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柯文哲的白面具

$
0
0
2015/02/03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專訪,談到亞洲的歷史與殖民問題,不改其口無遮攔本色,聲稱:全世界通行華語的4個地區──台灣、新加坡、香港和中國大陸,被殖民愈久的,在文化上愈進步,從進步到落後的排序是:新加坡>香港>台灣>中國大陸。

這篇訪談傳回台灣後引發極大爭議,令柯文哲多次澄清他的發言,先是透過北市府發言人林鶴明表示,他的意思是「殖民現代性」有其正面影響,後來又在受訪時稱他指的不是殖民導致進步,而是「文明深化」有賴於西歐。究竟何者為真,大概也無從追究,但柯文哲的高民意支持度、素人參政的領袖魅力以及媒體關注加乘的效應,都使得他的話語及其牽動的社會輿論,可以被視為超出個人的、反映台灣主流意識形態的線索。

仔細檢視訪談內容,柯文哲答覆有關亞洲歷史和殖民的問題時,用的是一種去歷史的談法。他的「亞洲」沒有過去,只有當下「文化」狀況的比較。他所謂的「文化」,也不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的總和,而較接近「文明程度」的意涵,亦即藉由建構一套文明/不文明的評判標準,來衡量亞洲各地區的優劣。他舉例,越南人比中國大陸的人懂得遵守紅綠燈的規範,顯示越南的文化高於中國大陸。

柯文哲的「失言」不僅只是肇因於其「快言快語」風格,而更可能反映了長期以來對殖民現代性缺乏反思。(資料照片;攝影:宋小海)

我們可以很快地反問柯文哲的刻板印象是否屬實,或指出柯文哲混淆了「文化」和「文明程度」的概念,或批評他的說法忽略殖民主義的負面後果,如屠殺、掠奪、剝削、壓迫、同化等等。但不能不處理的,恐怕是北市府發言人林鶴明後來的回應,以及許多人仍為之辯護的殖民主義的「正面」影響──殖民母國帶來的現代性。正是這套「殖民現代性」,賦予柯文哲的文明階序存在的正當性。

然而,將殖民主義的後果分成正面和負面來看待,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因為殖民母國在殖民地推動的現代化工程,根本不可能和屠殺、掠奪、剝削、壓迫、同化等惡行割離開來。事實是,沒有殖民主義的黑暗面,就沒有殖民現代化的光榮。更不易察覺的是,當殖民主義一再以現代性(及其派生的文明階序)的化身回返,它就不僅僅是殖民歷史的問題,而且是一個殖民遺留的問題。

說穿了,柯文哲的文明階序未曾道出的絕對優勢位置,是隱身在殖民地後的殖民母國。換言之,當柯文哲宣稱要讓台北變成(或超越)新加坡時,他的認同對象並不是新加坡,而是英國。對照先前英國交通部長致贈柯文哲懷錶引發的風波,懷錶對他來說大概是「破銅爛鐵」,英國的都市治理和都市更新經驗可不是。

柯文哲話語中的殖民性,尤其清楚展現在他對美國的評價。他眼中的美國是一個集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等優點於一身的美好國度。我們無須花時間一一駁斥這些普世價值的幻象,倒是他接下來回答台灣民主的問題時,隨即提到台灣的政治是被財團和政黨所把持。至於島內的政治經濟發展究竟如何受到美國或明或暗的干涉,導致民主難以落實,就不是他所關心的了。

若我們比較柯文哲對美國和中國這兩國的極端評價,其意識形態的全貌就更昭然若揭。柯文哲把美國當成他心目中的文明高標,把中國大陸當成亞洲的文明底標,已不是新鮮事。他競選時就自陳美國留學經驗對他在思想、文化、制度方面的啟發,也講過「當超過99%的大陸人上廁所有關門,再來談統一」等語。與上述說法一脈相承的是,柯文哲在訪問中拋出的「兩國一制」,不但以兩國論直接取消兩岸複雜的歷史糾葛,他的「一制」更指向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自由民主體制,大有以美國的意識形態統一兩岸之意,這無疑是歷史終結論的最佳註腳。對柯文哲這般卑躬屈膝的姿態,《外交政策》的新聞標題不無嘲諷──「台北的火爆新市長知道誰的文化最好」(Taipei’s Fiery New Mayor Knows Whose Culture Is Best),柯文哲的自以為是,毫不意外地,成了美國媒體文化冷戰的宣傳樣板。

高呼要跳脫藍綠惡鬥泥沼,標舉白色力量的柯文哲,其實從未走出藍綠兩大黨的意識形態,在發展和壯大的過程中,他們同樣以「美國」為師,以「中國/中共」為他者。而無論是認可「殖民現代性」還是「文明現代性」,柯文哲拿來丈量亞洲和第三世界狀況的,永遠是歐美第一世界的尺度。柯文哲的白,因而既是內戰/冷戰體制的產物,也是台灣的主體性尚未脫離殖民狀態的表徵。

然而,正如我們看到的,柯文哲的效應仍在發酵中。他從選舉中贏取85萬張選票,持續透過無厘頭的風格吸引年輕一代的支持,新聞媒體對他的關愛也不見減弱。令人擔憂的是,這篇訪談激起的護航聲浪,並不亞於批評的聲音,網友留言同意柯文哲的文明階序論有之,寧可被日本繼續殖民者有之,盲目排斥中國的一切有之,甚至香港的網路媒體也來湊一腳,轉錄新聞兼評語:「為何香港沒有柯P」。

與其說,柯文哲的崛起,意味著台灣青年世代的政治勝利,不如說柯文哲更像是一面鏡子,暴露出台灣青年世代的政治路線的種種問題。如果我們不正視柯文哲話語中的西方文明優越感、缺乏殖民反思的歷史觀、親美反中共的政治立場,如何廣泛地流通在台灣民眾的話語中,那麼台灣的政治將陷入一個加倍蒼白的處境。我們應認清的是,面對當前的兩岸關係和台灣在亞洲的形勢,柯文哲及其代表的主流意識形態,絕非一個有出路的政治選項。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