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實習狂想曲

$
0
0
2014/08/12
全國大專院校實習學生權益聯盟、高教工會世新勞權小組成員

責任主編:王顥中

某天半夜打開電腦,臉書信箱裡躺著學姊遞來的附件,是關於幾位傳播科系同學,在實習期間的一些不太好的經歷 ,其中包括無償勞動、超時工作,甚至需自行補貼與工作相關的支出。閱畢,心裡沒有其任何漣漪,「就這樣」。

或許是類似的經歷聽多見多了,這一切似乎成了常態,再次面對類似的情景也就已經變得麻木。可我仍是幸運的,終究我的麻木僅是源自「聽多見多」;更多的朋友,他們的麻木則源於自己在業界浮沉的長期經歷。上述的「不太好」的待遇,對他們而言,都習慣了,甚至回想起自己在工作期間所面對的遭遇,這些只能算是小兒科。

可是,常態並不代表合理。

實習是學習,也是勞動

只要有在工作,就理應獲得相應的報酬;資方有義務保障員工處於安全、適當的工作環境,並提供職員工作所需的工具。這樣的要求合情合理合法,但現實中卻不是這樣。無償勞動、工作超時等等,這一切都是司空見慣。生活上的無奈迫使我們必須低頭,但我們內心都知道,工作不應該長成這個樣子。工讀、臨時工、約聘、兼職、正職……無論名目為何,只要有勞動,就理應獲得相應的報酬和良好的勞動條件。

但對很多人而言,實習生卻是例外:「他們不是單純地工作,而是「邊做邊學」,並從工作中學習。各種工作技術技巧、業界生態、人脈、待人處事……都是他們能夠透過實習得來的收穫。所以相比之下,實習生不應獲得支薪,否則就對這些職員太不公平了。」這個說法是挺有道理的,但靜心而論,有什麼工作,是完全沒有學習和額外收穫的呢?

記得在校期間,老師們常說,自己並不僅僅是在教學,同時也是在跟我們學生一同學習。每個月,老師照常領取薪資,心安理得的,理所當然的。也不僅僅是老師,每一份工作,我們都在拓展我們的人脈;面對每一個不同的人,我們學習、適應不同的相處方式;每到一個新的崗位,我們嘗試理解那裡的生態環境;透過每一天的不斷操作,我們使自己的技術更為純熟,並嘗試突破,研發更有效率的技巧……

我們的一生,就是不斷地在學習啊!而實習既然有提供勞務的事實,它既是學習,也是勞動,不因著「學習」,就抹殺掉它勞動的事實。

實習生應該獲得支薪。

支薪實習,沒人要?

當然,這免不了引起「企業不再聘用實習生」的憂慮──既然實習生也需要支薪,何不直接聘請正職職員?可是從另一個角度切入,一個產業並不可能只仰賴熟練的勞工來運作。它必定需要無時無刻訓練一定比例的新人,以確保這個產業不會出現人力青黃不接的窘境。而新人,往往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才成為一名能夠託付重任的中流砥柱。實習生經過了同樣訓練的洗禮,在過程中經歷僱佣關係下的勞動,也同樣成為一名優秀的勞工啊!為何同樣工作的實習生,卻得不到同樣的酬勞與勞動保障?

其實說白了,正職員工和實習生好像真的沒有什麼差別,只是在工作期間,實習期間依然保有學生的身份,而正職員工早已失去拿著學生證到處晃買半票的福利。試著回想初初上崗的日子,正職員工不也一樣因為得適應新的身份而感到些許徬徨,不也仰賴著前輩們或是嚴厲或是親切的教導而逐漸上軌?沒有人天生就是老手,我們也曾是令人頭痛給人添麻煩的新人,也走過新人的這一段路途。

「但實習生畢竟只是短暫停留在這個位子上啊!」這類說法的質疑讓企業似乎就失去了聘用實習生的誘因──「他們既不是無償的免費勞工,又可能離開或跳槽到別家企業,公司要砸資源來訓練實習生來幹嘛啊?人家又不是慈善機構!」

職員之所以會跳槽,往往無非是別家企業所開出的勞動條件更為優渥。因此人員離開,企業就理應好好反省自己公司為何不如別人,並思考自身能夠為其職員提供些什麼樣的勞動條件,努力提升自己的吸引力及競爭力,以圖挽留自己的職員,而不是成天怨天尤人,毫無上進心。一家企業的勞動條件若連自己的實習生都不願回歸,試問它對吸納新進人員及挽留資深職員又有多大能耐呢?可別忘了,跳槽可不是實習生的專利,新進人員、資深職員也是會跳槽的啊!

其實話說回來,實習生的勞動條件好一點,正職員工也不會少一塊肉啊!正職員工究竟為何要反對呢?

無薪實習,一個惡性循環

過去,常聽師長們鼓勵我們到校外實習,說是能夠提升競爭力。有的校方甚至透過將實習列為必修課,強迫學生到校外實習,似乎我們現今青年失業率高居不下,都是因為沒有參加實習沒有工作經驗害的。可是後來,我漸漸意識到,事實似乎剛好與師長們所宣稱的相反──不是因為沒有實習,所以我們找不到工作,而反而可能因為實習,所以我們找不到工作。

正如上文所述,實習生與一般產業的新進人員並無二致。以目前實習生(基本上是免費勞工)的勞動條件為前提,既然有了免費的勞動力,企業又何必耗費更多資源(因為需要支薪、勞健保等),為自己的企業訓練新人呢?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企業的聘僱條件上,可以大喇喇地打上「需有經驗」──至少也要有實習過。只有實習,我們才能夠在求職的過程中,比其他未曾實習過的「無經驗者」稍有優勢。

是故為了避免「畢業等同失業」這樣的窘境,大夥必須在求學期間奮發向上,盡可能把握到業界實習的機會。好不容易,終於畢業了。來到職場,才發現我們的經驗,那N個月的實習,與投入職場N個月的職場新人一樣,其實比直接到業界工作的學弟妹們高不了多少──而且,他們是免費的耶!這時所有人已經退無可退,要嘛繼續投履歷或另謀出路(不過這個選項並非長久之計),要嘛削低自己的勞動條件,與作為實習生的學弟妹競爭,競爭他們的實習機會、我們的飯碗。

基於這些前車之鑑,鼓勵(威脅?)學生參與校外實習的調調也就得power up了──「你看看你看看,你們的那些學長姐,他們實習過都找不到工作了,更何況是你們這些沒去實習的?」所以大學期間必須實習是常識,而且實習時數必須power up,實習內容必須power up……到頭來,這些power up了的學弟妹,面對著同樣power up,甚至更power up的他們的學弟妹,他們在畢業後擠進職場時,壓根佔不到一點兒便宜,倒是企業得到了一堆不斷在power up的免費勞工和廉價勞工。然後我們繼續power up……

血腥廝殺外的出路

那我們又能怎樣?人家可是大財團!單挑當然打不過,可是我們可以玩群毆啊!

也許,正職員工跟實習生可以從交換彼此的實習及工作經驗開始,進而梳理我們共同的困境;組織及加入該產業相關工會,大夥兒以集體的面貌發聲。實習生與正職員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啊,實習生的勞動權益獲得保障,整體的青年失業率問題也能在某一程度上得以緩和。不然你以為實習生的日子過得慘兮兮,正職員工會有好日子過?

哪怕是沒有相關的工會,我們依然可以聯合起來,拒絕無薪實習,讓實習生能夠比照勞基法,在勞動期間獲得應有的權益,有勞動有工資有福利有保障,共同爭取屬於我們應得的勞動果實及勞動者的尊嚴!

此外,我們也得要求學校在課程規劃上,將實習課程從「必修」改成「選修」,讓實習課程回歸到學生為確定自己志向而作出的選擇,而非畢業前必須達到的畢業門檻,或是進入職場前的必修學分。

還是那句,單挑當然打不過,但我們可以玩群毆。唯有我們願意開始面對自身的處境,團結起來,才有改變的可能!

【附註】歡迎在2011年之後參與實習及正在實習的各科系實習生,填寫這份由高教工會規劃的問卷調查(連結

【無薪實習】專題

【相關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