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一名志工看公投:平權運動不該架空歷史

$
0
0
2018/11/26 12:00:00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研究生、《平權公投・為誰而戰?》紀實影像計畫拍攝者

公投結果出爐後,很多人都渡過了複雜情緒交疊的夜晚,但經過時間沈澱,終究也是到了該認清事實的時候。

首先,從公投一面倒的結果來看,我們應該對自身的處境更有覺知。當我們不斷在街頭上說「請大家站出來為我們投票」時,本質上就是承認並賦予「多數他者」可以決定自身命運的權力,這個過程就算也有自我組織壯大的效果,但從另個角度看來,難道不也像是在自我掏空,就算召集團結再多力量,都是把自己的生路交到別人手裡嗎?

我們應該思考,透過這種的方式,真正可以創造出「適合性少數生存」的「公共」與「公民」社會嗎?作為性少數群體,我們需要的真的只是「平等地被收編進入公民社會的集體中」嗎?面對這套民主多數決的遊戲規則,且公投敗戰就擺在眼前,未來到底要不要繼續迎合買單下去?又,我們還可以怎樣建立施展自身力量的條件?關於上述問題的應對進退,公投結果確實為我們敲下一記當頭棒喝,這是組織整波平權公投運動的核心團體,後續應該要審慎面對思量並檢討的,更是每個自發投身運動、被動被捲入的夥伴都需要放在心上的重要問題。因為,這樁樁件件都是關乎性少數生命集體處境的事,既是深切關乎自身生命的事,就更該時刻審慎保持批判自省。

2018臺北同志大遊行。(資料照/攝影:張智琦)

在「平權前夕・彩虹起義」的兩案公投連署通關後,公投戰場由原本的力抗反方,成了後來主打「百萬異性戀站出來」口號的人數戰、靠資金爭搶廣告宣傳的資源戰。為因應變化,整場運動的軸心既無法是「深耕蹲點的社會教育」,更不會是進行更多的「基層組織培力訓練」。我作為中後期投入街頭前線的參與者,也著實感受到動員能力有餘,但組織整合作用能力嚴重不足。直到公投前一週,一個又一個地區,都還是被煞有其事地分作同溫、異溫的各種街頭現場,這恰恰就說明了,多數自發的人力動員,不管身在何處,其實都沒能因為自己的長期蹲點深耕創造實質改變,每個地方都仍然是原本「初步觀察」到的樣子。明明,大台北地區三天兩頭各地都有相對而言最充足的志工投入動員,然而,這裡卻同時也是全台灣全域挺同公投人數皆未過半的多數區域之一。

努力奮鬥卻效果有限,關鍵絕對不在於前線志工努力不足,更無關乎前線志工有沒有工作能力。街頭前線的人員狀態,只是直接反映了後勤參謀與運動支持體系的左右支絀:因為想求得公投支持人口數量,於是量化的傳單放送流動人力取代了更為質化的因地制宜長期經營,又,由於上層意欲求得「百萬異性戀」的支持,下定方針要避免衝突爭議保持溫和中性,反而導致幾乎沒有志工能自在地於街頭公開申斥反同勢力的各種不義舉動,這便形同政治上的防線棄守。諸多綁手綁腳的桎梏,都和當初運動對策的轉向有最直接的關連。

再進一步說,現在除了持續因應反同保守勢力動員的方針外,也應該進行平權運動的內部檢討,當中自是不能簡單放過發起14、15案公投的空降組織。在其他長年耕耘的伴侶盟和婚姻平權大平台等團體當初忙於擬定反同公投因應對策時,在沒有事先與其他組織溝通協商共識的情況下,社民黨苗博雅與她的快樂夥伴,自行搞出了一波平權公投連署,讓措手不及的大家都不得不被捲入其中。這不單單只是社會運動倫理的問題,還是在大選前夕,做出決策的行為本身,如何對待被其捲動的性少數真實生命的問題。

說到底,當初發起14、15案公投的立意、考量為何?實際預想達成怎樣的目標?執行過程又如何發起了何種行動?採取過怎樣的措施?現在又如何處理因應公投結果?重新面對爬梳這坨提問,才是作為行動發起組織理應承擔的實質檢討。這絕對不是找一群人一起看開票,手拿麥克風安慰欺哄「我們並沒有什麼損失,我們可以失望,但我們不要灰心」,更不是在發表當選感言時聲稱「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所願,很多事情不是我們主動挑起的」就能輕易規避掉的政治責任。照現況看,經過大選,苗博雅本人確實得到了實質政治資源和實力的雙重提升,然後,一堆被「運動波及」的性少數朋友開始不支倒下,荒謬的代議民主政治現實當前,作為投身體制的政治新星,無論打算如何應對進退,都必須給被自身(或社民黨內)政治決策給影響到的真實生命一個更實際的交代。

最後,回顧平權運動到公投結果的產生過程,反同保守派動員所強烈主打的痛點,一直都是追溯操弄早年同志運動與「性解放」歷史結盟時期的老調重彈,包括煽動同志與愛滋疾病交錯的污名,拋出關鍵字人獸交,乃至各種由性而生的惶恐不安,進而扣合根生蒂固的既得利益結構,逐步挑動「沈默大眾」的保守神經;而不意外的,無論是為求人氣強調清新、主打專偶個體自由戀愛的平等婚權戰場,或者是被保護主義溫馨語言靈性充滿的性平教育戰場,兩大場域的組織都力不從心,應對方式往往只能抨擊反方是在惡意說謊扭曲栽贓。

事實上,台灣的社會,面對「非正典的性」長期都存在著各種與法律、體制、文化、道德相生的複雜集體情感養成機制。走過了彼此相爭相抗的過往,反對同志、殘害同志的保守勢力,顯然沒有遺忘二十多年前的過去,他們還懂得搬弄這段過去來創造有利的贏面,可悲的是,這段一起走過的爭戰歷史,卻早在婚姻平權運動展開的進程中被默默切割,當反同勢力打了一場記得歷史的全面勝仗,我們還能繼續便宜行事地「架空歷史、逃避現實」嗎?

即便現階段必須持續面對更多公投後帶來的不安與動盪,但若真想要「強化戰力」(together, stronger!)就該痛定思痛,對於上述提出多項問題,我們真的必須儘早開始深思。

責任主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