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孫窮理
進入5月之後,千瘡百孔的核四工程,繼續出包。5月5日,再度傳出淹水事件;12日,原能會證實核四一號機的一次圍阻體,在測試時發生洩漏。在「停工封存」的戰果背後,核四工程仍留有「未停建」的這條活路。另一方面,3座舊核電廠的除役與核廢料處置的問題,都尚未有最後的答案。佔領後,反核運動的道路仍是充滿艱辛的。我們在此進行一些整理及回顧。
【廢核佔領之後】 系列
- 〈關鍵一週 戰果如何?〉
- 〈核四 防安檢偷渡施工〉
- 〈從無解到無解 核廢平台破局〉
在行政院長江宜樺宣布「核四一號機安檢後封存、二號機停工現況封存」的半個多月後,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今天(5/14)前往立法院,要求國會朝野各黨團成立「核四停工監督與調查委員會」,持續監督落實停工。對於政院4月底「核四停工」的承諾,平台團體之一、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指出,「安檢」並非單純的檢測作業,實際上是「試運轉與補漏工程」,台電透過安檢持續施工,他批評核四工程已千瘡百孔,政府應該立即履行停工承諾。
核四安檢始於去年(2013)3月,當時全台超過20萬人上街,為了回應高漲的廢核聲浪,行政院除宣佈核四交付公投,此外經濟部也在隨後借調核一、二、三廠共45名人員,與美國奇異公司12名外籍顧問,成立「強化安全檢測小組」;根據經濟部罪新的規劃期程,安檢作業預計今年6月底前完成,並在9月將相關報告送入原能會審查。
一般核電廠商轉前的程序,電廠施工完成後,將系統移交至營運單位,之後,在未裝填燃料棒的情況下,逐一進行系統間的試運轉(冷)測試,完成後,插棒進行啟動(熱)測試。以核四一號機而言,在試運轉測試期間,需要完成126個獨立系統、309個程序的測試。
台電自2007年開始核四的試運轉測試,不過卻在接下來幾年的時間,持續爆出工安問題,包括2008年台電違規變更395項設計、2010年主控室儀控設備不斷電系統失靈、電纜舖設錯誤...等,洪申翰表示,國際上核電廠試運轉需時約1至2年,但核四試運轉了5年,期間不斷發現問題,增加預算並發包工程,至今仍未完成。而經濟部去年提出的「安檢」,包括「系統再檢視」與「試運轉測試再檢測」,洪申翰表示並非只是檢測問題、記錄,過程中,台電發現問題,然後以「改善」為名,再發包工程,事實上「安檢」就是「試運轉與補漏工程。」
江宜樺宣佈核四停工,非關重大政策變更,而是遵照去年2月26日立院朝野協商結論。當時立法院決議:核四公投前不得追加預算、不裝填燃料棒,此外2012年與2013年預算執行,除已發包工程與安檢工作外,暫停施工。洪申翰以近日《自由時報》披露一號機圍阻體洩漏為例,台電已表示將再「補強」,但洩漏事件發生在今年2、3月期間,並非朝野協商結論中的「已發包工程」,洪申翰表示,行政部門不應以安檢為名,繼續發包工程,並批評如果政院執意補漏,將是對去年立院決議的踐踏。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呂忠津也說,「不能以『安檢』為名偷渡工程,否則停工的定義為何?」
經濟部預計6月完成核四一號機安檢,台電方面也表示將在6月送出封存計畫,廢核平台質疑,行政院宣稱「安檢後再封存」,以「安檢做到好」為邏輯,「如果屆時原能會審查安檢報告未過,還會通過封存計畫?或者讓安檢改善到過?而安檢過不了,是否持續浪費預算施工?」
廢核平台認為,封存並非保留下一代選擇核電的權利,而是虛耗保留核四起死回生的妄想。平台認為,6月底前若未能完成安檢,證明核四工程「千瘡百孔」,政府應下定決心停建核四。
洪申翰認為,政院宣佈核四停工的說法曖昧不清,廢核平台要求立法院成立核四停工監督與調查委員會,並且納入公民參與機制。洪申翰說,委員會不只應監督停工期程,也應清查核四預算爛帳與釐清工程責任。