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王顥中
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4/17)赴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報告「常態性大專學雜費調整方案」,20多名、由30所公私校學生組成的「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成員在教育部前抗議,要求教育部撤回學費調漲方案。學生指出,大學生面臨低起薪、高失業率以及高房價問題,教育部以GDP3%為基準,超過即實施第一階段的學費調漲,沒有邏輯,更勢必使學生負擔更加沉重。
目前教育部草案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於今年(2013)調漲公立大學學雜費6%,適用對象為大一新生;第二階段則視前一年度的經濟成長率,如果GDP達3%以上則調漲5%,適用對象同樣為大一新生。第二階段的調整方案並分為3案:一、個別學校「每生教學成本年增率」達一定比例即可調漲;二、分為公校及私校,如果「自籌的每生教學成本」高於公校及私校平均值即可調漲;三、由學校研提「教育品質提升計畫」及所需經費並報教育部備查後即可調漲。
草案中,教育部指出調漲的理由:第一階段調漲目的在於改善學費反重分配現象,及公立大學平均每學期學雜費3外元、私校5萬5千元的落差,並以提高減免中低收入戶學生學雜費比例(由3/10提高到1/2)為配套;第二階段則旨在「反映教學成本」與「提升教學品質」。
大學學生權利評鑑調查小組成員施彥廷表示,大學生畢業起薪自2007年的2萬7千多元至今已降到僅剩2萬6千多元,在失業率方面則高達13.4%,是平均失業率的3倍,他認為低起薪、高失業率已讓大學畢業生感到惶恐,如今若又要調漲學雜費,將加重學生負擔。師大學生會會長謝慧霆則批評,教育部以公校及私校學費落差、改善「反重分配現象」為由,要調漲公校學雜費,她認為,如果教育部真有心解決問題,應該是要先調降私校學費,謝慧霆強調,教育部草案只會加重所有學生的經濟負擔,將使更多學生背債念書。
草案說明中,教育部指高等教育是「選擇性教育」,非國民義務教育,聯盟則反駁,目前大學就學率達97%,高等教育其實已是普及性教育,教育部不應以此為由調漲學費。淡水商工學生許澤君也說,台灣就業市場根本不允許大學沒畢業的學生找到像樣的工作,許澤君表示,教育目的應是促進階級流動,調漲學費將衝擊更多弱勢家庭、將更多人排除在高等教育的大門外,造成經濟越富裕的家庭越有資源享受高等教育,反使教育成為「階級複製」的工具。前來聲援的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秘書長羅德水則認為,教育部放任高等教育持續自由化、市場化,他呼籲教育部調整學雜費漲幅上限前,應先評估高教公共化的可行性。
教文委員會上,由於朝野立委皆表態反對學費調漲,透過程序性發言杯葛蔣偉寧的報告,最後也成功讓蔣偉寧沒機會上台,然而,目前大學的學雜費訂定,是依據教育部在「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當中的調幅公式與每年2.5%的調幅上限。換句話說只要教育部以行政命令放行、放寬調幅上限,無需經立院同意,也可開放各大學調漲學費。蔣偉寧在事後也透過媒體發言,表示尊重立委意見,但仍維持希望能在今年8月能進行調漲的立場。
聯盟則呼籲,教育部應立即撤案、優先調降私校學費,此外也重申教育部應正視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產業人才,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應向財團課徵資本利得稅,擴大教育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