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在疫情前線戰鬥,防護裝備和人力到底夠不夠?臺灣護理產業工會、基層護理產業工會日前進行「COVID-19護理困境概況」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三成護理師裝備不足,口罩被要求重複使用,甚至只能穿品質較差的防水隔離衣上陣,另外有四成護理人員在過勞情況下還承擔防疫額外工作,身心俱疲,疫情後恐爆離職潮。
針對當前護理人員防疫的裝備和人力狀況,臺灣護理產業工會、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和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在3月16日至20日進行問卷調查,在424份回覆中,有三成護理人員反映「個人防護裝備」嚴重不足,七成認為醫院違規行為更嚴重、過勞壓力更普遍,反映人力配置不足,希望政府正視並改善問題。
臺灣護理產業工會會員代表張子珩指出,政府3月才說防護物資充足,第一線反映的狀況卻完全不是這樣,有三成護理人員認為防護裝備嚴重不足,包括護目鏡、面罩和防水隔離衣等,例如有的手術房護理師一整天只用同一個口罩,有的醫護人員要照顧確診病患,卻只能使用品質較差、過薄且容易勾破的隔離衣,令人擔憂;她也說,因為部分醫院主管會限制基層人員領取物資,也造成第一線領不到物資,政府也缺乏和第一線的溝通管道。
另外,調查也反映醫院長期人力配置不足的問題,疫情後違規行為更加惡化,超過七成護理人員超時加班,六成需要「不安全跨科支援」、「非自願待命上班與彈性放假」和「禁止特休」,七成以上認為「護病比過高」。張子珩說,這些都是以前就有的違規情形,如醫院護病比過高問題,早就應該好好檢討。
「很難讓每個人了解我們的辛苦」,台大醫院工會理事、護理師吳政廷說,防疫後護理人員增加更多工作,承受很多額外業務,例如要做訪客登記、幫忙發口罩、向病人解說防疫政策等等,人力卻沒有任何補充,他們冒很大風險撐起防疫照顧病人,接觸過一些未誠實告知接觸史的病人,哽咽地說「沒辦法和家人好好吃頓飯」,希望民眾不要為難護理人員。
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簡鈺珈指出,人力配置不足讓醫護人員身心俱疲,這波疫情過後,恐爆發一波離職潮,直言政府應設法改善人力問題;她說,目前衛福部有開辦「護理職場爭議通報平台」,可供護理人員通報違法過勞情形,但兩年來只有704件案例,使用率太低,她呼籲政府應該透過記者會和廣告加強宣導,讓護理人員知道這個檢舉管道,並落實政府標準安檢防護設備。
此外,工會也主張,政府應強制醫院以盈餘改善護理人力狀況,違反者應評鑑降級作為懲罰,嚴重者不得請領本次肺炎防疫獎勵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