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實踐性媒體運動的曲徑 2013卓新獎得獎感言

$
0
0
2013/11/23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王顥中

今天(11/22)卓越新聞獎頒獎,苦勞網〈《服貿》爛透了? 沒錯!這就是『自由貿易』〉獲得「最佳新聞評論獎」。因為實在沒有預料到會得獎,上頒獎台前,拿著一疊在頒獎典禮現場散發的《苦勞季刊》就上去了,台上的發言臨時起意,說得也很凌亂,好像該在這裡整理一下。

苦勞網記者孫窮理獲得2013卓越新聞獎「平面類最佳新聞評論獎」(攝影:陳逸婷)。

我從手上的「季刊」開始說,每一期的苦勞季刊都有一張「主圖」,有的時候有「訊息圖表」的味道,有的時候,又是某些概念的「圖解」,特別在以「圖像」傳遞訊息的價值越來越高的現在,卓新獎沒有「新聞圖表」的獎項蠻可惜的。

支持苦勞網

在《苦勞季刊》裡,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苦勞網的「定期定額授權書」,你可以用信用卡或郵局活存帳戶設定每月定期定額的捐款,上圖點擊後可以放大直接列印(或者這個[pdf]、[html])、填妥後傳真給我們。如果你想要一次地單筆捐款,請參考【這個頁面】的說明;關於苦勞網的財務狀況,請參考【募款徵信】。

如果你可以協助擺放或散發《苦勞季刊》(一張4折、10面,折起來之後的大小是12公分╳19.5公分),請參考【這個頁面】的說明。

而主圖的背後,就是苦勞網的「定期定額捐款」授權書。為什麼要向在場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募款,我的解釋是,這可能是一種對未來的投資,或者是「保險」,苦勞網是一個集眾力生存媒體,透過分散式的小額募款,解決我們生存的問題,也避免商業、政治或者單一金主的力量,影響到這個媒體的獨立性。

有一點我在台上沒有提到,苦勞網的內部維持一個「資源共創共享、事務共議共決」的集體模式,沒有科層主管或者寡頭的媒體高層,在強調「集體」之餘,每一位工作者,也都享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推動工作,當然,目前它的資源不足,是主要的困境;假使能讓它,以及更多類似的媒體實驗長出一個成熟、穩定,特別重要的是可以養活人的模式,對於在商業媒體工作的優秀工作者,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小媒體也許因為資源的限制而影響到它的工作成果,不過我反而覺得,比起在高度擠壓的環境下工作的記者相比,我們的工作條件不見得更差,經過過去16年的歷練與累積,從早期不穩定,甚至經常是無薪的工作狀態,發展到今天,有了一些制度,有一點不多,但還算穩定的收入,這裡也逐漸有了一點點媒體反抗基地的樣子。

從這個意義來說,未來,它不只是媒體工作者,而且也將是整個社會可以投資的「保險」。而這個未來有多遠,還得看每一關心這些事情的人,願意投入多少。

當然,對於這些媒體的想像,也不會只有苦勞網這一種而已;不過,「外部獨立」與「內部平等」,使得組織可以同時保有「集體機制」與「個體空間」,這是我們基本的原則。這也是因此我仍心懸於公共電視用荒謬的派遣制度吸納新進的工作者,我不知道所謂「人力盤點」的說詞,究竟是真正面對問題的態度,或者只是延後或甚至取消問題的託辭;沒有一個表面上處理「進步」議題的媒體,可以逃避社會對其內部運作的檢驗。

在這一屆的卓新獎,「上下游新聞市集」的汪文豪、林慧貞,與「公視新聞議題中心(PNN)」的鐘聖雄分別拿下「平面類調查報導」與「系列攝影」的獎項,使得被稱為「獨立媒體」的這個群體,囊括了平面類7個獎項中的3個,友伴們的努力與卓新獎評審們引領社會在新聞價值觀的挪移上,產生重要的作用,對於這樣的成績,真的讓人高興;也希望大家一起在前面所說的,可以稱之為一種實踐性的媒體運動中,相互砥礪。

本期(2013/11)《苦勞季刊》主圖,與這一次卓新獎得獎的評論相同,主題都是《服貿協議》;而從〈《服貿》爛透了? 沒錯!這就是『自由貿易』〉到這一張圖的問題意識,也就是在裡面所強調的「正因為對象是中國,《服貿》議題在台灣,得到了相較於其他自由貿易進程更高的重視。這是反思我們命運的一個契機,這種反思,不僅僅是對馬政權的不信任,也不僅僅只是在大的協議框架下,加上一些殘補的方案,或要求在「自由貿易」戲局裡,根本不存在的『民主程序』。我們也要『通過中國走世界』,通過反《服貿》,補完過去60年我們沒有做過的「反全球化」功課。」
苦勞網與卓越新聞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