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無評估 不對等 以經逼政 學者、勞團 批判《服貿協議》

$
0
0
2013/07/27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徐沛然

「2000年之後,台灣的薪資停滯成長,主要是受到全球化的影響,現在我們碰到的問題,不是經濟成不成長的問題,而是分配的問題,經濟政策要看的是對勞工薪資的成長有沒有幫助」。7月26號,在台北市產業總工會所舉辦的「《兩岸服務議協議》對產業勞工之影響」勞工教育活動裡,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林向愷說。

《服貿協議》衝擊缺乏評估

《服貿協議》簽訂之後,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評估報告「未來10年將增加1萬1千3百到1萬9千個工作機會」林向愷說,沒見過這種評估是以「10年」作單位的,而且中經院的假設是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什麼是「充分就業」呢?「這就是假設今天有一個在美髮業工作的人,失去了工作,明天他就會到一個軟體公司上班,變成工程師」,這完全忽略了失業的現況,以及中國服務業進入台灣之後,對就業的衝擊。

「我們到現在為止,沒有看到勞委會對《服貿協議》對勞工產生的衝擊有過任何的評估」,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的顧玉玲說,勞委會主委潘世偉只是很不負責任地說,引進資本會創造就業機會,對勞工就是有利的(相關剪報)。不談失業的衝擊,就看就業機會好了,顧玉玲批評,政府部門一方面說,台灣的服務業市場已經飽和,服務業的競爭力,強於中國的服務業,所以開放之後,中國服務業不會過來,一方面又說,開放之後,會創造出工作機會,這種說詞之間充滿了矛盾。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也質疑對勞工影響巨大的兩岸經濟政策,評估得十分草率,他說中經院的評估報告,拿的是2006年的數據,結果做出來的,還是不如政府部門的預估,而所謂台灣的服務業到中國投資,即使創造得出經濟的利益,那也是大量地使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來創造出台灣的GDP,是建立在剝削中國工人身上的血汗經濟;林向愷強調,即便有部份的業者到中國投資,有獲利的可能,中經院報告中(又是)10年間台灣的GDP將增加9,700萬到1.34億美元,那也只是反映在這些企業海外所得的增加上,對國內勞工薪資的實質成長沒有幫助。

一個不對的談判

而到底,在《服貿協議》架構下,對台灣的企業有多少幫助呢?

林向愷認為,這一次《服貿協議》的簽訂,兩岸是不對等的,服務業因為其屬性的關係,可以從「能不能提供跨境服務(是否為「貿易財」)」作一個區分,好比說,電子商務是可以提供「跨境服務」的,但是中國不允許台灣的廠商作「跨境服務」,台灣卻允許中國的業者可以進行「跨境服務」,在這種不對等模式下,中國的電子商務業者進入台灣的市場競爭,「就好像中國的『淘寶網』,不需要開放,現在早就已經進來了」,而台灣的業者,卻必須到中國去設置據點,林向愷認為,這樣的結果,將會是台灣的資金與人才流向中國,導致台灣服務業的空洞化。

至於美髮業剪頭髮,是不可能提供「跨境服務」的「非貿易財」屬性的服務業。

「服務業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非常大」,林向愷說,「所以我們不需要擔心台灣跟紐西蘭簽訂貿易協定,紐西蘭的服務業會大舉入侵」,但是一旦開放中國的美髮、餐飲、運輸、倉儲運輸…這些產業進來,因為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小,很容易就會進入台灣市場競爭,「服貿協定對於這些(非貿易財)的服務業,幾乎沒有任何的限制」,中國的小型業者挾低成本優勢,人員大舉進駐台灣,衝擊台灣的就業,而台灣則只有大型業者可以到中國去競爭,設立商業據點,卻同樣會引起資金和人才外流的現象。

林向愷說,總統馬英九宣傳,台灣對中國開放64項,中國對台灣開放80項,單就項目的數量,好像是中國讓了利,但事實上,在這種不對等的情況下,看不出台灣在《服貿協議》上有何利益可言。

而在《服貿協議》經濟協定的背後,政治的運作,也引起關切。

經濟背後的政治

林向愷認為,過去台灣的線上購物網站,都被中國政府以「意識形態」為由,限制不得提供跨境服務,為了符合中國不得破壞「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等需求,業者不是沒有辦法取得許可,就是必須依據中國政府的需要,做出調整,如此,《服貿協議》將促成一個「親中的利益集團」。

孫友聯說,以他去中天電視台上談話性節目為例,他在台上發言的時候,台下工作人員一直舉字牌,要他使用「內地」,不要用「中國」,這種名詞的使用,背後已經是意識型態的鬥爭,在「面向中國」的條件下,傳播媒體就已經在執行一些中國政府的「潛規則」,而中國「以經逼政」的條件下,類似的情形,將在各種服務業的身上發生。

7月29號,立法院這個會期的第二次臨時會即將召開,預料將處理《服貿協議》與「核四公投」兩個重大的議題。目前在《服貿協議》議題上,國、民兩黨在「包裹表決」與「逐條審議」上有很大的歧見,預料在臨時會中將會產生不小的衝突,而民間反對《服貿協議》的力量也在醞釀,事前缺乏評估和溝通,事後卻要國會買單認帳,這種影響重大的國際協議,也引起破壞民主政治體制的爭議。

孫友聯說,在「兩岸經貿開放」的議題上,幾乎是沒有藍綠的,事實上,在民進黨時代,被國民黨批評為「鎖國」的陳水扁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取代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開放得最兇,而兩岸的開放,造成勞工與社會的衝擊,現在也已經看得很清楚;顧玉玲認為應該在臨時會阻擋《服貿協議》,藉著對馬英九不滿的民氣,在起碼要要到在這種國際談判,不只是對中國,而是所有的貿易談判中,在程序上起碼的一點東西。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