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78

解析加薩反哈瑪斯示威與親以色列公關

$
0
0
2025/04/02 12:00:00
《Jewish Currents》副主編
加薩作家暨政治分析家
譯者: 
【編按】2025年3月,加薩北部貝特拉希亞爆發反哈瑪斯抗議,民眾走上街頭,要求結束戰爭並終結哈瑪斯統治。這場自發性示威迅速引發關注,支持以色列的媒體大肆報導,試圖將焦點從以色列對加薩長達17個月的毀滅性轟炸轉移至哈瑪斯。然而,抗議背後的絕望與複雜政治現實,遠非單一敘事所能概括。本文透過對加薩作家穆罕默德・謝哈達的專訪,剖析民眾抗議的動因、以色列維持哈瑪斯執政的策略,以及轟炸與封鎖如何扼殺加薩的民主希望。本文原標題為"Parsing Anti-Hamas Protests and Pro-Israel PR",刊登於猶太左翼雜誌《Jewish Currents》。

上週,在以色列持續轟炸並發佈撤離命令的背景下,數千名加薩北部巴勒斯坦人民走上街頭。他們不僅抗議以色列日益加劇的軍事攻勢,更明確表達對哈瑪斯統治的不滿。一些孩童手舉自製標語,上面用阿拉伯語寫著:「巴勒斯坦的孩童想活下去」,還有示威者高喊:「哈瑪斯滾出去!」

消息傳出後,支持以色列的媒體和倡議團體迅速做出反應,儘管在過去17個月裡,他們鮮少提及以色列對加薩的毀滅性打擊。網路報《猶太內幕》(Jewish Insider)將「所有目光聚焦於加薩的反哈瑪斯抗議」作為其每日電子報頭條。一家專門批評美國校園反猶主義的公關公司主動聯繫記者,提出可提供兩名加薩抗議者的聯繫方式。而推廣以色列觀點的電子通訊《焦點計畫》(The Focus Project)則以「巴勒斯坦人冒死譴責哈瑪斯」為題,批評西方挺巴勒斯坦行動者未關注這場抗議。

為了深入了解這場抗議的背景,以及為何挺以色列陣營能迅速加以利用,我採訪了加薩作家兼政治分析家穆罕默德・謝哈達(Muhammad Shehada)。他同時也是非政府組織「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訪問學者。我們探討了驅使加薩人走上街頭的絕望情緒、以色列為何實際上希望維持哈瑪斯統治,以及其殘酷的軍事轟炸與占領如何壓制加薩的民主運動。

3月25日,加薩北部貝特拉希亞(Beit Lahia)爆發抗議,要求結束戰爭並讓哈瑪斯下台。(圖片來源:PBS)

瑪麗・科恩(Mari Cohen): 你能描述一下加薩的反哈馬斯抗議嗎?

穆罕默德・謝哈達(Muhammad Shehada): 這些抗議是自發性的,完全源於絕望。當以色列軍方再次命令貝特拉希亞(Beit Lahia)居民撤離時,人們的第一反應是大聲抗議。他們聚集起來,手舉臨時製作的標語,寫著:「我們要戰爭停止!我們想活下去!別再殺害我們的孩子!」

隨後,抗議的方向發生轉變:一些人開始要求哈瑪斯退出,結束其對加薩的統治。他們明確表示,反對的不是巴勒斯坦的武裝抵抗,而是哈瑪斯繼續執政。因為以色列長期以來以哈瑪斯的存在為藉口,維持封鎖和持續攻擊。民眾認為,若哈瑪斯做出讓步,或許能終結戰爭並解除封鎖。

然而,以色列卻在阻礙這條出路。它不允許巴勒斯坦權力機構(PA)重返加薩建立民族團結政府。(【原編註】2007年,哈瑪斯將法塔赫(Fatah)領導的巴勒斯坦權力機構逐出加薩。)以色列總理納坦亞胡在記者會上明確否決這一方案,稱:「我不會讓加薩落入哈瑪斯或法塔赫手中。」因此,巴勒斯坦權力機構被以色列禁止以任何形式在加薩運作埃及曾提議由技術官僚組成的獨立行政委員會管理加薩,但以色列同樣破壞了這一計畫——通過阻止委員會進入加薩,並系統性地暗殺可能促成和平過渡的加薩政治領袖。哈瑪斯內部有強硬派、溫和派和務實派。若負責執政的溫和派與務實派都被剷除,只剩下強硬派掌權,權力移交將會更加困難。因此,以色列實際上一直在阻止哈瑪斯放下武裝或放棄統治,反而希望其繼續執政。

問:以色列聲稱要驅逐哈瑪斯,但為何又阻撓其下台?既然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在約旦河西岸一直與以色列占領軍合作,為何以色列仍反對其接管加薩?

穆罕默德・謝哈達:這要追溯到2005年以色列單方面撤出加薩。當時以色列的撤離旨在破壞和平進程,讓巴勒斯坦建國議題無從談起。正如時任以色列總理艾里爾・夏隆(Ariel Sharon)的高級政治顧問多夫・魏斯格拉斯(Dov Weisglass)所說:「撤離的意義在於凍結和平進程。

如何凍結?就是讓加薩註定失敗。對夏隆而言,撤出加薩意味著將「舉證責任」推給巴勒斯坦人:他們必須證明自己能在以色列的封鎖與轟炸下,在地中海沿岸打造一個繁榮的「杜拜」,並自行推翻哈瑪斯。這是以色列的邏輯:設下一個不可能通過的考驗,再以加薩的失敗為例,警告世界:「若我們撤出約旦河西岸,那裡也會變成另一個加薩,被恐怖分子與極端分子統治。」這一邏輯至今仍在運作。

以色列另一個目的是徹底分隔加薩與約旦河西岸。2019年,納坦亞胡被問及為何不摧毀哈瑪斯時回答:「若摧毀哈瑪斯,加薩就得交給巴勒斯坦權力機構領袖阿巴斯(Mahmoud Abbas)。我不會讓這發生。」因為若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掌握了完整領土,將獲得建國的正當性。

問:儘管納坦亞胡實際反對哈瑪斯下台,但他卻讚揚這些抗議。3月26日,他在以色列國會(Knesset)表示,這些示威「證明我們的政策正在奏效」,他為何支持抗議?

穆罕默德・謝哈達:納坦亞胡試圖以此羞辱國內反對派,暗示若給加薩人食物與水,他們會過得太安逸而不反抗哈瑪斯,因此必須讓他們挨餓,直到起身反叛。這正是2006年以色列封鎖加薩的邏輯。當時的總理艾胡德・歐麥特(Ehud Olmert)稱這是經濟戰,旨在讓加薩人窒息,直到他們起身推翻哈瑪斯。我清楚記得那段日子,當時我還是孩子,我們幾乎沒有食物,只能靠當地野生的百里香、扎塔爾(za’atar)和杜卡(dukkah,一種由烘焙小麥粉、香料與辣椒製成的調料)維生。

直到2008-2009年的「鑄鉛行動」(Operation Cast Lead)後,加薩才略有物資進入。以色列計算出人類生存的最低熱量需求,然後只允許約一半進入。然而,這策略並未成功,人們沒有推翻哈瑪斯,這次也不會。但這說法對納坦亞胡有利,讓他得以維持無止盡的戰爭。

以色列為加薩人設下不可能的任務,讓他們註定失敗。過去17個月空前激烈的戰爭中,加薩遭受的轟炸超過二戰時的德勒斯登、柏林或倫敦,甚至比伊拉克摩蘇爾(Mosul)更嚴重,但是以色列仍無法推翻哈瑪斯。如今,以色列卻指望加薩人上街抗議來完成這個任務。通常,示威通過擾亂日常生活施壓,例如癱瘓經濟或政府運作,讓領導人及政治人物無法離開家。但在加薩,以色列早已摧毀一切——沒有經濟,沒有政府,再也沒有什麼「日常生活」可供破壞。以色列深知這一點,卻計畫將失敗歸咎於加薩人,同時聲稱戰爭將持續,直到他們推翻哈瑪斯。

問:這是否也解釋了為何挺以色列的媒體熱衷報導這些抗議?

穆罕默德・謝哈達:一些右翼人士說:「看吧,加薩人認同以色列的觀點,問題在哈瑪斯,而非以色列。」但這不過是轉移焦點,掩蓋正在發生的大屠殺。例如,3月27日,以色列24小時內殺害41名加薩平民,但媒體焦點全在抗議上。

10月7日前,部分主流媒體對巴勒斯坦聲音還有興趣,尤其在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示威與「黑命關天」(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後,《CNN》曾願意多呈現巴勒斯坦觀點。但在10月7日後的17個月裡,這些媒體幾乎不再讓巴勒斯坦人發聲,擔心直播中有巴勒斯坦人說錯話。如今抗議爆發,我的電話響個不停,CNN、BBC等紛紛聯繫,他們突然又對巴勒斯坦人的觀點感興趣了,前提是你必須譴責哈瑪斯,配合他們的敘事,轉移對種族滅絕的關注。

問:納坦亞胡對抗議的評論及媒體關注,如何影響抗議本身?

穆罕默德・謝哈達:當然,即使以色列支持抗議,但他沒有強迫人們上街。真正驅使人們冒生命危險在以色列空襲中發聲的,是他們內心的痛苦與不滿。但以色列將抗議工具化,破壞了這些抗議的潛力。

當以色列公開說:「加薩人,上街反哈瑪斯,否則你們將失去土地、房屋和生命」,這只會讓人卻步,因為抗議失去公信力,參與者可能被視為「以色列的幫兇」。此外,許多人因安全考量不參與——走上街頭意味著暴露在空襲下,甚至在前往途中就可能遇襲。

若以色列真想讓哈瑪斯下台,只需說:「好,我們給抗議一個機會,暫停空襲與軍事行動,讓加薩人自己解決問題。」但這從未發生,因為以色列對此毫無興趣,一切都只是公關伎倆。當加薩人抗議時,以色列立刻告訴全世界:「看,問題在哈瑪斯,不是我們,忘掉種族滅絕吧。」加薩人不抗議時,又說:「所有加薩人都是哈瑪斯,問題在他們,忘掉種族滅絕吧。」無論加薩人怎麼做,都沒有勝算。

問:若能達成持久停火,會如何改變加薩政治局勢?

穆罕默德・謝哈達:過去20年,我經歷了10次以色列軍事行動。每次戰爭後,「聚旗效應」(【譯註】指發生危機或重大事件,民眾暫時放下內部分歧,一致支持國家領導及政府政策)出現,內部分歧暫被擱置。當家園被炸毀、家人死傷殆盡時,人們只剩求生本能,無暇討論哈瑪斯是否該下台,也無條件組織基層運動。

但一旦停火,人們將開始批評哈瑪斯,有更多空間發聲。那才是追究責任的時刻,他們會質問:「為何發動10月7日行動?你們如何運作這場戰爭?」目前,哈瑪斯的合法性部分來自其對加薩人說:「除了我們,沒人願意挑戰以色列的永久軍事占領。」若哈瑪斯被摧毀,誰來要求以色列離開?川普?歐盟?阿拉伯國家?哈瑪斯雖是專制政權,但其合法性源於以色列的占領。

問:對於那些既支持反哈瑪斯抗議又支持轟炸的人,你有何回應?

穆罕默德・謝哈達:過去17個月,他們一直質疑加薩的死亡人數、苦難真偽,甚至質疑加薩人是否真的挨餓。但當人們反對哈瑪斯時,這些飢餓與痛苦突然變得真實。他們毫無羞恥,這種雙標令人不齒。

苦勞網特約編輯
責任主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7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