯護律師則批評當局「設陷阱」、「掠奪」,當局釣魚行為已經引發正反兩極的爭議。
2015年,美國國土安全局於底特律設立「法明頓大學」(University of Farmington),並在網站上宣稱是「國家認證的商業與理工機構」,甚至有聯邦官員臥底假扮為教職員工。自一月起已逮捕約250名學生。其中八成獲准「自願離境」,一成學生遭驅逐出境,仍待在美國的人,則正在向移民審查執行辦公室提出申訴。
根據《底特律自由新聞》(Detorit Free Press)日報,大部分被捕學生來自印度。這些學生透過「課程訓練實習」(CPT)這項允許持學生簽證的外籍生在美工作的制度合法入境,或是由其他學校轉學。雖然是假大學,但是學生仍被收取一年一萬兩千美元(約新台幣36萬5千元)的學費。
起訴書形容付費入學的學生「知道將不會參與實際課程或是獲得學分」。檢察官指控學生企圖濫用學生簽證,只為了獲得工作許可。代表部份被捕學生的律師雷迪(Rahul Reddy)則批評美國「對那些只是想要維持合法移民身份的脆弱人民設下圈套」,並且「賺了一大筆錢」,由於入學人數超過600位,這所假大學預計進帳高達上百萬,但是當局卻未解釋收取學費的後續用途。
法國:千輛牽引機癱瘓交通 要求正視農業困境
11月27日早晨,一千多輛牽引機駛入通往巴黎的A6高速公路,迫使交通陷入癱瘓。這場由法國農民發起的行動,旨在抗議馬克宏政府的農業政策與國際貿易協定威脅他們的生計。
「全國農民工會聯盟」(FNSEA)與「年輕農民」(Jeunes Agriculteurs)兩個團體號召示威,要求政府正視農民經濟不穩定以及都市民眾及政治人物對於農民的污衊,他們稱之為「農業抨擊」(agribashing),例如批評農業使用除草劑或是違背動物福利的原則。
法國有三分之一的農民,每月薪資不足354歐元(約新台幣11,900元,法國最低薪資為1,521歐元),他們認為這是不公平競爭的結果,因為其他國家對於食物品質的規範較法國寬鬆。此外,他們也將矛頭指係馬克宏與北美及南美洲分別簽訂全面經濟貿易協定(CETA)與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擔憂美國基改穀物、加拿大牛肉與噴灑殺蟲劑的巴西黃豆等廉價的農業產品一但開放進口,將降低食品的標準。
農民揚言癱瘓交通整夜,迫使農業部長紀堯姆(Didier Guillaume)與他們會面。紀堯姆對運動表示支持,而聯盟也稱馬克宏將在本月初與農民會面討論上述議題。
伊拉克:血腥鎮壓50人死 總理被迫下台
11月28日,伊拉克南部城市納傑夫(Najaf)發生示威者闖入伊朗領事館縱火的攻擊事件,維安部隊在該市與首都巴格達的暴力鎮壓,導致50多人死亡。因為無法平息該國兩個月以來的街頭示威,總理邁赫迪(Adel Abdul Mahdi)於上月底宣布辭職,消息一出,示威者於巴格達解放廣場慶祝,但強調這僅是「第一步」,運動目標是推翻整個政治系統。
十月初,出於對該國貪瀆、高失業率,以及公共設施不足的憤怒,伊拉克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實施宵禁與網路封鎖,並且派出維安部隊,以催淚彈甚至發射實彈暴力鎮壓示威。兩個月以來,死亡人數高達四百人。
上週暴力鎮壓之後,該國什葉派最高領袖西斯塔尼(Ayatollah Ali al-Sistani)譴責政府使用實彈並且要求重組新政府。希斯塔尼發表談話之後,邁赫迪隨即聲明表示將向國會遞出辭呈。
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推翻海珊(Saddam Hussein)復興黨政權之後,佔領後由美國領導的臨時政府「聯盟駐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最高行政長官布雷默(Paul Bremer)設計實施配額制:在這套根據種族與宗教派系分配政府職位的制度下,總統由庫德族出任,總理由什葉派擔任,國會發言人則是遜尼派。辭職的邁赫迪擔任總理僅一年,他被視為是國會中最大集團、什葉派領袖薩德爾(Muqtada al-Sadr)以及伊朗支持、民眾動員力量(PMF)領袖哈米里(Hadi al-Amiri)兩大勢力之外的折衷選擇。
然而,對於民眾而言,配額制讓特定人士與團體中飽私囊並且擴張影響力,同時世界石油儲量第四的該國民眾卻身陷經濟困境。
根據伊拉克憲法,總理辭職後,總統須在十五天內指定人選組成部長會議。伊拉克政治分析家希姆馬里(Ihsan al-Shimmari)認為,示威目標是該國政黨與政治制度,預測運動不會因為邁赫迪下台而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