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禁活宰 滅土雞 雞農上街爭生存

$
0
0
2013/06/13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孫窮理

為因應H7N9流感爆發,農委會於5月17日後下令全國市場禁宰活禽,引發雞農與雞販叫苦連天,今天(6/13)下午全台養雞協會大串連,數千人先後赴農委會並遊行至凱道抗議,批評政策缺乏配套,將助長致電宰場壟斷,防疫還未果恐怕就先滅了台灣的土雞產業。

數千名土雞從業人員走上街頭,對「禁宰活禽」政策表達不滿。(攝影:王顥中)農委會前,潑灑投擲後留下的「蛋痕」四處可見。(攝影:王顥中)政策過於倉促、缺乏配套,引起雞農、雞販群情激憤。(攝影:王顥中)

遊行以「反壟斷!求生存!」作為訴求。禁宰活禽政策上路不到一個月,土雞消費量已經銳減一半,政策再不檢討改善恐直接危及30萬相關從業人員的生計。養雞協會土雞營運行銷組組長黃全成表示,電宰場處理出來的土雞,常有斷翅、斷腿、破皮等狀況,內臟也沒有人工宰殺清除的乾淨,影響賣相、消費者抱怨連連,但電宰場可決定宰殺排序、還能拒絕代宰,讓攤商有苦難言。

整體消費量銳減,但在過去幾天,許多電宰場端午節前夕還是出現超額出貨、無法負荷的狀況,黃全成說,目前全台83家合格電宰場中,只有47家願意代宰土雞,其餘部分則是專宰白肉雞或其他家禽,根本無法因應全台土雞的供應量,很多消費者在節前買不到雞,凸顯政策過於倉促。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表示,台灣電宰場整體產能過剩、卻分佈不均,政府鼓勵更多資本投入的同時卻不作調節,只會讓問題惡化,讓中小型電宰場逐步被大型場整併,形成壟斷。

在市場裡賣土雞,雞販過去可以自行向雞農購雞,客人要買時便現宰,新鮮溫體雞隨時可靈活出貨,現在不能現宰,必須統一交給電宰場,但電宰場又可以延遲代宰,例如優先處理自家的雞、影響代宰的賣相或品質無法競爭,甚至電宰場可以直接拒絕代宰,雞販也無計可施。這樣一來,等同於讓電宰場掌握了生產線的主導。未來,可能通通導向由電宰場收購大量雞隻、同時扮演中大盤商角色,再販賣宰好的雞隻給雞販的狀況,形成產業當中的垂直壟斷。

此外,由於電宰場的設備與規格單一,難以符合品種項目多樣的土雞規格,強制全面電宰因此可能導致品種單一化的問題;目前電宰場總數中,有高達43%是根本不代宰土雞,如此一來,更可能讓土雞業者因無處代宰而面臨只能轉換為白肉雞的情況。

對於「禁宰活禽」,農委會的說法是為了防治疫情,醫師蘇偉碩質疑世界衛生組織未曾表示電宰比手宰衛生,強調防疫重點應在於源頭管制,農委會不該將防疫的問題歸咎道末端的屠宰程序上。

農委會前,許多雞農與雞販預備雞蛋,砸向農委會表達憤怒,甚至與警方發生推擠衝突,他們要求為避免私立電宰場壟斷的問題、並平衡各區域需求,各縣市應成立公立的電宰場;開放養雞場自行設立簡易的電宰設備;輔導攤商在市場內設置隔離電宰場,提供更多元的電宰管道。

【相關訊息】農業委員會(2013/06/13)〈土雞相關業者陳情過程尚稱平和 政府將積極協助度過轉型陣痛

禁了活宰,也閹了土雞攤商的優勢

文╱陳逸婷

6月12日是端午節,南門市場一樓擠得水泄不通,粽子攤前,人們頂著炎熱天氣大排長龍,從市場一路排到市場外;但反觀地下一樓的雞肉攤商,原該是最熱鬧的買菜時段卻異常冷清,客人稀稀落落。

左圖:端午節當天,南門市場1樓的購買人潮。(攝影:陳逸婷)
右圖:地下1樓雞肉販賣區生意冷清,攤商找事做打發時間,光揚土雞攤老闆李文揚說,這是他們俗稱的「黑市」。(攝影:陳逸婷)

雞肉攤商李小姐說,客人喜歡看現宰的,現場抓活雞起來宰殺的過程能讓客人感到「安心」,現在都給屠宰場統一殺好,10個內臟當中大約只有2個是完整的,過去自己手宰,一隻雞就附送一副內臟,現在內臟破損率高,沒辦法隨雞附送,隨之而來的就是客人的抱怨。

販賣屠體有利可圖,在目前83間電宰場中只有1間是公立的、其餘都是為私立的情況下,政府若不擬訂配套措施,維持電宰場的「代宰」角色,雞肉市場被電宰場垂直壟斷的現象,已經開始漸漸發酵。

南門市場的光揚土雞攤,向來是經濟部、衛生署評選的優良攤商,還接受輔導率先設置「人道屠宰設備」,如今政策一改,一樣得乖乖配合。老闆李文揚說,端午節環南市場屠宰量爆量,原本3萬的雞肉屠宰量,需求在端午節前夕增加為12萬,屠宰量這麼多,怎麼決定順序是個大問題,當中就有很多利益交換的空間,如果是沒有加入活禽大盤商的小攤商,去排隊就要排很後面,一次殺1萬隻雞的大盤商跟一次只殺不到1百隻的小攤商,在電宰場裡沒有公平競爭的可能性,這也迫使小攤商必須被迫向大盤商購買屠體,以換取較好的電宰效率。另一家攤商李小姐除了在環南市場的電宰場中,挑選當天宰殺、較為新鮮的屠體以外,也開始向電宰場直接購買宰好、冷凍存放的冷凍雞,因應不同的消費者需求「冷凍的就送去餐廳,當天宰殺的就賣給客人」。

李文揚說,以前手宰的時候,攤商不用面對統一規格與活雞的數量限制,送到攤販的雞隻種類多樣,反正攤商一隻隻殺,慢工出細活,小心翼翼把內臟完整掏出來,跟著雞一起賣出,一天叫80隻活雞,生意好可以現宰現賣,生意差就「煮熟玉米餵,雞養著隔天再賣」隔天客人來了,還是可以買到現宰的溫體雞,而不是冷凍過後、肉質乾澀又缺乏甜味的冷凍雞。手宰曾經是攤商的最大優勢,李文揚強調,過去客人不買電宰場統一宰殺的白肉雞、而偏好買傳統市場裡的現宰土雞,主要因素就是信任攤商現場手宰,認為這樣子的處理過程比較細膩、乾淨、衛生。如今一聲令下禁宰活禽,李文揚無奈地說,電宰場因為大量屠宰,無論是低溫殺菌或取內臟的過程都不如手宰,「比較不衛生的(電宰場)合格,衛生的(攤商手宰)卻不合格」。

客人呢?採訪過程中,李文揚接了一通電話,電話一掛,就直說是客人打來抱怨的,原來是前一天買回去的雞,內臟都破掉了。李文揚在電話中安撫客人,下次來再送一副內臟。但這種抱怨以前從不會發生,統一電宰除了降低屠體品質外,因為雞隻尺寸不同,卻要使用同樣的電宰規格;李文揚說,用來抓內臟的電動爪無論雞隻大小都照抓,才會造成內臟的高破損率,手宰優勢消失了,又無法提供完整的內臟給客人,小攤商的競爭力大大地降低。

有前來買肉的客人說,這是禁宰活禽後她第一次來,過去她只要告知攤商烹調方式,攤商就會客制化挑選適合的雞種、視需求在手宰過程中保留特定內臟,然後打包好,而現在卻都只能買電宰雞,她說「現在已經沒有電宰雞之外的選擇了,也只能照樣買,不然還能怎麼辦?」

【相關報導】

【延伸閱讀】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