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陳逸婷
經歷20多年開發的淡海新市鎮計畫,期間因為進駐人口不如預期造成房屋「供需過剩」的情況,被監察院糾正,並在2006年一度中止後續開發;不過,內政部在去年(2012)核定修正執行計畫,打算重啟淡海新市鎮第2期開發。由於第2期規劃開發的1,168公頃土地,近9成是私有地,其中並有近300公頃的農田,居民不希望既有務農的生活模式被破壞,更不願意土地被徵收而遭迫遷,因此組成「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聯盟」展開抗爭。昨天(5/9)環保署首次對此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的專案小組審查,會議前近50位居民與農陣、綠黨等聲援團體,帶著自己種植的農產品,在環保署前表達將此案駁回的訴求。
最後專案小組的審查結論,認為淡海新市鎮開發案,將大規模改變當地原有地形地貌以及自然環境,此外許多居民也將因為土地徵收被迫遷徙,符合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19條「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第2項(對環境資源或環境特性,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與第5項(對當地眾多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者),因此建議全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
淡海1期空屋率高 2期必要性引質疑
淡海新市鎮開發案,可回溯至1991年;當時的台灣省政府為了「為紓解台北市中心成長壓力,提供中低收入民眾居住問題」,擬定「淡海新市鎮特定區」主要計畫,預計開發淡水都市計畫區北側約1,756公頃的土地,計畫的範圍,南北以台2號省道9號橋及2號橋為界,東西則以水源國小及台灣海峽為界。最初的規劃,預計以25年為期限(1990年至2014年),分3期開發,第1期計畫並在1994年動工。不過,這個容納30萬人的造鎮計畫,開發期間,實際入住率卻不如預期;2001年時,監察院認為淡海新市鎮的開發,沒有考量人口增長減緩與房地產供需過剩的情況,計畫大而不當,導致「當前供給過剩難以出售」,因此對行政院提出糾正,經建會則在2006年時,決議將淡海新市鎮的開發範圍,限縮在第1期的446公頃,並且停止後續開發。
然而就在去年(2012)3月,內政部核定「修訂淡海新市鎮開發執行計畫」草案,並在7月進行第2次通盤檢討。與最初規畫相比,除了開發面積減少100多公頃至1,613公頃、並由原本分3期開發改為2期。第2期則分2區,並先行開發第1區位於登輝大道以北的665公頃土地。另一方面,淡海新市鎮的開發期程,原本預計於明年(2014)到期,第2次通盤檢討則將開發年限再延後25年至2036年。
跟據淡海新市鎮的第2次通盤檢討細部計畫書,直到2010年,新市鎮人口數僅為1萬3千人,而計畫人口數為10萬人,實際人口數佔計畫人口數僅1成多,並有81%土地處於閒置狀態;台灣農村陣線許博任指出,跟據內政部2012年第4季住宅統計資料,淡水區未設籍的住宅約有37%,比台北市的11%和新北市的18%還高,他批評,淡海新市鎮目前房屋,不是空房就是投資、炒作,在這樣的情況下,2期開發根本沒有必要性。
從google地圖可以清楚看到淡海1期土地閒置的狀況。
憂迫遷、刨淡水根 居民、文史工作者環評前抗議
土地閒置與高空屋率引發民團與居民對於此案必要性的質疑,此外,由於2期1,168公頃的開發範圍內,約有89%皆為私有地,實際居住人口約1,328人,如以土地所有權戶數計算,則為5,559戶;目前營建署打算以區段徵收的方式取得土地,許多居民因此擔憂未來將被迫遷。開發範圍內,也有近300公頃的農田,居民今天也帶著各式作物來到環保署前,表達希望維持務農生活型態的訴求。
位於開發範圍內、住在登輝大道旁的林洪清子表示,先前已經歷登輝大道與淡海1期開發的2次土地徵收,如果2期開發再度徵地,她擔憂自己將失去維生的農田與家園;她說,一旦再被徵收,現在台北房價每坪動輒30、40萬元,她根本無力負擔,也不知道未來將何去何從。
除了迫遷爭議,居民也帶來親手繪製的大型地圖,上頭標誌開發範圍內的農田、水圳與聚落,擔心淡海2期將對當地的人文與環境造成破壞。淡水史田野工作室負責人張建隆指出,淡海1期已經鏟平了許多溪流、埤圳與農村,更使大庄─台灣最早期由漢人開發的水稻田─消失;張建隆說,生態與人文的演替需經一定時程,現在營建署卻想用短短幾年的時間改變,他認為這樣的做法,「將刨除淡水的根,抹除當地的人文紋理,是暴力的作為。」
針對淡海2期的環境影響說明書,環評委員、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龍世俊認為,營建署以提供民眾住宅做為開發目的,然而過去經驗顯示,政府不斷釋放土地,無助解決台灣的居住問題,但是說明書中卻沒有提出具體的平價住宅方案,有開發內容與目的不符合之嫌。此外,世新大學社發所助理教授蔡培慧則質疑,營建署宣稱目前淡海2期實際只開發1區,2區將採開發許可制,因此環評說明書只對1區提出開發計畫與土地分區使用,陵地多、地質更敏感的2區卻僅有現狀說明,換句話說是拿「半套」說明書就想闖關,一旦通過未來勢必衍生更多爭議。
針對居民高空屋率與迫遷的質疑,營建署新市鎮建設組長洪啟源回應,新市鎮的發展並非一天、兩天,1期土地自1996年開賣,「現在才是興建的高峰期」,他強調應該再將時間點往後延,才能看到新市鎮發展的成效。洪啟源也表示,最初淡海新市鎮開發案擬定時,即採區段徵收取得土地,不過淡海2期將考量既有社區與居民意願,不一定全部的土地都會徵收,而目前營建署也打算針對合法建物,興建「1坪換1坪」的安置住宅,不過專案小組,仍認為淡海二期將對居民的遷徙、權益或者傳統生活方式,造成顯著的不良影響,因此決議建議進入二階段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