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美國肯塔基州波林格陵(Bowling Green)市,一群民眾於晚間聚集在市內的噴泉廣場公園,舉行集會,共同哀悼2011年發生的「波林格陵大屠殺」(Bowling Green Massacre)。然而,不同於沈重的主題,現場氣氛竟然十分輕鬆愉快,參與的民眾均面帶微笑。他們有人點燃燭光,有人手上則舉著「不要記得」、「永遠遺忘」、「哀悼事實」、「真相大屠殺」等標語。這場紀念活動似乎並不單純,這是怎麼回事?
不存在的大屠殺
紀念活動的前一天,美國總統川普的心腹,總統府顧問康威(Kellyanne Conway),於MSNBC頻道的節目上為川普針對七國的難民禁令辯護,並提到這場發生於2011年的大屠殺。她說:「我打賭很多人可能沒有聽過,媒體也沒有報導。兩名伊拉克人來到美國之後成為激進份子,並策劃了波林格陵大屠殺。為此,歐巴馬總統禁止了伊拉克難民計畫長達6個月。」
(康威在MSNBC節目中宣稱沒有媒體報導過波林格陵大屠殺事件,某種程度上,她沒有說錯,畢竟這場大屠殺不曾發生過。)
康威的說法,很快地引發爭議,因為事實上,她所謂的波林格陵大屠殺並不存在,從未發生。在2011年確實有兩名住在波林格陵的伊拉克籍男子,因試圖提供資金和武器給海外的蓋達組織而遭到逮捕並判刑入獄,但他們沒有在美國本土造成傷亡。而歐巴馬總統隨後並未禁止伊拉克難民入境,只是下令加強背景審查。對此,波林格陵市長迅速地於康威受訪的隔日發出聲明,否認該市曾經發生過大屠殺。而反對川普移民禁令的民眾,也因此「從善如流」地舉辦了前述的哀悼活動。除了紀念這場根本不存在的大屠殺之外,也表達對官員捏造事實的憤怒。
難民與恐怖份子
康威隨後表示,她只是口誤,她的意思是指「恐怖份子」(terrorist)而不是「大屠殺」(massacre),她強調,很多恐怖份子可能混在難民中來到美國,因此難民禁令有其必要。即便我們接受康威的解釋,她為川普難民禁令辯護的說法是否合理?
被視為美國保守派重要智庫的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於1月25日發表了一份報告,試圖探討川普的難民禁令對國家安全的影響。該份報告指出,自1975年至2015年底為止,共有20名難民試圖或曾經於美國國內犯下恐怖主義攻擊,但只有三名美國人在難民發動的恐怖襲擊中喪生,而這3名死亡的案例均發生於1970年代。在這段期間,美國內沒有任何美國人死於川普所禁止入境的伊拉克、伊朗、利比亞、索馬利亞、蘇丹、敘利亞、葉門等七個國家入境的難民所發動的恐怖攻擊。因此,該份報告認為,禁止這七個國家難民入境,將會付出巨大的成本,但實際上對於美國家安全沒有什麼幫助。
謊言,或是另類事實?
康威近來的精彩事蹟不僅於此。日前,白宮新聞發言人西恩‧史派瑟(Sean Spicer)在記者會上表示,媒體過度低估了川普就職典禮的觀禮群眾人數,他認為川普的就職典禮是有史以來人數最多的一次。史派瑟的說法引來媒體圈的一陣嘩然,這樣的說法似乎和媒體的觀察截然相反。
對此,NBC新聞節目主持人查克‧托德(Chuck Todd)在節目中即時連線採訪了康威。托德質疑,為什麼史派瑟會在記者會上扯這麼明顯的謊?康威則不認為這是謊言,她表示史派賽只是提供了一個「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不易外地,另類事實這個詞彙,又再度成為各界討論或嘲諷的焦點。
自選舉後期,直到當選之後,川普本人及其陣營均頻繁地質疑媒體不公,並宣稱媒體報導造假偏頗。舉例而言,近期由不同機構所發表的民意調查報告,均普遍呈現川普支持率下滑的趨勢。對此,川普在自己的推特(Tweet)帳號上表示,「任何負面的民意調查結果都是假新聞,就像是CNN、ABC、NBC在選舉期間發表的民調一樣。抱歉,民眾就是想要邊境安全和審查極端份子。」
2月16日,川普再度召開記者會痛批媒體「不誠實」,並高調回擊。但《紐約時報》仔細檢閱了川普的說法和引述的資料,指出裡面充滿各種錯誤與謊言。例如川普宣稱自己拿到了自前總統雷根以來最高的306張選舉人票。但實際上,歐巴馬在2012年贏得332張選舉人票;2008年贏得365張。此外,比爾‧柯林頓在1992年的370張,老布希在1988年的426張,都高於川普的票數。如果川普陣營真的這麼在意真相,那麼這些公然說謊及造謠的行徑又是怎麼回事?
後事實,定義事實的戰場
哈佛大學歷史學者吉兒‧雷普瑞(Jill Lepore)去年3月於《紐約客》雜誌上發表〈在事實之後:在真相歷史中所開啟的新篇章〉一文,正式將「後事實」(post-truth)這個詞彙,端到當前的台面上討論。她分析川普競選過程中的言行,指出人們互相指責對方說謊,並堅稱自己正確的現象。而這些宣稱並未力基於證據、事實以及邏輯推理。反而是忽略事實與證據,且前後矛盾不一。人們不再相信證據與客觀事實,而是憑著自己的感受與信念來定義真偽。即便我們承認客觀事實存在,但是人們主觀認知的真實卻是充滿各種可塑性。
「後事實」也許因著川普被炒熱,或者隨著臉書(Facebook)等社群媒體分享訊息的運作邏輯,造成資訊社群化,形成「同溫層」。但這並非全新的現象,長久以來,政府、企業或是有權有勢的個人或團體,早就深諳此道,試圖將他們版本的「另類事實」,灌輸給民眾。我們讀的歷史可能是假的、我們的課本可能是假的、我們習以為常的信念可能是假的、新聞報導是假的、某些人斬釘截鐵的說詞可能是假的。揭露謊言的可能是另一個謊言,對抗宣傳的或許是另一套宣傳。何謂真實,本就是各種力量與意識形態之間廝殺拉鋸的戰場。而通常,權力越大的對象,就越會使用其權力以打造符合自己利益的真實版本。
謊言堆砌的真實戰爭
以2003年3月爆發的伊拉克戰爭而言,當時美國總統布希(George Bush)和英國首相布萊爾(Anthony Blair)在當時強烈指控伊拉克政府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試圖發展核武,以及資助蓋達組織。這些指控即便在當年,也都缺乏實質證據。美國中情局早在2002年就認為,伊拉克政府購買鈾礦的傳言是假情報。而聯合國調查小組成員,在戰前依據英美提供的情報實地勘查伊拉克數百個地點,並未發現任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痕跡。同時,也沒有證據支持伊拉克總統海珊和蓋達組織之間有聯繫。
為還原伊拉克戰爭的決策過程,以及釐清責任歸屬,英國政府於2016年公佈了伊拉克調查報告(The Report of Iraq Inquiry)。該份報告認為,英國的情報人員揣摩上意,極力滿足高層的需求,因此並未核實審查這些情報。而高層則是已經決定要攻打伊拉克,情報就只是一種說詞,一種說服民眾支持出兵的理由。由結果來看,英美政府確實成功地讓民眾相信他們說法。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People & The Press)於2002年10月公佈的民意調查報告中顯示,有62%的美國人支持攻打伊拉克,同時有66%的受訪者認為海珊協助了恐怖份子執行911攻擊事件。65%的受訪者認為伊拉克正在研發,且即將成功擁有核子武器;更有14%的受訪者認為伊拉克已經擁有核武。
在民眾的高度支持下,英美兩國順利組成聯軍,發動戰爭,並俘虜了海珊。根據PLOS醫學研究機構於2013年所發布的報告估計,約有50萬名伊拉克人直接或間接死於伊拉克戰爭。而在戰後,聯軍翻遍了伊拉克,並未找到構成出兵理由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以及核武設施。
權力打造真實
曾獲普立茲獎的知名記者羅恩‧薩斯坎德(Ron Suskind),2004年於《紐約時報》發表一篇剖析美國總統布希的文章,文中提到他在2002年夏天,和一位白宮的資深顧問會面,當時伊拉克戰爭尚未開打,薩斯坎德想討論美國政府指控伊拉克的證據基礎。對此,該名顧問表示:
這不是這世界真正運作的方式。... 我們現在是一個帝國,當我們行動,我們就創造了屬於我們自己的真實。而當你認真研究這些真實時,我們又會再度行動,創造其他新的,讓你可以繼續研究的真實。我們就是這樣處理事情。我們是歷史的行動者 ... 而你,還有你們全部,都將只能跟在後面研究我們做了些什麼。
薩斯坎德表示,他當時沒有完全理解這段話的意義,但隨著後續事件發展,他逐漸理解到這就是布希總統內心的真正想法。而這也是長久以來的法則:誰掌握權力,誰就能詮釋事實。
美國公共政策民調中心(Public Polling Policy)日前公佈的調查顯示,在投票支持川普的美國公民當中,有51%的人認為波林格陵大屠殺證明了川普難民禁令有其必要。他們以前應該沒聽說過波林格陵大屠殺,未來也未必有機會得知真相。又或者他們之中部份人高度贊同川普對媒體的抨擊,因此認為媒體的闢謠反而是一種掩蓋手法。但無論如何,這場根本不存在的大屠殺,透過總統幕僚之口,已經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印象,影響民眾對當前政策的看法。
探究事實,拒絕虛無
人們因著立場、背景、認識等差異,有著不同版本的主觀真實,但這並不否定客觀真實存在,也不妨礙在人們在各自立場上進行論辯。例如,如今仍有人認為英美出兵伊拉克是推翻獨裁,打擊恐怖主義,拯救伊拉克民眾的良善義舉。但也有人主張是為了石油利益,或是中東地緣政治布局考量。在這些不同說法中,我們還是能盡量透過各種證據、資料與推論以試圖釐清,何者更可能接近真相?
面對「後事實」的紛亂局勢,或許有的後現代主義者會主張客觀真實不存在、不可得,只剩下無數版本的主觀真實相互競逐。如果接受這種虛無的說法,我們將失去探究事實的立場。這麼一來,等同放棄了公共討論的戰場。放棄戰場,也就代表著任由掌權者扭曲事實,散佈謊言,操縱輿論,毫無阻礙地遂行其野心利益。這會是正中他們下懷,卻不為我們所樂見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