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孫窮理
隨著308廢核大遊行的到來,反核的氣氛也越是高漲,從3月5號起,3位「全國地方首長反核連盟」成員,東海村前村長村上達也、福島事件所在地雙葉町町長井戶川克隆以及東京都國立市前市長上原公子來台分享核災經驗。
1999年,位於日本東海村的核燃料製備廠,發生了日本第一起核災死亡事故,導致2位製備廠員工死亡,被稱之為「東海村JCO臨界意外」,村上達也說,當時擔任村長的他,在政府尚未指示的狀況下便下令疏散10公里內的31萬居民,那是他首度感受到核電的威脅;在311大地震時,從北到南的女川、福島第一、福島第二、和東海第二發電廠有3個反應爐,福島第一、第二發電廠共有10個、東海第二發電廠有1個,總共14個反應爐受到海嘯影響,面臨核心融毀的危機,東海村的第二發電廠有兩條線路被切斷,利用柴油發電機來發電,3台當中也有1台損壞,村上達也說,核電廠30公里範圍內有100萬人口數,無法全數疏散的結果就是許多人會暴露在輻射中,想到這些他就感到背脊發涼。
對於台灣的核電現況,他說,日本在311前,疏散範圍是8到10公里,311後擴散到30公里,台灣目前的範圍是5到8公里,如果以日本的標準30公里來看的話,台北市650萬人口也在需被疏散的範圍裡,聽到就感到害怕。
而發生核災的福島第一發電廠便位於雙葉町,居民從311至今仍無法返家,專家表示需要500年時間才可以回家,井戶川克隆表示,離鄉背井的人會有鄉愁,但是自己是連回去的地方都沒有,當民眾試圖鼓勵災民而唱出故鄉的歌時,對無家可歸的災民而言,是非常沈重的感傷。他指出,311核災並非純然天災導致的意外事故,在2002年東南亞大海嘯時,東京電力公司與日本政府就在思考相關對策、做預測報告,核災前,卻決定不要公佈海嘯的預測資訊,以免造成民眾恐慌,因此,他認為核災是出自於人為判斷失誤的「人禍」,希望台灣不要重蹈覆轍。
最後,井戶川克隆呼籲「千萬不要接受疏散計劃,最需要被疏散、被趕走的不是人、是核能。」即便被迫要擬定疏散計劃,也務必要加上「什麼時候、如何回家」的規劃。
曾任8年東京都國立市市長,現擔任「全日本地方首長反核連盟」事務局長的上原公子針對居民回家的狀況說,政府在災後將每人每年可承受的輻射劑量從1毫西弗調高成20毫西弗,打算安排居民回家,然而,對年輕人而言,在外地工作久了、有小孩的考量,多數不願意返家,老年人則相反,是雖然知道災區仍處於高輻射污染的狀況,仍想返回自己熟悉的地方。
核災帶來的危害不僅是輻射污染,也帶來許多負面的社會現象,上原公子說,按照距離核電廠的半徑距離,災民可獲得回饋金,當中,曾有過一個4人小家庭每月可獲得40萬日元回饋金,導致大人不願意出門工作、失去人生目標,然而這種家庭中的問題,對日本人而言難以啟齒、求助無門,「核電廠在意外發生時,殺了一次人,幸運逃脫的人,在往後的生活裡,核災的魔掌還會再伸向他們。」因此,她呼籲大家看清楚政治人物對核電的態度,用選票表達反核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