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王炳忠事件 為何是白色恐怖復辟?

$
0
0
2017/12/20 12:00:00
自由撰稿人

昨日(12/19)清晨,新黨青年委員會主席王炳忠遭調查局幹員持搜索票強行進入住處搜索,隨後被帶走偵訊。同一時間,新黨新思維中心主任侯漢廷、宣傳部副主任林明正及新聞秘書陳斯俊住處也被搜索,並同樣被帶往調查局偵訊,訊問直到深夜後,四人皆被請回。檢警抓捕王炳忠的理由是:他疑似涉入陸生周泓旭共諜案,違反《國家安全法》。

然而,王炳忠律師陳麗玲質疑王是以「證人身分」被傳喚,檢警搜索、拘提的程序卻充滿瑕疵,王炳忠被押上車時高聲抗議檢警的作法是「白色恐怖復辟」,更直接切中問題本質。要了解台灣為何再次上演戒嚴時期「抓匪諜」的場景,民進黨推動的「轉型正義」為何越轉越倒退,我們必須先對《國安法》訂立前的戒嚴歷史有基本的認識。

藝術家陳界仁2010年作品《軍法局》,以台灣的冷戰/反共/戒嚴時期(1949-1987)中,國民黨政權審判、關押政治犯的法庭與監獄為背景。(資料照片)

台灣戒嚴體制的本質

1949年5月19日,國民黨政府頒布《台灣省戒嚴令》,賦予軍事最高司令官掌管行政及司法事務的權力,嚴格管制人民出入境,限制人民的集會、結社、言論、出版自由,此外,政府也用《懲治叛亂條例》等相關法令條文對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黨外人士及無辜株連者遂行逮捕、軍法審判、關押或處決,此即「白色恐怖」。

國府在台灣實施戒嚴的背景,源自於1940年代末的「國共內戰」和「國際冷戰」,失去民心而從大陸節節敗退到台灣的國民黨為保政權,在台建立軍事獨裁的反共戒嚴體制;而美國在韓戰爆發後,為避免共黨勢力進一步發展到台灣,也公然將軍艦開入台灣海峽,介入中國內戰,並對國府施以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將台灣扶植為美國在東亞的反共前哨。一言以蔽之,台灣戒嚴體制的本質,就是一種「反共親美」、「維持國家和民族分裂」的安全體系。

1987年7月15日,蔣經國宣布解除戒嚴令,持續38年之久的戒嚴體制終告結束。然而,國民黨同年施行的《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法》(1992年更名為《國家安全法》),不但延續許多戒嚴時期的管制措施,第二條也明定「不得主張共產主義」,明顯維持「反共」的基本架構,直到2011年才正式刪除此條文。

而民進黨在2000-2008年及2016年至今的兩度執政,則徹底暴露出其對過去國民黨的「反共」意識形態的全盤繼承,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反中」和「台獨」立場。從陳水扁任內推動鉅額的對美軍購案和「入聯公投」,到蔡英文否認九二共識,研擬「保防法」和「反滲透法」,加強台美軍事交流,無不顯示民進黨比國民黨更賣力地捍衛、發展「反共親美」的安全體系。

倒行逆施的民進黨

眾所周知,王炳忠等新黨青年軍的立場是「反獨促統」,調查局此次出手搜索、拘提新黨青年軍為代表的統派,指控其違反《國安法》,不得不令人感到歷史的諷刺。回顧解嚴前夕,民進黨人曾走上街頭反對制訂《國安法》,而今日高舉兩岸統一旗幟的新黨主席郁慕明,當年卻是維護國民黨政權法統的「反共愛國聯盟」的成員。

時移世易,新黨在中國崛起的今日,一反過往的反共立場,在台灣高調主張兩岸統一;而民進黨則深陷反共反中的窠臼,對內討好資本家、戕害勞工權益,對外則更加依附美日,與東亞區域和平為敵。

民進黨政府日前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聲稱要開放戒嚴時期的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平復司法不法及還原歷史真相。然而,此次王炳忠事件中,調查局疑似「共諜」就抓人的行徑,無異於國民黨的白色恐怖,再次暴露出民進黨扭曲歷史、倒行逆施,根本從未走出反共戒嚴體制的陰影。

責任主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