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截至昨天,全球累計確診超過800萬人。在這波全球疫情,台灣從最初超前部署的民怨四起,到連續數天零確診。人們生活雖有不便,卻依舊如常。的確,台灣是全球防疫的模範生。但是,台灣的防疫策略並不是走入社區,而是透過加強邊境管制,排除「他者」完成的。我們認為,台灣的做法等於是延續過去冷戰時代的意識,過去是將「他者」當成犯人,今天是將「他者」當成病人!
冷戰時期,台灣進行嚴厲的國境管制。除了台灣人不能隨意離境,就連透過僑教政策「歸國」求學的留學生也被當成「潛在的匪諜」。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只要稍有不慎都可能成為「受害者」。「台南美國新聞處爆炸案」被冤枉的陳欽生、遭人告密有「匪諜嫌疑」而解散的神州詩社,都是馬來西亞留學生受到白色恐怖迫害的例子。
時過境遷,台灣在經歷了首次政黨輪替後,也逐步邁向了民主化進程。前總統陳水扁主導的「讓世界看見台灣」,推動了高教國際化,吸引世界各地說著不同語文的留學生群體都到台灣一同學習、成長、生活。但是,在制度方面卻給予不同群體的留學生差別待遇。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見,同樣是境外生,不同群體如:港澳生、僑生、外籍生、陸生在大學學費的收費標準不是劃一的。此外,境外生權益小組也在默默地協助著在台灣受到勞動壓榨的個案。他們有的是因為境外生身分而被辭退,卻沒有獲得資遣費賠償。有的則是沒有獲得基本薪資的保障。過去兩年,政府大力推廣新南向專班,更是帶頭違法。專班的印尼學生懷著半工半讀的期盼來台灣唸書,卻被學校送去黑工廠變成血汗勞工。
境外生不是防疫壓力
而境外生權益小組成立之初,最關心的陸生納保/境外生健保課題,至今已經三年了,法案卻始終平躺在立法院。我們曾經在電視節目上提及,台灣一旦爆發重大的流行性疾病,沒有受到全民健保保障的境外生可能會因為小病而疏於就醫,成為台灣的防疫破口。如今的全球疫情正好符合這樣的例子。新冠肺炎可以無症狀感染,甚至看起來只是普通的感冒,卻有強大的傳染力,影響一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
然而,台灣在強調超前部署,一副整裝應對疫情的姿態。實際上,台灣非但沒有加強自身的社會安全網,反而是直接封鎖國境,拒絕讓還未回到校園的境外生入境。今年年初,境外生大多可以體諒台灣為了控制疫情所採取措施。各校也盡力做出了學業及行政的安排與配合。但是,到了學期末,台灣的疫情已經好轉,境外生卻依舊無法入境。他們有的錯過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畢業典禮,也無法見到自己所愛的人,又或者無法如願在台灣好好學習與生活。
境外生透過不同的溝通管道,訴求回到校園就學。如今,得到的回應卻是,衛福部以外交關係作為開放境外生入境的考量標準,凸顯了主政者自身的邏輯矛盾。這套外交關係的邏輯正是冷戰遺留下來的地緣政治產物。主政者依舊延續著冷戰的意識,使得境外生從過去被當成潛在的「犯人」,如今當成了潛在的「病人」。
我們想提醒台灣社會,目前優秀的防疫成果,其中有境外生的貢獻。正是境外生承擔著離散於日常生活、中斷學業的痛苦,協助將台灣的疾病傳染風險降低。在討論到境外生回台的議題時,政府一直將境外生視為問題、風險、麻煩與壓力。這讓人心寒,也與政府今年來大力鼓吹防疫成功來提昇世界地位的作為無法相容。
如果一個社會是依靠不斷自我切割,不斷排斥異己來達成防疫的成功,這樣的成功也不過是一種壁虎斷尾式的逃生。被切掉的除了境外生、還有小明們,還有曾經被註記無法回國的武漢台灣人。我們想,何時台灣社會能將這些斷尾全部接回,或是學會在不自我切割的情況下通過溝通與科學降低疾病風險,才可真正稱得上防疫的成功。
從境外生健保到境外生回台的議題,我們希望衛福部可以回歸科學與專業。在分批開放境外生入境的同時,主政者可以不斷檢討自身的標準,讓世界看到的是友善與專業的台灣,而不是充滿偏見及歧視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