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冰桶挑戰:失真的道德虛榮

$
0
0
2014/08/20
師範大學國文系學生

責任主編:陳韋綸

這幾天,從美國吹起的「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在台灣政商娛樂圈引發相當大的迴響。對於這場弔詭地演變為搏版面大賽的免費濕身秀,不乏媒體的關注。

我患有妥瑞氏症。這個由於神經傳導質分泌異常,導致患者可能會無法克制地眨眼、清喉嚨、抖動手腳的疾病,前些日子因為一位演藝圈病友的名人效應,對社會大眾而言應不陌生。雖然被歸類為罕見疾病,但近年來罹患人數漸增;好發於進入青春期前後,部分患者在18到20歲後會有明顯好轉。

當然,我無意將妥瑞同本次募款活動援助的漸凍症相比,妥瑞氏症再怎麼嚴重,也就是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不會有性命之虞。只是,同為罕病患者,對這次的募款,以及該活動風靡全臺的現象,我有話要說。

苦勞網記者王顥中在〈冰桶挑戰:痛苦的失真〉一文中,談及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再現的失真」,即這樣的活動將痛苦象徵化以後,對於再現「受苦者真實處境」的無能為力,以及隨之而來去議題、去脈絡化的「人道主義關懷」。在我看來,此類「失真」最讓人反感的,在於其象徵意義背後的別有所指,和毫無價值的道德虛榮。夏日炎炎,一桶冰水加身,名人們狼狽濕漉的微笑,事實上是對於「壞的身體」的霸凌,並且絕望的泯去了所有意義發生的可能。

在擁擠的捷運上被人側目;在滿座的電影散場後遭到白眼;在圖書館念書,永遠都自覺地選一個邊緣些的角落......,但如影隨形的疾病,對我來說,最痛苦的並非這個不受控制的身體,而是每一個身披白袍、巍巍如仙者,無能為力的表情,和不少「高人」(諷刺的是,這些人往往還是國內的妥瑞氏症權威)自以為是的鼓勵:「多運動啦!把體力耗掉就不會那麼嚴重了!」、「你做事情要更專心,精神集中一點就不會發作啦!」,近千的診療金,換來這幾句無關痛癢的廢話。

無藥可醫。這是無論我和親人們問了多少次,全宇宙口徑一致的回答。

確實,有研發出幾款據稱能緩解症狀的藥物。健保不給付的藥總是很貴的,新藥尤其。剛開始也會興沖沖地試上一試,醫生數度強調的副作用於我如浮雲,時值青春期,心想有什麼大不了,先吃再說。結果服藥以後根本沒辦法專心上課,整天睜著眼睛神遊。後來才知道是某個神經病科學家突發奇想,一劑藥直接讓大腦半休眠模式turn on,機能大幅下降以後,自然也同時抑制了傳導異常的問題;後來換了一種醫生推薦的新藥,雙眼變得極度畏光,那時也還沒有近視,眼前卻經常無預警糊成一片;又換了藥,這次是渾身無力宛如海草,食慾不振,時時準備睡著;再後來,四下打聽,改服一帖又一帖苦味難當的中藥......,狀況從來沒有真正好轉(第一次服藥不算的話,那研發者真是個奇葩),倒是聾盲啞三重苦幾乎輪著挨上一遍,閉眼一摸,就可以分辨出鈔票上是孫中山還是小朋友。興許算是體驗了一把帝寶人生的況味。

身患罕病最刻骨的經驗,正是眼睜睜的見證,那一次比一次更具威信的認證:無能為力。無能為力。

有人說,不要對於「消費議題」這麼敏感,也沒有必要把消費所獲得的自私滿足區分出高貴與低賤。「我消費錢財買零食滿足口腹之慾,沒人會說什麼;名人消費冰桶挑戰(而且還可以幫到病友)滿足曝光在媒體上的需求,就變得那麼值得批判了?」

這是無知。讓人打心底忌妒的無知。

知道嗎?這群被政商名流、新聞媒體假捐獻之名,行消費之實的病友,與「常人」最大的不同,不是種種生理上的病癥,而是這種任誰、任所有嘗試都只是白忙一場的無能為力。

為什麼在淋了一桶冰水之後,還能笑的那麼開心?

不是(或不只是?)因為他們沒有同情心,更因為這渾身的冰寒沁骨,對他們來說,也就真的只是一桶冰水而已啊!我甚至認為,對於漸凍人、對於罕病而言,意圖藉由這種儀式性、象徵性的行為促成同理共感,根本不可能。這只會讓身在病痛之中的人們,又一次絕望地確認,這個世界距離自己有多遠罷了。

因為「你」可以在當頭一桶輕如鴻毛的冰水以後,擦乾身體,整理髮型,再興沖沖地上傳影片,尋找另外三個「慈善人士」。「你」的能動、「你」的乾淨俐落,就這麼及時地在這一場廉價的演藝之後,轉過身來狠狠給這些滿心期待被理解的人一記耳光──許多人所理解的活動噱頭:「體驗」,恰好是對患者最大的羞辱。

我當然不是說這樣的活動就一無可取,只是剛才在「體驗他人生命之苦」,幾秒後馬上轉向鏡頭大發議論的畫面,怎麼看怎麼諷刺。這樣的活動最重要的學習在於,潑所有參與其中的、正常的、好的、沒有缺陷的身體一盆冷水:作為一個終對他者生命無能為力的自己,再一次認清「同情的距離」──永遠無法克服的距離。並且一舉潰堤那些日常中無意建構出來的、憐憫的高地。

「飢餓30」也好,「冰桶挑戰」也罷,認清由此產生一個全真再現,進而共感的奢望之不可能,才是同理的開始。

想起小學三四年級一個電腦很厲害的同學,他似乎有些發音障礙,講話時老「ㄔ/ㄎ」、「ㄕ/ㄏ」、「ㄓ/ㄍ」不分,在那個視「發音不標準」為恥的年紀,總是成為班上某些男生的霸凌對象,故意讓他講些什麼,然後一群人在走廊上模仿,笑成一團。

無怪乎看著這兩天的新聞,一直有種既視感啊!如果,如果那時候裡面有個人走出來,塞給他一筆錢,告訴他:「去上正音班吧!」的話。

如果這樣的話。

【延伸閱讀】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