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世界社會論壇開幕 萬人上街 突尼西亞攻擊事件成遊行焦點

$
0
0
2015/03/25 12:00:00
苦勞網記者

行動者在巴杜博物館前獻上鮮花,紀念與哀悼攻擊事件的不幸受難者。(攝影:徐沛然)

3月24日下午,在間歇的雨勢中,數萬名來自全球各地的草根行動者,先後來到位於突尼西亞首都尼斯(Tunis)近郊的巴柏撒頓廣場(Bab Saadoun Square),遊行前往六天前才因伊斯蘭國犯下重大槍擊案而震驚全球的國立巴杜博物館(Bardo Museum),為2015年世界社會論壇(World Social Forum, WSF)正式揭開序幕。

繼2013年之後,停辦了一年的世界社會論壇,選擇再次回到中東與北非地區,重返阿拉伯之春的發源地突尼西亞,使得突尼斯成為巴西愉港之後唯一一個連續兩次主辦論壇的城市。如此安排,凸顯出這裡的確是近年來最受國際關注的矛盾與衝突的舞台。除了持續加劇的巴勒斯坦問題,霸權國家以「反恐」、「民主」之名在埃及、利比亞乃至於敘利亞所造成的動盪局勢,輾轉造成極端主義更變成這個地區的不定時炸彈,再再使得全球草根力量在此聚集顯得別具意義。

世界社會論壇

以「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為號召的世界社會論壇,為當前另立全球化(Alter-globalist Movement)運動的主要年度盛事。其思想基調根源於拉丁美洲行動主義的encuentro傳統,強調行動者面對面的對話與交流。1999年發生在美國西雅圖抵制WTO部長級會議的「反全球化運動」戰役,促成全世界數萬名左翼與運動組織者群起行動、議事,一般則認為是催生世界社會論壇的關鍵里程碑。在這樣的脈絡下,2001年1月,首屆世界社會論壇在當時由巴西勞工黨執政、以推動「參與式預算」聞名於世的榆港(Porto Alegre)舉辦,發起的核心成員與團體,刻意想藉此聚會與草根人民的「資本主義敵人」──每年1月於瑞士達沃斯(Davos)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分庭抗禮。

過了世界社會論壇的《原則憲章》並形成了一個國際委員會,做為往後續辦活動的綱領與組織。從此之後,榆港一連三屆主辦,伴隨著巴西勞工黨重要領袖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於2003年成為巴西史上第一位通過選舉取得政權的左派總統,議題從勞工、性別、婦女、反戰、族群、環境永續、都市發展、另類經濟等等無所不包的世界社會論壇,在國際漸建立起了聲勢,網絡也日漸擴大,除了各國左翼力量,當代知名的公共知識份子,例如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哈維(David Harvey)、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等人,都曾經現身參與。2004年起,世界社會論壇走出榆港,先後曾在印度孟買(Mumbai)、委內瑞拉卡拉卡斯(Caracas)、馬利巴馬科(Bamako)、肯亞奈洛比(Nairobi)、巴西貝倫(Belém)、塞內加爾達卡(Dakar)、突尼西亞突尼斯(Tunis)等橫跨亞非拉的全球南方城市舉辦。

18日,在突尼西亞首都突尼斯的國立巴杜博物館發生一起針對外國遊客的攻擊與挾持事件,被認為是「恐怖攻擊」,警方至現場擊斃嫌犯並救出人質。然而,此一事件造成至少19人死亡。

對於該事件,世界社會論壇主辦方發出聲明表示,恐怖份子試圖透過攻擊行為破壞突尼西亞的民主轉型,造成民眾恐懼;主辦方指出,社會運動與所有突尼西亞的政治團體都反對恐怖主義,要求對抗暴力和恐怖主義。並呼籲參與者動員,打擊此威脅到民主、自由與寬容的「恐怖主義」。在此聲明發出後,主辦單位更將活動開幕遊行的終點改到遭攻擊的巴杜博物館,要求突尼西亞在地民眾與恐怖主義的受害者團結起來,抵抗任何形式的壓迫。

24日下午三點的遊行,由起點巴柏撒頓廣場出發,雖然天候不佳,下起了大雨,加上凜冽寒風吹拂,但現場仍聚集了數萬名群眾參與。

據遊行參與者指出,在突尼西亞過往歷史中,並未發生過這類事件,這次恐怖襲擊震驚了全國。遊行隊伍裡,許多突尼西亞民眾自發性舉起突尼西亞國旗,有的穿著」我是巴杜」(Je suis Bardo)字樣衣服,或是寫著「對恐怖主義說不」(Say no to terrorism)的T恤。表示對日前發生恐怖攻擊的譴責,以及對突尼西亞民眾的支持。為了預防再度發生恐怖攻擊事件,遊行隊伍了兩側布置了許多荷真槍實彈的軍警人員,盤查他們覺得可疑的人士或行李。

另外引人注意的是,不少民眾拿著2013年不幸遭暗殺身亡的反對派領袖修克里貝萊德(Chokri Belaid)的照片,並呼喊其名表達緬懷之意。據一位參與遊行的婦女指出,貝萊德當年受到民意熱烈擁戴,寄予厚望。遭暗殺後,引發突尼西亞人民強烈抗議。她指出,刺殺貝萊德的行為就是恐怖主義行徑。

或許與日前的恐怖攻擊事件有關,遊行現場的歐美人士比例不高,以中東、非洲各國家的參與者為主。聲援巴勒斯坦的團體為其中最大宗,另外包括了各種反殖民壓迫的主張、居住權議題的團體等等。

到了遊行終點的巴杜博物館門口,由數位行動者獻上紀念與哀悼死傷者的鮮花。博物館內,突尼西亞政府召開記者會,並安排音樂演奏會與舞蹈表演等儀式,宣佈即將重新開放巴杜博物館供民眾參觀,以展現不向恐怖主義低頭的決心。

一場意外的攻擊事件,擾動了這個阿拉伯之春的發源國。也讓象徵全球反新自由主義、反壓迫草根力量集結的世界社會論壇開幕遊行,增添了許多「反恐」元素。懷著些許的不安,2015年世界社會論壇,在風雨交加中開幕。

路旁的小孩拿著印有修克里‧貝萊德頭像的氣球,表達緬懷之意。即便不幸遭暗殺去世已經過了兩年,貝萊德在民眾心目中仍舊佔有一席之地。(攝影:徐沛然)

現場許多警方荷真槍實彈進行反恐維安工作,為遊行帶來幾絲肅殺氣息。(攝影:徐沛然)
一位行動者在遊行中揮舞巴勒斯坦國旗,一個個的血手印象徵在以色列攻擊中遭殺害的受難者。(攝影:陳逸婷)

槍擊發生地點巴杜博物館門口,兩側擺滿了弔念花圈與標語。世界社會論壇的開幕音樂會是博物館在該事件發生後首次對外開放。(攝影:林佳禾)

事件分類: 
責任主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