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網路上充斥著各種針對陸配、陸生的污名化和歧視言論,台灣學界日前發起連署,呼籲社會勿歧視陸生、陸配和滯留武漢的台胞,也盡量避免使用「武漢肺炎」這類可能強化污名的用語,目前已有近三百位學界人士,以及各行各業近千人參與。
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延燒,世界各地對感染病毒的恐懼,也演變成針對亞裔和華裔人士的污名和歧視,台灣網路上也出現言語暴力等現象。日前學界發起「救無別類,應物無傷──為對抗歧視,社會和諧提出呼籲」連署,呼籲共同對抗歧視。今日(3/20)連署發起人王智明以及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新國際》等民間團體共同舉辦記者會,呼籲民眾應該不分國界團結對抗歧視和污名。
「武漢肺炎」有污名歧視疑慮
連署發起人、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王智明表示,發起連署是因為看到政府和媒體持續使用「武漢肺炎」的稱呼,以及搭乘武漢包機返台的台胞也遭受許多攻擊和歧視。他認為,這些言語暴力對於陸生、陸配和台灣人都造成傷害,台裔球星林書豪也發文批評「武漢肺炎」、「中國病毒」等稱呼帶有歧視,希望大家避免使用;中研院學者劉紹華同樣指出該命名不論有意無意,都有負面的隱喻和污名效果。
王智明說,疫情發展至今,衛福部長陳時中和醫護人員的努力值得肯定,但希望政府可以做進一步的社會溝通,對抗歧視,對疾病的「正名」提出呼籲,改善越來越惡化的兩岸關係,也希望社會大眾一同改善言語暴力霸凌的問題。
政大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表示,防疫期間政府曾有許多正確言論,像是陳時中說「我們要對抗的是武漢肺炎,不是對抗武漢」、「肉搜和公審會防礙防疫」等;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也說「陸配是我們的家人」,但網路上一旦出現咒罵政府和大陸台胞的聲浪,政府政策就隨即轉向收緊,這些網路輿論可能來自煽動種族主義的網軍,但也可能反映社會上有一股煽動仇恨的趨勢,需要大家警醒。
廖元豪也認為,現在人民也不太能質疑政府,例如他在網路上提出政府近來「限制出國」等防疫措施恐有違憲問題,結果就被網友痛罵出征,網路上變成只能「順時中」,不能「逆時中」,造成法界形成寒蟬效應,這應該好好檢討。他堅持,《紓困條例》第七條過於空洞,無法授權緊急措施,應該盡快修法解套。
憂網路形成法西斯輿論
政大傳播學院教授郭力昕表示,對於網路民粹、網路形成的法西斯主義感到擔憂,這在全球都有類似現象,但兩岸間特別嚴重,認為應該通過《公共媒體法》,培養更多公共媒體,杜絕法西斯式的輿論。
高雄榮總台南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蘇偉碩指出,網路上充斥人對人的暴力、仇恨,但凡對政府有所批評,就會被大量髒話攻擊,這種精神暴力對人的傷害不容小覷。他認為,在新型冠狀病毒的災難前,人在死亡恐懼下接受試煉,但台灣很多人沒過關,呼籲大家「應該用愛動員,用仇恨動員會被恨吞噬。」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專員許淳淮指出,除了對中國大陸的仇恨、歧視和污名,台灣還存在對移工的歧視。他舉例,昨天有失聯外勞在轉院時逃走,就是怕政府發現後會把他們遣返,但網路上卻出現「應該直接槍斃」這類仇恨言論,反映歧視問題很嚴重。他們主張防疫期間不應該驅離失聯移工,給他們留台繼續工作的機會。
衛促會常務理事、成大公衛所特聘教授陳美霞表示,自己身為公衛學者,相當支持這個連署,病毒傳播不分國籍,防疫也不應囿於意識形態,對外配和移工進行歧視或污名,應該超越主權、國籍區分的舊思維,全民一起團結做好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