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蔡執政週年】兩岸關係急凍 陸客不來 陸生權益也遭殃

$
0
0
2017/05/20 12:00:00
苦勞網記者
苦勞網特約記者

蔡英文執政滿週年,各民間團體紛紛針對蔡政府的施政進行「總體檢」,在勞動政策、青年政策、長照政策、年金改革等方面皆被評低分,而在兩岸關係方面,蔡政府則因不承認「九二共識」及持續推動「去中國化」,使兩岸關係陷入急凍,不僅陸客人數銳減,衝擊觀光產業,民進黨也因調漲陸生在內的境外生的健保費、研擬「保防法」和「反滲透法」等政策引發反彈。

蔡英文選前提出的兩岸政策,聲稱要「維持兩岸現狀」,回歸1992年兩岸會談基本事實「求同存異」,但一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卻不斷惡化,觀光產業、陸生權益首當其衝。

陸客遽降 導遊、遊覽車生意皆受衝擊

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資料,今年(2017)1至4月,陸客來台旅遊總人數為61萬524人,較去年同期下降50.2%;觀光局最新統計資料也顯示,今年1至3月來台觀光旅客負成長近14%,減少28萬多人,其中以陸客衰退近42%最多。

去年(2016)9月觀光業號召萬人上街遊行,要求政府正視陸客銳減對觀光業的衝擊。(攝影:陳逸婷)

中華民國遊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魯孝亞表示,蔡英文上任後,專做陸團的遊覽車受到的衝擊「非常嚴重」,因為生意慘淡,剩不到兩成在跑,約4千多輛專做陸團的遊覽車轉去做國民旅遊和國外觀光客的生意,但原本國民旅遊市場就有9千多台遊覽車在跑,因車輛過剩只能削價競爭,市場擠壓下導致很多業者倒閉、欠債。

魯孝亞直言,觀光產業陷入困境,蔡政府的兩岸政策「不及格」要負很大責任,雖然蔡政府說要發展新南向政策,但新南向市場無法消化大量陸團遊覽車沒生意的問題。魯孝亞認為,兩岸已是共同經濟體,為了台灣經濟,兩岸勢必要有正常的交流,而不是把大陸市場排除在外,但現在政府和對岸協商機制停擺,「當然看不到希望」。

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理事長伍永益也表示,陸客人數負成長,對導遊業來說衝擊最大的是約2萬9千名華語導遊,佔台灣導遊總人數77%。他表示,政府因應新南向政策,雖提供外語訓練協助轉型,但轉型並非這麼容易,原本有300多家旅行社專營大陸旅客,政府想讓它們改做國民旅遊,聘用華語導遊,但原本就存在專營國民旅遊的旅行社,因此客源也成問題,「這些旅行社沒接到團,華語導遊也沒得工作,兩者都受影響。」

伍永益指出,東南亞旅客和外國旅客人數近期有微幅成長,但是否有益於觀光產業和總體經濟不能只看表面人數,觀光外匯收入靠的是旅客購物能力,而外國觀光客的購買力一向不如陸客。他強調,兩岸人民觀光交流的榮景,是花了長時間經營才達到的結果,期盼政府用各種管道去溝通,「把心結打開,這對台灣是有利的。」

陸生納保案 民進黨趁機調漲境外生保費

此外,蔡政府上台後,「陸生納入全民健保」議題也成為爭議焦點之一。大陸學生作為兩岸人民和平交流的前鋒,台灣政府對陸生的政策卻稱不上友善,這種態度在「陸生納保」的議題上尤為明顯。

早在2015年國民黨執政期間,立法院就曾討論過陸生納保的可行性。在完全支持的國民黨與完全反對的台聯之間,民進黨看似是對陸生態度溫和的中間派,並宣稱納入健保可行,卻也要求陸生付出比台灣學生更高的全額保費,將這些無收入、不能打工,在經濟上相對弱勢的陸生,比照月收入高達8萬新台幣的台灣受僱者收取保費。

民進黨上台後,同樣拋出了陸生納保的議題,然而這個舉動不但沒有促成台灣人民與大陸學生的相互理解,反而引發台灣人民強烈的排外情緒,另一方面也掩飾台灣政府在「新自由主義」之下,縮小公共支出、減少公共服務的決策。

2016年10月,蔡英文透過府院黨高層組成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確定將陸生納入健保,同時不僅維持對陸生保費自負的要求,更取消過去衛福部提供給僑生與外籍生的保費減免補助。

包含陸生、僑生與外籍生在內的所有境外生,在今年年初組成了「境外生權益小組」,協同台灣人權促進會、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等團體,針對此項排外的差別待遇政策持續提出批判。他們強調:全民健保不是專屬於台灣「國民」的人權,應該衡量被保險人的經濟能力計算保費,不該對來台進行學術交流的學生有差別待遇。然而,民進黨政府在3月下旬發動立院閃電戰,火速通過一讀和朝野協商,至今草案仍在攻防之中。

來自馬來西亞的境外生權益小組成員黃康偉認為,蔡英文政府透過陸生納保的契機,對社會上相對弱勢、最被污名化的境外生群體追加經濟負擔,實際上正是表現了民進黨的新自由主義特質,他擔憂如果未來「保費全額自付」,社會保險商品化現象恐怕會逐步擴張到台灣學生與勞工身上。

5月初陸生、外籍生及聲援團體數度到立法院前反對歧視性陸生納保。(攝影:曾福全)

蔡英文誤判兩岸局勢 與區域一體化趨勢背道而馳

今年民進黨政府一連串的政策研議,包含「保防法」、「反滲透法」的出台,「中轉大陸必須報准」等政策,也引起「戒嚴時期的『人二室』復辟」,「加強國家管控」、塑造「保密防諜」氛圍等質疑,白色恐怖受難者團體也擔憂一個全新的「反共戒嚴體制」正在成形。

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副主席陳福裕表示,「保防法」和「反滲透法」的推動和倡議,反映的是民進黨的統治手法並未走出國民黨軍事戒嚴體制的陰影,也就是透過將中國大陸建構為強大的威脅和敵人,合理化對內整肅和統治的正當性。他指出,民進黨當年以自由主義為口實反對國民黨,如今卻走到它自己的對立面,顯示過去30年台灣的民主改革是失敗的,只體現了政黨輪替,而無實質的民主內涵。

對於「中轉大陸必須報准」的政策,陳福裕也相當不以為然,認為兩岸關係開放交流至今已30年,從冷戰時期的堅壁清野,到今天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台灣有數十萬陸配,在大陸就業及就學的台灣人有200萬人,每年兩岸往來人次高達500萬,「規定中轉還要報備報准,不是非常荒謬嗎?」

陳福裕指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有兩個重大誤判,一是仍停留在上世紀的冷戰對抗思維,企圖運用冷戰遺留的區域安全架構,在美日的軍事保護傘底下,實現和北京相對抗的格局。然而,當美日都積極投入到亞投行和「一帶一路」這樣的區域一體化發展進程時,蔡英文卻還想維持冷戰區域安全架構,他認為這是不切實際且不符合台灣社會利益的。

陳福裕分析,蔡英文的第二個誤判是把兩岸之間的矛盾,也就是國家或民族內部的矛盾,外部化為集團對抗性的矛盾,「這是很危險的,很難有轉圜機制」。然而,最近浮現的美日和大陸合作開發、共同發展的趨勢,也使得蔡英文的戰略喪失依據,「她目前的焦慮也在於此」。

陳福裕直言,儘管蔡政府喊出新南向政策,但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兩岸問題,在大陸的支持底下,參與東南亞區域一體化,那麼新南向政策同樣也缺乏實在的依據和配套措施,只不過是執政者的「主觀願望」而已。陳福裕強調,在區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台灣沒有理由成為「唯一的例外」,而兩岸關係,確實是蔡政府必須繳交的答卷。

責任主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