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2023以巴戰爭】新一波以巴戰爭的基本歷史背景

$
0
0
2023/10/24 12:00:00
苦勞網特約編輯

10月7日,巴勒斯坦組織哈馬斯(Hamas)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Operation Al-Aqsa),向以色列發射上千枚火箭,哈馬斯戰士同時也突破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的封鎖屏障,向以色列軍事基地發動攻擊,並狹持超過百名人質。為了報復哈馬斯的行動,以色列軍隊對加薩走廊發動「鐵劍行動」(Operation Swords of Iron),截至10月22日,以色列的襲擊已造成至少4,38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在被以色列佔領的約旦河西岸,也有90多人被以色列軍隊殺害。以色列方面則有1,400人死亡。

哈馬斯:報復以色列長年暴行

哈馬斯發言人哈立德・卡多米(Khaled Qadomi)表示:「阿克薩洪水行動」是為了回應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民長年實施的暴行。近年來,以色列軍隊及極右翼猶太復國主義團體在齋戒月期間掃蕩、騷擾、攻擊位於東耶路撒冷的伊斯蘭第三聖地「阿克薩清真寺」,並在非法佔領的約旦河西岸持續擴張墾殖區(settlement)。在納坦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於2022年第三度就任以色列總理並組建該國有史以來最右翼的內閣之後,在東耶路撒冷與約旦河西岸的暴力越加猖獗。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人民以推土機剷倒以色列在加薩走廊南部的鐵絲網圍籬。(圖片來源:Mondoweiss)

以色列空襲、封鎖加薩走廊

在哈馬斯襲擊後,以色列宣佈進入戰爭狀態,納坦雅胡授權以色列部隊採取「重大軍事行動」回應攻擊,連日空襲加薩走廊,已令至少12萬人被迫離開家園。10月13日,以色列對加薩走廊北部110萬人發佈限期24小時內撤離至南部的驅逐令。由於當時仍有上千名患者在加薩走廊的醫院接受治療,包括100多名接受生命維持治療的重傷患者,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不可能在不危及其生命情況下撤離這些重傷患者,呼籲以色列撤銷驅逐令。

10月18日,加薩走廊的阿赫利阿拉伯醫院爆炸,造成近500人死亡。加薩衛生部表示醫院是以色列空襲的結果,以色列則反駁說是巴勒斯坦聖戰組織(PIJ)發射火箭失誤所導致。《半島新聞台》調查小組查核當日影片後認為以色列「曲解證據、編造故事」,倫敦大學研究團隊「法醫建築」(​​Forensic Architecture)分析現場爆炸坑洞照片後,則認為彈頭可能來自「以色列控制下的加薩走廊」方向。

人權觀察組織(HRW)也指控以色列向黎巴嫩與位於加薩港口的村莊發射白磷彈。燃燒的白磷可達攝氏800度,除造成嚴重灼傷,其化學物質將滲透進入人體皮膚,導致肝、心及腎臟功能衰竭,聯合國《特定常規武器公約》已禁止使用白磷彈攻擊平民地區,不過以色列不願簽署該公約並堅稱其使用符合國際規範。

歷經以色列數日轟炸,加薩走廊利馬爾區(Rimal)幾乎被夷為平地。(圖片來源:半島新聞台)

當前「以巴戰爭」的歷史背景

當代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糾葛,並非猶太人與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之間長達數百年的宗教衝突,而是始自20世紀初期,猶太復國主義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發動的定居殖民主義戰爭。傳統的「以巴衝突」視角忽略了這樣的歷史背景,無視以色列是侵略者的基本事實,也未考量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抵抗運動之間的武力極端不對等的因素。

20世紀初至1947年:猶太復國主義崛起

從19世紀70年代以來,歐洲反猶太主義日益猖獗,歐洲猶太人社群中萌生了「只要猶太人生活在非猶太社會,便難以避免反猶太主義發生」的念頭,於是開始專求建立民族國家的運動。「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相信猶太人應該到「應許之地」建立猶太人的單一民族國家,而這個應許之地就是位於地中海及約旦河之間、面積2.8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當時的提出口號是「一個沒有人的土地,為了那些沒有土地的人。」(a land without people for the people without land),但事實上巴勒斯坦並非無人之地,那裡大部分居住為阿拉伯裔穆斯林或基督徒。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則鼓勵猶太人以購地加上武力的方式,驅逐原先在這裡的巴勒斯坦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鄂圖曼帝國瓦解後,巴勒斯坦成為英國的託管地,在1947年以前,該處有超過120萬名的巴勒斯坦人民,佔總人口數近七成。1947年,在無視巴勒斯坦人民意願的情況下,聯合國做成第181號決議,將英國託管的巴勒斯坦土地一分為二,建立猶太國及阿拉伯國,並將54%土地交給猶太復國主義者。

在1947至1948年,猶太復國主義民兵攻擊巴勒斯坦村莊,截至1949年,已經造成530個村莊被摧毀、1萬5千人被殺害,並有75萬名巴勒斯坦人被迫流亡海外,另有15萬人在新建立的以色列國家上淪為無家可歸的難民,這段悲痛歷史被巴勒斯坦人稱為「大劫難」(Nakba)。

在加薩走廊的大劫難75週年紀念集會上,一名巴勒斯坦老婦展示家園的鑰匙。(圖片來源:France 24)

1967年:以色列佔領約旦河西岸(包含東耶路撒冷)、加薩走廊及戈蘭高地

以色列在1967年6日戰爭後佔領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包含東耶路撒冷)及加薩走廊。以色列在佔領的巴勒斯坦土地上,對巴勒斯坦人實施軍事統治,巴勒斯坦人被剝奪各項公民權利、行動被嚴格限制、時常遭遇襲擊甚至殺害,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民的種種暴行,令國際特赦組織(AI)在2022年認定以色列是「種族隔離國家」

軍事統治

在1949至1966年間,以色列對國內巴勒斯坦人民及村莊實施戒嚴,巴勒斯坦人民受到宵禁管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離開自己居住的村莊、禁止參與政治組織及活動,教育與就業也備受限制。以色列針對巴勒斯坦人民制定了50多部法律,使他們無法享有與猶太裔公民同等的權利。

1967年後,以色列在其佔領的巴勒斯坦土地上實施軍事統治,頒布1,600多項軍事命令並設置軍事法庭審判巴勒斯坦人民。例如第101號軍事命令,將「敵對宣傳與與煽動」定為犯罪,參與或組織抗議、印刷及散佈政治素材、揮舞旗幟或其他政治符號,或是從事「對非法團體表示同情」的活動都將被判刑,第378號軍事命令更進一步將一切形式的巴勒斯坦抵抗行動定為「恐怖主義」。

以色列國防軍幾乎每日掃蕩被佔領的約旦河地區。(圖片來源:半島新聞台)

非法墾殖

墾殖區是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土地上興建的猶太人專屬社區。自1967年起,以色列已建立250多個墾殖區(settlements)。墾殖區違反國際法,抵觸《日內瓦第四公約》中「佔領國不得將其本國平民之一部分驅逐或移送至其所佔領之領土」的規定。2016年12月23日,聯合國安理會做成第2334號決議,定調以色列的墾殖活動公然違反國際法,要求以色列馬上停止墾殖活動。

目前,墾殖區上居住約有65至70萬名猶太裔墾殖者(settlers)。近年墾殖者對巴勒斯坦人民的襲擊事件持續增加,例如今年2月,400名墾殖者襲擊了巴勒斯坦村莊哈瓦拉(Hawara),攻擊巴勒斯坦人並縱火燒毀其房屋。根據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的紀錄,從2010年至2019年間,共發生2,955起墾殖者的攻擊事件,平均每日0.8起。然而在去年(2022),平均每日墾殖者攻擊事件增加至2起,2023年更上升至平均每日3起,達到2006年以來的高峰。在這些攻擊事件中,只有7%的墾殖者會被指控、3%被定罪,有罪不罰現象猖獗。

囚禁巴勒斯坦人

以色列會濫捕甚至未經審判無限期拘留巴勒斯坦人民。據聯合國估計,自1967年起,在以色列佔領的約旦河西岸(包含東耶路撒冷)與加薩走廊,約有1百多萬名巴勒斯坦人民被逮補,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被逮捕定罪。目前有5,200名巴勒斯坦人被關押在以色列監獄,其中包括170名兒童。

自2000年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以來,已有超過1萬2千名巴勒斯坦兒童被捕,平均每年至少有7百名18歲以下的巴勒斯坦兒童,在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被以色列軍隊逮補、拘留,並在軍事法庭被起訴,他們最常見的罪名是投擲石塊,最高可判處20年監禁。

以色列也會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以行政拘留方式監禁巴勒斯坦人民。目前有1,264名巴勒斯坦人被行政拘留,在尚未被起訴的情況下,被拘留期間可能長達數年,並可無限期延長。

奧斯陸協議及兩國方案

由於以色列持續蠶食鯨吞巴勒斯坦的土地,並恣意逮捕、攻擊甚至殺害巴勒斯坦人,長期積怨終於在1987年以色列國防軍於賈巴西亞難民營撞死4名巴勒斯坦人後爆發,此即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巴勒斯坦人以拒絕赴以色列上工、同以色列貿易等公民行動,以及武裝鬥張的方式抵抗以色列的佔領。以色列方面則以部署更多士兵、提升鎮壓的暴力程度作為回應。衝突延續至1990年代。

1993年,在美國主持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亦稱「法塔」)簽訂《奧斯陸協議》。《奧斯陸協議》被認為將促成和平對話,達成「兩國方案」的目標,終結20多年的衝突。

根據《奧斯陸協議》的內容:巴解與以色列應相互承認,巴解作為巴勒斯坦人民代表並成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以色列分階段撤出1967年來非法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將權力移交給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關於耶路撒冷(包括東耶路撒冷)及非法墾殖區等「最終地位問題」則待未來繼續談判。

然而《奧斯陸協議》的目標,包括巴勒斯坦在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獨立建國卻從未實現。相反地,根據1995年《第二號奧斯陸協議》,約旦河西岸被分為A(巴勒斯坦控制)、B(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共同控制)、C區(以色列控制),實質上承認以色列對約旦河西岸的控制。目前,以色列控制了約旦河西岸六成的土地、水資源,並且限制巴勒斯坦人民在三區之間的自由通行。

自簽署協議以來,以色列不但未自約旦河西岸撤軍,更持續擴張墾殖區,至今墾殖數量已達2倍。2023年1月,納坦雅胡政府進一步批准1萬2千套新住房,數量是歷年之最。《奧斯陸協議》淪為薩伊德(Edward Said)口中「巴勒斯坦人的《凡爾賽條約》」,巴勒斯坦政府也被批評為是以色列的共謀,打壓巴勒斯坦抵抗運動。

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總理拉賓(左)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右)在簽署《奧斯陸協議》後,於美國白宮前握手。(圖片來源:Middle East Monitor)

哈馬斯

有些巴勒斯坦人反對《奧斯陸協議》及兩國方案,因為其內容是以1967年以色列非法佔領約旦河西岸及加薩走廊前的領土邊界,建立與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個並存的國家。然而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時,就已經產生75萬的巴勒斯坦難民被迫離開家園,而《奧斯陸協議》及兩國方案則意味著這些人必須放棄爭取回到自己的家園。哈馬斯就屬於反對《奧斯陸協議》及兩國方案的團體。哈馬斯是在巴勒斯坦第一次大起義(Intifada)後誕生。1987年,在以色列國防軍蓄意撞死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人後,巴勒斯坦人民以拒絕前往以色列工作、繳稅、購買以色列商品等公民行動,以及武裝鬥爭的方式,抵抗以色列佔領與軍事統治。

哈馬斯主張用武裝鬥爭對抗以色列、追求巴勒斯坦解放。儘管美國及歐盟都認定它是恐怖組織,但哈馬斯在2006年巴勒斯坦的議會選舉中,擊敗美國金援支持的法塔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之後在與法塔的交戰後,將後者逐出並控制了加薩走廊。選舉過程中,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金援法塔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選後美國政府不但拒絕承認結果,更向法塔提供彈藥、武器與訓練,企圖對哈瑪斯發動政變。

封鎖加薩

以色列以哈馬斯是恐怖主義為由,自2007年起對加薩走廊實施陸海空全面封鎖。以色列在2008、2012、2014及2021年發動了四次重大戰爭,至2023年8月,已有6,400多名巴勒斯坦人民死亡。以色列的攻擊也摧毀了加薩走廊的醫院、房屋、學校、電廠及水利設施,令巴勒斯坦人陷入人道主義危機。

封鎖令加薩走廊經濟陷入停擺,失業率高達45%,64%家戶面臨糧食不安全問題。以色列限制燃料進入加薩走廊,2023年,加薩每天只能供電13小時,持續停電也導致污水廠無法正常運作,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流入地中海。加薩含水層受到廢水污染,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也加深加薩走廊的傳染病與公衛問題。最後,封鎖以及轟炸也令醫院缺乏物資、設備,無法為重症及慢性病患者提供適當照護。

責任主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